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末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初三期末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2-10 09:53:32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张岱《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描述连续多天的大雪,使得湖中连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营造出一种寂静、寒冷的氛围。

(2)李商隐《无题》中,明写暮春百花凋零景象,实则抒写内心怅恨与惋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两方面阐述了亡国的原因。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农村春社日的风俗画卷。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在日常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情况甚至令人(  )。因此,节约粮食刻不容缓,必须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教育必不可少。浙江舟山推行“光盘积分奖励卡”,消费者“光盘”即可获得积分①(duì) 换礼品;广西人民把制止餐饮浪费不再发生的题材编成山歌,在景区开展壮乡山歌对唱活动,吸引了数万名游客观赏……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新意十足,让理② (niàn)的传播范围更广、说服效果更好。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不仅要唤起个人自觉,更要加强立法,建立长效机制,以法治力量为浪费行为划出红线。

当③(lì) 行节约在全社会(  ),更多人将节约粮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饭碗就能端得更牢,粮食安全也将更有底气。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触目惊心 屡见不鲜 风靡一时

B. 骇人听闻 层出不穷 风靡一时

C. 骇人听闻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D. 触目惊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你认为阅读小说《水浒传》应该用什么阅读方法?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7分)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4、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你从上阕体会到的情境。(3分)

5、从下阕的前两句词中可以体味出词人怎样的心情和生活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材料一:

(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①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②人采求,不知纪极③,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节选自范蔚宗《后汉书》)

材料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①籴(dí):买进粮食。②诡:责成,要求。③纪极:终极,限度。

6、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B.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C.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D.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7、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释义

举茂才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举

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

查阅词典,根据语境选择义项。①迁移;②变化,改变;③调动官职。

B徙

革易前敝

参考成语解释词义成语:移风易俗。

C易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茶香 徐全庆

①寒风呼呼地吹着,有一种沁入骨髓的冷。好在下面一单快递是郝大爷的,我可以喝上一杯热乎的茶。

②想起三年多前第一次给郝大爷送快递,我至今还有点不好意思。我打他电话,让他下楼取快递,他说:“我坐轮椅,不方便,你给我送上来吧。”

③我从送货地址上知道他住十六楼。我很讨厌这样的顾客,他们总是不肯下楼取快递,找各种借口让我送上门去,完全不在意会耽误我多少挣钱的时间。我回话说:“这幢楼上有好几份快递,你得等他们都拿完了,我才能给你送。”

④“我有的是时间。”他声音平静,但我总觉得那语气里有一股和我较劲的味道。我先去了旁边两幢楼送快递。我是故意的。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报复他的唯一方法。

⑤我敲开郝大爷的门时,他确实坐在轮椅上,但我看出他能走,那个轮椅只是他的代步工具而已,因而对他更加嫌恶。他小心翼翼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跑上来一趟。”他把愧疚毫不掩饰地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让我释然许多。

⑥我正准备离开,他把一杯茶递给我:“专门给你泡的。”那茶叶在杯中舒展着腰身,仿佛要翩翩起舞。我虽然并不懂茶,也觉得那是很好的茶叶。

⑦这下轮到我愧疚了。

⑧那天的茶真香,从内到外浸润了我,直到今天仿佛还没散去。

⑨那之后,我和郝大爷熟悉起来。他很规律地每周五买一样东西,我每周一给他送上楼。他每次都会泡好一杯茶等我。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我每次放学回家,母亲就立刻把饭菜端上饭桌。

⑩我很快注意到,郝大爷每次买的都是一种几元钱的小挂件。这东西不是消耗品,他为什么会买那么多?为什么不干脆一次性买上很多?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他听,他只是笑笑,并不解释。

⑪郝大爷每周给自己买一个小挂件,只有春节例外。我曾经问过郝大爷为什么,郝大爷很认真地说:“过年了,你们都应该回家过年。”

⑫谁不想回家过年呢?但春节生意正好,我更想多挣一点钱。郝大爷听了我的想法,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爸妈应该更想你回家过年。”

⑬郝大爷的话我并没有听进去,但我喜欢给他送快递。不仅仅是因为能喝到一杯热茶,更因为每次我们能像亲人一样聊上几句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和我说上几句话。每天的顾客,绝大部分都视我为无物,取了快递就走。偶尔有两个与我说话的,也多是趾高气扬的样子,不是挑毛病,就是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这让我更加念起郝大爷的好。

⑭我拨打郝大爷的手机,没人接。也许他恰好去卫生间或在忙别的事情,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我期待的热茶怕是要泡汤了。

⑮我挂了电话,直接去了郝大爷的家。

⑯敲门,无人应。我再次拨打郝大爷的电话,隐隐听到屋内有手机铃声响起。我使劲拍门,还是没人应。

⑰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找到物业公司,物业说他们有郝大爷家的钥匙。一个保安随我到了郝大爷家。我第一次走进郝大爷的卧室,发现他死在了床上。卧室里摆满了他买的那些小挂件,全都没有拆封。

⑱床头柜上放着两封信,一封是给我的,另一封是给他儿子的。给我的信上,郝大爷说:“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每周买一次用不着的东西了吗?”

⑲我当然明白。我按照郝大爷的要求,联系了他远在外地的儿子,并且帮忙张罗郝大爷的后事。

⑳一切都忙完了,郝大爷的儿子对我说:“你去我的公司工作吧,这也是我父亲的遗愿。”

㉑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激动。但我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我突然觉得送快递也很有意义。

㉒我依然送我的快递。每次到了郝大爷楼下,我依然会上到十六楼,敲响郝大爷的门。门内寂然无声,但我分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茶香,透过厚厚的防盗门,弥漫在我周围,久远而不绝。我站在门外,心静如水。

㉓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敲门,门开了,一个陌生男人警惕地问:“你找谁?”我愣了一下,说:“这儿曾经是我的家。”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11期,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段环境描写,渲染出寒冷的氛围,为后文写“我”与郝大爷间的情谊作了铺垫。

B. 郝大爷收到快递后都会给“我”泡茶,还会询问“我”的生活情况,体现出他的善良。

C. “我”与郝大爷的交往后,对快递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因而拒绝了大爷儿子的邀请。

D. 这篇文章以郝大爷的视角去展现人物的情感,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又极具感染力。

11、文章巧用对比展开故事情节。请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小心翼翼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跑上来一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②门内寂然无声,但我分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茶香,透过厚厚的防盗门,弥漫在我周围,久远而不绝。我站在门外,心静如水。(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4分)

13、文章结尾处,为什么“我”会说“这里曾是我的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6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择善而从 张雨晨

①“择善而从”出自《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君子要向贤德的人学习,见人之善就要虚心好学。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反躬自省,向上向善,积极吸纳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提升品德和修养。

②“善”,会意字,本意为美好,与“恶”相对,特指人的言行、品德符合道德规范。《说文解字 誩部》注:“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用作动词,指善于、擅长,如《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用作名词,指好处,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用作形容词,指良好,如《出师表》:“以咨诹善道。”

③择善,要拥有判断善的能力。《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 第八节》有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子路面对批评,反躬自省,毫不埋怨,闻过则喜。虚心,一方面是诚恳接受建议与批评,另一方面是检视自己,改正错误。《大戴礼记》有言:“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善不可失,恶不可长,知错就改,也不失为善。

④择善,要善于吸纳好的经验和做法。林则徐广交益友,虚心求教,秉持“但当保涓洁,弗逐流波奔”的处事箴言,以正直的人格结交正人君子,与仁人志士结下深厚的情谊,为后代树立了清正廉明、勤俭淡泊的典范。北宋文豪欧阳修不矜不伐,恃才而不骄,在文学创作上始终保持谦恭态度,善于接纳各种意见。其撰写《醉翁亭记》时,采纳樵夫行文要简练的建议,实地考察琅琊山,将文章开头改成了“环滁皆山也”,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左传 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恪守优良品性,方能行稳致远,取得长足的发展。

⑤择善,提醒我们要戒骄戒躁。曾国藩一生节俭自守,严勉家人静心修身,保持简朴家风。《曾国藩家书》中曾说,“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其给次子写信,“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世家子弟,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对人容易颐指气使,所以曾国藩经常在家书中对两个儿子提醒,要求儿子不得摆少爷架子,不能高声呵斥仆人,要勤动手扫地、擦桌子。常怀谦卑之心,加强自我审视。

⑥择善而从,能锤炼品性修养,提高战略定力。每个人都应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兼收并蓄、广听忠言,多一些闻过则喜的主动性,用虚怀若谷的雅量面对批评意见,从中汲取明辨是非的智慧,给思想“除尘清灶”。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12月13日,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善”有着不同的含义,并非仅指好的品德。

B. 作者认为,“择善而从”就只是学习好的品德,吸纳好的经验做法。

C. 勇于接受批评,敢于承认错误,这是拥有判断“善”的能力的体现。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说理透彻,逻辑性强。

16、班会课上,老师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对“择善而从”的理解。请你写出你的发言稿。(5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2分)

材料一:

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晶莹滋润,品种繁多,是上等雕刻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的特点。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各种技法的灵活运用,使寿山石雕能够细腻地刻画人物的神态、动物的姿态、山水的意境等,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其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雕刻家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题材以独特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呈现出来,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选自《福建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寿山石雕》,有删改)

材料二:

寿山石色彩丰富,随着一代代匠人的摸索和创新,雕刻思路不断拓展,利用石材的天然俏色进行创作,被称为“巧雕”“俏雕”或“取巧”,成为寿山石雕刻的显著特色。旧说“一相顶九工”,就是指每块原材料都是一个自我特性的个体,需要艺人根据寿山石的形态及色彩进行整体构思,尽力善用俏色,力求达到一种整体上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这对工匠们的艺术造诣和雕刻经验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俏色雕刻在福州东西二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兴盛。至今日,各传承流派虽各有绝活,但在对整体性俏色布局构思的追求上毫无分别。

(选自《珍石本天成,雕琢倚巧思》,有删改)

材料三:

过雪山是红军长征路上最艰险的阶段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用寿山石雕作品《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示了充满艰难险阻的过雪山之路。

(注意:石雕的主体部分为白色,人物为红色)

17、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请结合材料概括寿山石雕备受喜爱的原因。(3分)

1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寿山石原产于福州北部山区,这是上等的雕刻彩石。

B. 利用石材的天然俏色进行创作,是寿山石雕的特色。

C. 寿山石雕艺术要求高,讲求整体上浑然天成的效果。

D. 不同传承流派对整体俏色布局构思的要求各有不同。

三、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改变是破局之刃,可斩断惯性的枷锁;改变是点化之笔,可描绘别样的风景。改变中孕育着希望,改变中隐藏着力量……只要改变,未来便有万千可能。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以《我要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