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重庆(2024重庆初二语文下期末试卷)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重庆(2024重庆初二语文下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2 12:38:09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什物(shí) 晌午(xiǎng) 诲人不倦(huì)

B. 校对(jiào) 亘古(gèng) 愧怍(kuì) 心有灵犀(xī)

C. 调羹(gēng) 憎恶(zēng)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àng)

D. 呜咽(yàn) 菌子(jùn) 毋宁(wú) 五脏六腑(fǔ)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迸溅 模拟 千均重负 姗姗来迟

B. 修葺 拖踏 酣然入梦 悲天悯人

C. 烦琐 斑斓 大厅广众 语无伦次

D. 犁耙 震悚 锲而不舍 鞠躬尽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地流下辛酸的眼泪。

B. 为人处事,应做一个谦谦君子,不要飞扬跋扈,锋芒毕露。

C. 尽管遭遇了重重磨难,他还是从岁月里积攒了一笔相当微不足道的财富。

D. 我们精心准备这次同学会,就是为了让分别多年的同学们不期而至。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现实的机会。

B. 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 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0%左右的人患有“手机依赖症”。

D. 校史馆里那一张张奖状,一排排奖杯对于那些老教师来说无一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①②③⑤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①④⑤③②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欧阳修,字永叔,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郭茂倩。

D.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藉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瞬息可就 就:靠近 B. 则字平如砥 砥:磨刀石

C. 不若燔土 燔:烧 D. 持就火炀之 炀:烤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唐人尚未盛为之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其印自落

C. 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镕

D. 以手拂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B. 写活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艺程序进行说明。

C. 文章第2自然段详细介绍刻字、制版、拆版的全过程。

D. 全文没有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②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③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④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战国时赵国邑名。②鄙人:乡野之人。③周威公:战国时西周国君。④百舍:古代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0.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画一处)

人 将 休 吾 将 不 敢 休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12.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B. 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C. 尾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D. 全诗从视觉、触觉角度写景,动静相衬、明暗交织;融情于景,处处景语皆情语。

14.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的妙处。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5)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春潮涌涨,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的壮阔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7分)

16. 全区开展“演绎名著·再现经典”戏剧表演活动,拟征集《骆驼祥子》的改编创意。下面是小娟同学拟写的部分剧情提纲。请参照示例,结合小说内容,将提纲补充完整。

第一幕《憧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祥子进城拉车,他从早到晚,从东到西,辛苦攒钱,梦想是——①( )

第二幕《挣扎》②( )

第三幕③《______》祥子的自私导致深爱的小福子自缢,失去最后一丝希望的祥子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17.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

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没的大陆》 D.《章鱼》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小麻雀

国永梅

①阳台上曾经养过一只小麻雀,现在已是鸟去笼空,但我仍常常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想起它。

②那只小麻雀是邻居在修房子时捉到,送给儿子的。母亲怕它飞走,把它的翅膀给剪短了。灰灰的小麻雀,实在算不上漂亮,但它那婉转清亮的叫声,两颗转动灵活的宛如黑珍珠的小眼睛,着实让我喜欢。我特地给它买了一个小小的鸟笼,买了小米,在阳台上为它安了家。每天早晨,揉着惺松的双眼,我总要到阳台上去问候一下这个小家伙。那一段时间,平淡的日子也好像因了这清脆的叫声有了生机。我把小麻雀当成了朋友,照顾得也格外周到小心。

③可是,慢慢地,撒落在阳台上的小米和混合着粪便的沙子却越来越多,我不得不天天打扫清洗阳台。与此同时,小麻雀的叫声似乎少了很多,也暗淡了许多。小麻雀慢慢地被冷落起来,只有记起来,才去为它添点水,加点食。

④终于,有一天,在我打扫干净阳台之后,我打量了一下那只躲在角落里的毫无色彩的小麻雀,对丈夫说:“把小麻雀放了吧。”丈夫以为我是可怜它,就说:“放了吧,它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于是打开鸟笼,丈夫抓住它,把手从阳台伸了出去,奇怪的是,它并没有振翅高飞,反而直接从三楼掉向地面的花园去了。我立刻明白过来,给它剪短的翅膀还没长好,它还不会飞。果然,摔到地面的小麻雀努力了几次,都没有飞起。

一刹那,我的心里灌满自责和歉疚,是我抛弃了它!我匆匆地下楼,一路小跑赶到小花园,想重新带它回家。但小麻雀似乎伤了心,跟我赌气似的,好几次差点就捉到了,但却都溜走了。最后竟钻到灌木丛中,任我怎么呼唤,怎么寻找,再也不出来了。见我在小花园里团团乱转,丈夫在楼上喊:“上来吧,它不会饿死的。”我怅然地往回走,心里希望它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天空。

⑤这以后,我经常站在窗前向楼下花园里张望,希望能看到那只小麻雀。有一天,我领儿子在楼下散步。儿子走着走着,惊叫起来:“妈妈,小麻雀!”我急走几步,是一只已死去的小麻雀。也是灰灰的羽毛,我的心里一紧,莫非……儿子蹲在小麻雀前,仰起小脸问:“妈妈,小麻雀怎么了?”我没有回答,抱起儿子快步走开了。

⑥以后的日子,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那种感觉,好像是朋友投奔到我家,而我却自私地只能接纳他带来的益处,不能容纳他的缺点,最后竞将他轰出家门!

18.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人与动物关系为题材,记叙了我们一家人与一只小麻雀相处的一段经历。

B. “我”认为小麻雀“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出于爱怜同情将小麻雀放生。

C. “我”最后自私地将小麻雀“抛弃”,表达了“我”的自责、愧疚之情。

D. 文章启示我们,在与动物相处时,要有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19. 本文有“小麻雀”“‘我’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通读全文,找出“我”的情感线,按提示填空。

看到可爱的小麻雀,“我”非常喜欢→小麻雀的叫声少了,“我”慢慢冷落了它→被放生的小麻雀还不会飞,“我”心中充满①_________→“我”在小花园没有找到小麻雀,②___________地回家→“我”常常想起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

20.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灰灰的小麻雀,实在算不上漂亮,但它那婉转清亮的叫声,两颗转动灵活的宛如黑珍珠的小眼睛,着实让我喜欢。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①年龄越大,就越认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见识到不同的人群,就越意识到他们的难得;越是和概念、理论打交道,就越意识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态,是多么的活色生香而又充满生命力。

②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③妈妈19岁嫁给爸爸。外婆生育了6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但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虽然说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宠爱,但至少没有遭受过任何对女性的轻慢,妈妈甚至还念到初中毕业,字写得比我还好,能自由阅读文学作品。只是她一辈子太忙了,从来没有任何闲情逸致,从来没有轻松地坐下来好好品过一杯茶,浪漫过一次。我对妈妈骨子里有温情倾向的唯一感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姐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④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来自这句话:“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尽管我已是家中第三个女儿,尽管连村里的老人都看不下去,开始同情妈妈命苦,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拖油瓶”,知道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尽管四姐弟年龄接近,争吵不断,挨打不少,但打过以后,还是觉得活着有意思,眼泪还没擦干,就开始香喷喷地吃饭。我从小就怕死,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主动叫妈妈带我去乡村卫生院。是啊,我是父母赶在计生政策出台之前生下的第三个女儿,能顺利来到人间,又有什么理由不庆幸呢?

⑤我妈妈干过的事,我大致算了一下。

⑥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这种状况,一直断断续续坚持到兄弟俩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我的两个堂弟对妈妈非常好。另外,我的大舅、满舅、我的小姑、远方表叔,都分别将自己的孩子或长或短地放在我家寄养过。最长的有五六年。我家的情况是,我被寄养在外婆家,而别的孩子寄养在我家。至于他们为什么把孩子寄养在我家,可能因为我爸爸是老师,在他们看来,既能帮忙辅导孩子,也可以通过他的关系,拜托更多的老师关注孩子,甚至让他们顺利升上中学。这些现在看来无比麻烦的事,妈妈没有任何抱怨。

⑦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居然喜欢做饭。如果说,偶尔做一顿饭让人感觉到乐趣,但像她这样,连续50年,持续不断地为家人做饭,我就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妈妈是所有客人最喜欢的人。妈妈确实好客,好客的方式就是做饭给客人吃。妈妈做饭速度极快,两个小时可以做好20个人的饭菜。我一想到妈妈一辈子做过的饭菜够用火车皮来装,就汗颜不已。

⑧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承担所有农活,主要职业是做裁缝,她是我们整个乡镇最有名的裁缝,是少有的还会做大衣襟的传统师傅,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出自妈妈之手。在1987年以后她还开过杂货店,在开杂货店的同时,她学会了做早点,也就是蒸包子、馒头。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她发挥自己会做坛子菜的优势,做出了南北特色结合很好的油饺子和油炸包,这些美食干净、好吃,又禁饿,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乡村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承包过田地种大荆西瓜,西瓜成熟后,又联系熟人去长沙街头售卖。想想,农、工、商、小手工,这些行当妈妈都干过。她1949年出生,去年还在说,要不是年龄太大,都准备去考个驾照。我就是听了她这句话,才下定决心坚持考试,拿到驾照的。

⑨是的,妈妈大半生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忙、累,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她的生命如此落地,精神如此简单、清洁。

⑩我年龄越大,越对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深怀敬意。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有删改)

2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妈妈做的最浪漫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的最值得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做的最多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妈妈是所有客人最喜欢的人。

23. 请结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⑩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

2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60分)

25. 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抑扬顿挫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作家萧红的记忆里;穷苦孤独,质朴善良的“老王”深深印在杨绛的记忆里……同学们,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你时时记起,难以忘怀,他们可能是曾经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亲人,亦或是与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请以“他(她),留在我的记忆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