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点02 语言运用之病句辨析与修改(原卷版)
初中要求 |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
高中要求 | 4-1能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就要求要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这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 |
初中阶段考查形式:选择题或者轮考。
高中阶段考查形式:主观题,一般是三个病句的修改。
辨析并修改病句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纵观近几年的试题,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考查频率“高”:几乎未“缺席”过全国卷。命题形式“变”:2022年由过去几年考的“语段中病句修改选择题”改为“语段中病句修改主观题”。病句类型“显”:主要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为主,兼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主观题一般由三个病句构成;要求能准确修改。
1.语序不当
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包括下面几种类型
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这样依次安排:(1)表领属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2)表称代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记住下面的例句,以此为模板。
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练习:
-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改正: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它常在句首,用逗号和主语隔开;(2)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3)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语;(4)表情态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记住下面的例句,以此为模板。
例: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3)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
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
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分析:“热烈”应修饰“讨论”,即“热烈地引起了讨论”应改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状语误放在定语位置上
例: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
分析:“明确”应作状语,修饰“提出”,而不是作定语,修饰“意见”。因此,应把“明确”放在“提出”之前。
4)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并列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
辨析时应重点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
认真分析并列词语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有无违反逻辑关系。
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词语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无问题。因为并列词语组织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
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分析: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按照事理、逻辑次序,应将“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改为“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催人进取”。
5)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记住下面的例句,以此为模板。
例:中药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 (前后两句的主语都是中药,所以中药放到最前面)
6)分句间次序不当
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
例: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分析:正确语序应为“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7)主客体倒置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出现“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涉及主客关系,若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例: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分析:这个例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主客体颠倒”也可归类到“不合逻辑”中。
2. 搭配不当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须符合结构规律。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搭配不当包括以下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来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搭配不当。
例: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分析:“速度”不能“扩大”,多主语和单一谓语不能完全搭配。
(2)主宾搭配不当
有的是同一个句子的主宾搭配不当,
例: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分析:由于全句较长,造成了主语“当今的世界”与宾语“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能搭配,可将“世界”改为“时代”。
有的则是在第一个句子中搭配恰当,但在第二个句子中则改换了主语,致使主宾搭配不恰当,
例:夏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分析:第二个句子的主语换成了“夏季”,致使原句“呼伦贝尔大草原”与“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园林博览会的理想。
分析:谓语动词“完成”与宾语中心语“理想”不搭配,应将“完成”改为“实现”。
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常会和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动补、状动、定中搭配不当)
主要指修饰语或限制语在中心语前面或后面的表达上的不合习惯或不合事理的现象。
a.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分析:“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应改为“丰富”。
b.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分析:“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应改为“更好”。
c.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分析:一动与多补不能全相搭配,“打扫”和“整整齐齐”不搭配。
除了常规的动补搭配不当外,本类型主要涉及“减少”“降低”“缩短”等词语后面接倍数的问题。根据习惯表述,“倍”只能用在“增加”中。因为原数减少一倍即为零,更不用说减少更多倍了。(吕叔湘、朱德熙主编的《语法修辞讲话》中说:“说到减少,只能说减少几分之几,不能说减少几倍。”)
例: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分析:倍数词使用不当,表缩短、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或几成。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本类型也归类到不合逻辑中)
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例:旅游市场价格上涨也体现了一定的供需矛盾,这就导致海鲜个别品种价格上涨过快。看来,能否保证“高价高质”,确保游客满意度高,仍需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分析: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句子中出现“是否”等两面词时,也要认真分析, 后半句中有的词语可作正反两面理解。
例:下面句子就不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分析: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词,但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
(6)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但不”和“反而”等,如果不是,则会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有些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则其表意功能也不同,如“不是”与“而是”搭配表并列,与“就是”搭配则表选择。命题者有时就利用其搭配情况来设置错例。
例: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无论”与“也”不搭配,应将“无论”改为“即使”。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语残缺
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修饰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
在辨析语病中,“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例: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分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
b.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分析:“使”字造成主语缺失。应该删去“使”,让主语“我们”出现;或者删去“通过”,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使”的主语。
(2)谓语残缺
a.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测检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能力。
分析:谓语残缺,应该在“已经”之后加上谓语“具备”。
b.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例:我市最近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分析: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工作”相呼应的谓语,应在“建立”前加“完成”。
c.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
例: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分析:谓语残缺,这里的“经过一冬的苦干”为介宾短语不作谓语,应改为我们“我们苦干了一冬”。
(3)宾语残缺
a.忽略了与前后成分的呼应,造成宾语残缺
动词的宾语残缺
例: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分析: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
介词的宾语残缺
例:这部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分析:“在”是介词,需要与宾语搭配,应在“形象”之后加上“方面”
b.中心语残缺造成宾语残缺
例: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分析:“存在”后面缺少充当宾语的中心语,应在“报告书”后加“的现象”或“的问题”,并将“产品”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c.把及物动词当成不及物动词,造成宾语残缺。
例: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
分析:“进行”是及物动词,“正常进行”应为“正常进行工作”。
(4)虚词残缺
虚词残缺主要是介词残缺。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起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的作用,表示时间、处所、方位、对象等。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表意不严密、前后不照应的情况。
a.介词残缺
例: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分析:缺少介词,“促使”前应加上“为了”。
b.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分析:关联词语残缺。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成分赘余更多的是语义性赘余,有的甚至成了习惯,应特别注意。如:实属(是)、(非常)悬殊、(更加)弥足珍贵、(正)方兴未艾等,括号里面的内容皆属于赘余成分。另外注意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易造成重复。
成分赘余是个冷考点,而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对此,一方面要准确、细致地理解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平时应注意积累一些习惯性赘余词语。
例: 林校长是位大约30岁上下的年青干部。
可以堪称一绝。 堪称:可以能够。
公诸于众。诸:之于。公之于众
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注意文言与现代汉语放在一起。
4. 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就造成了结构混乱。所以,需要熟悉并积累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尤其注意介词结构(短语),如“对于……问题上”“由于……下”等,滥用介词结构(短语)最易造成结构混乱;分析句子结构,看句子中是否存在两个谓语叠加的成分杂糅情况。杂糅主要是前一种结构的头与后一种结构的尾交叉组合在一起。
例: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析:句子中 “旨在……为目标”把“旨在……”与“以……为目标”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删掉“为目标”,或把“旨在”改为“以”。
2)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又叫偷换主语,就是在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乱。辨析时候注意:a.抓住句子中的介词结构,看其前后主语、谓语是否缺失。b.查看介词“被”是否造成中途易辙。c.查看主语位置。找出介词结构之后,看句子中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主语一般位于介词之后。
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分析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以来”,主语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它“首次……以来”后续情形如何没有叙述的情况下,紧接着说“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主语中途易辙。
例: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分析 :“科学家经过……”,接下去应写“科学家”如何,但下句却说“黑洞照片”面世,导致前句只说了半截话。(说明:也可解释为暗换主语)
3)藕断丝连(前后牵连)
“藕断丝连”是指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也就是说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也叫“前后两兼”。
注意:与“藕断丝连”相似的是兼语句。“兼语句”是一种句型,不是病句。如“王老师叫小强去办公室”就是一个兼语句,“小强”是兼语,身兼二职,既是“叫”的宾语,同时又是“去”的主语。支配兼语的动词必须是使令动词,才能构成兼语句,而“藕断丝连”句中的有关动词不是使令动词,所以是病句。
例: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分析:“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前后牵连,结构混乱。即“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既作“赞美”的宾语,又作“形成了奇妙的平衡”的主语。可在“舞台设计”后加逗号,在“形成”前加“认为这二者”。
5.不合逻辑
1)概念不清
例:这次语文考试,我就有两个词汇不懂。 分析:词汇和词分不清
刘老师十分喜欢阅读报纸,她订了《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中国青年》。
分析:《中国青年》 不是报纸
2)划分标准不统一
种属概念并列 例:光学、电学、声学、物理学
农场决定提高棉花、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交叉概念并列 例: 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青年工人、老年工人、妇女
3)照应不周(两面对一面)(在前面搭配不当里也讲过)
例: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4)否定不当造成的不合事理
例: 难道对这些制造恶性案件的罪犯不应该不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吗--?
为了防止她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注意:“禁止”“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以防”“防止”“提防”“劝阻”“阻止”等本身含有否定意义。
看句子是不是否定句或反问句。一般句子中有了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后,如果句子中再有“不”“没”“没有”“非”等否定副词,或句子有反问语气,就可能造成句子否定失当。
无时无刻不=时时刻刻都
5)主客体倒置(在前面搭配不当里也讲过)
主体对客体怎么样 或者 客体对于主体来说怎么样
例:“比较文学”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6)强加因果
例:这学期我努力学习了数学,因此语文不好。
7)以偏概全
例: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儿女考上大学。
8)语意自相矛盾
例: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
例:我们几个人都没有搞过文学创作,老李虽然写戏不行,但写过几篇小说。
6.表意不明(歧义 )
歧义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种情况
(1)兼类词、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
例:他正在上课。(多义性) 教室的门没有锁。
我买的灯泡早就报销了。 我去找他,他正在考研究生。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2)多音词引发的歧义。
例:这个人的头发长的怪。
(3)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他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 分析:谁在银行工作,没有说明。
(4)结构层次划分不同造成的歧义。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分析: 我写/不好。 我/写不好。
(5)助词的连带部分多少不同造成的歧义。
例:新建的工厂大门 分析:新建的/工厂大门 新建的工厂/大门
(6)表数量词修饰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参加物理竞赛的是三个学校的学生。 分析:是三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同一个学校的三个学生
(7)连词连带的成分划分不同造成的歧义“和、跟、同”
例:小刚和小明的爸爸到学校去了。 分析:是一个人的爸爸还是两个爸爸去学校呢
(8)语义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那个刚来的人,谁都瞧不起。 分析:是刚来的人瞧不起别人,还是别人瞧不起他呢
他的故事讲不完。 分析:是他自己的故事还是他讲别人的故事。
(9)有些动词如通知、关心、培养、请等等,既可以做主语,又可以做宾语,容易歧义。
例:通知的人还没有回来。 分析:前去通知的人还是被通知的人。
答题步骤
快速辨明类型的办法是“提取主干法”,如果主干没有语病,马上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语病,再看逻辑上是否有问题。
可以注意以下快捷辨认病句的标志词:
标志词 | 可能导致的病句类型 |
看并列词语(短语) | 搭配不当、并列不当、语序不当 |
看关联词语 |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滥用关联词 |
看否定词 | 否定失当、位置不当 |
看数量短语 | 歧义、语序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或矛盾 |
看两面词 | 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 |
看介词短语 | 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和造成歧义 |
看代词 | 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
看助词 | 句中有时态助词“着”“了”“过”,可能有时间上的自我矛盾语病,主要看它有无表意不明或不合逻辑等 |
注意事项
不改变句子愿意,能少改不多改,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1.(23-24高二上·陕西榆林·期末)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金属发光剂大概主要的成分是铝粉和镁粉,它们充分在氧气中燃烧就会发出非常耀眼的白光。
2.(2024高一·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适量运动尤其是抗阻运动。正所谓“用则进,不用则退”,如果缺乏运动,机体的肌肉或很容易流失。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对于健康肌肉而言,除了有氧运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对于健康肌肉而言,除了进行有氧运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
B.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对于健康肌肉而言,除了有氧运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
C.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对于肌肉健康而言,除了有氧运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
D.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对于肌肉健康而言,除了进行有氧运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
3.(2024高一·天津·期中)下列文段中存在三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修改。
说起天津的民间艺术,泥人张一定是最亮丽的招牌之一。①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已传承了一百多年。②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万分令人喜爱。“泥人张”是中国传统案上雕塑的代表,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继承了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③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使他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④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有语病的是序号 改为:
有语病的是序号 改为:
有语病的是序号 改为:
4.(2024·河北·阶段练习)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
①随着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遍,②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③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独特的粉丝文化,④推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⑤如何呵护好、规范好这一新生业态,⑥让“粉丝经济”带动市场发育、消费升级和行业变革,⑦成为日前亟需破解的一道治理难题。
5.(2024高一·吉林延边·阶段练习)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实上,短租这个在中国刚起步的概念,______。
A.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 B.已经在国外非常成熟
C.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外 D.在国外非常已经成熟
6.(2024高一·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善于表达自己,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回应诉求,就是放弃话语权。我们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切实改进宣传方式和手段。在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上,还要解决好时、度、效的问题,要对宣传报道从全局上去把握、整体上去考量、效果上去判断。对那些社会影响大、牵涉面广的突发事件报道,权威消息要全面及时发布,挤压负面信息和谣言最大限度的传播空间。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那些社会影响大、牵涉面广的突发事件报道,权威消息要全面及时发布,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空间。
B.对那些社会影响大、牵涉面广的突发事件报道,要全面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挤压负面信息和谣言最大限度的传播空间。
C.对那些牵涉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报道,要全面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空间。
D.对那些牵涉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报道,权威消息要全面及时发布,挤压负面信息和谣言最大限度的传播空间。
7.(2024高一·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如火如荼……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8.(23-24高一·江西景德镇·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迎面而来的是一处悬崖绝壁,响声就是从这里传来的。抬头仰望,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珠,最后坠落在绝壁下的深潭。瀑布撞击潭边的岩石,泛起雪白的水花。石缝间迎春花一簇簇在风中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剥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使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9.(2024高一·天津·期末)下面文段的表达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②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20年国内网上阅读率仅为4.9%,2022年上升到51.7%,⑤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3.95亿。⑥截至目前,⑦我国已经有接近30%左右的网民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⑧18%的网民养成了电子阅读,⑨而且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10.(2024高一·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屏”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碎片化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成为典型特征。相关调查显示, A 人们阅读电子书的种类主要有文娱类、生活类和资讯类图书上,这类内容更适合进行碎片化阅读。另外, B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屏上的内容不再限于静态文字,C 还涌现出图片、长短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D 让人们可选择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请从第二段划线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阅读电子书的种类主要有文娱类、生活类和资讯类图书上
B.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屏上的内容不再限于静态文字
C.还涌现出图片、长短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D.让人们可选择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一)(23-24高一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季天气干燥,很多人都会出现口腔溃疡。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口腔溃疡并非不会给人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它所带来的不适却十分恼火。在坊间流传着很多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其中“喝点酒给溃疡消消毒”“撒点盐巴”等方法广为流传。事实上, ① 。酒精可能会刺激损伤的溃疡面,加重充血、水肿及疼痛感;撒盐巴也会对溃疡面造成刺激和局部脱水,不但会加重疼痛,也不利于创面愈合。 ② ,用浓度较低的淡盐水漱口,这样既可以对溃疡面起清洁保护作用,又促进创面的愈合。
很多人认为,口腔溃疡是“上火”导致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③ ,它的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和感染密切相关。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更改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23-24高一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_____①_____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_____②_____,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亲密无间到______③_____;《阿Q正传》生动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父权”“夫权”的桎梏下对于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 ④ 、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作家们将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们给出答案。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绝世独立 视若无睹 胜友如云
B.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 形同陌路 风云际会
C.墨守成规 独一无二 视若无睹 胜友如云
D.故步自封 独一无二 形同陌路 风云际会
4.下列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与加点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铺开一张张壮丽的卷轴,作家们将给出答案。
B.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作家们将给出答案。
C.铺开一张张壮丽卷轴,等着作家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D.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三)(23-24高一上·浙江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 (两个字的词语)。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 (一个成语),抽身离去。
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 (两个字的喻体),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有仍然可依托的地方,我的灵魂也有依然可注视的地方。
我感谢这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剩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那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选自迟子建《雪山的长夜》,有删改。此文写于作者的丈夫因车祸离世之后)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多处语病,请结合上下文语境,修改后写出正确的句子。
7.请关注语段的意蕴、逻辑、修辞等,按照括号提示,在语段划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四)(22-23高一上·湖北恩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到江南,我转得最多的地方,是 ① 的小巷。那一条条 ② 的巷子,狭窄且悠长。小巷,是一首轻柔的诗,似一阙轻浅的词,或似一曲渺茫的戏文,它从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或是明清的烟云中,款款地吟出。 ③ ,曾经座无虚席的戏园已无踪影,闻名遐迩的古迹已光彩不再,而小巷依然是旧时容颜。江南的雨,惆怅,委婉。如梦,如歌,如韵!多情的雨,滴落在屋檐瓦楞上,敲在青石板路上,犹如丝竹轻弹,声声清越,悦耳动听。老旧的青石板路,湿湿潮潮的,石隙间 ④ 幽幽苍苔。青苔爬上老墙,攀上瓦檐,阴凉湿潮的地方,皆苔痕青郁。苔藓是大地的绿衣,小巷穿上了它,从此便不再脱下。郁郁茂茂的苔藓,寂寞地长,幽幽地生,带着些许隐逸情怀,老街人的记忆被染绿了。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曲曲折折 幽静 日月轮转 探出
B.蜿蜒曲折 宁静 物是人非 长出
C.曲曲折折 宁静 日月轮转 探出
D.蜿蜒曲折 幽静 物是人非 长出
9.文中间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写:“声声清越、悦耳动听的多情的雨,滴落在屋檐瓦楞上,敲在青石板路上。”和原文相比哪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五)(23-24高一上·重庆开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型体育活动是展现文化面貌的绝佳平台。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 ① ,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还是取材自钱江湖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火炬、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在杭州亚运会已经释出的诸多设计理念中, ② 。尽管尚未开幕,杭州亚运会就已经展现出文化盛会的风采。
杭州亚运会将“智能”首次纳入办赛理念,亚组委以数字化改革作为牵引,将科技创新融入到亚运的全流程、各环节。不论是向全球首创推出的“亚运数字火炬手”,还是打造了亚运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或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亚运统一网管系统,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智能亚运”服务体系,能够擦亮“智能亚运”金名片,向世界充分展现“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效和最佳实践。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 ③ 。亚组委秉持“还馆于民”的理念,例如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陆续向社会惠民开放。我们相信,在“亚运惠”的加持下,“全民健身”运动定将跃上新台阶,掀起新高潮!
1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