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位于市区西北五十多公里的“云披丽日”景区云雾氤(yīn)氲,山势高耸,奇峰迭翠,怪石嶙峋,峭壁擎空,因终年披云载雾偶见丽日而得名,绮(qí)丽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B.发轫(rèn)于数千年前的漆艺,在二十世纪初文艺思潮的催化下重焕生机,经数代艺术家磨砺探索,俨然成为一种能代表古代艺术锋范、体现当代文化精髓(shuǐ)的艺术形式。
C.彼时的宁荣二府表面上是皇家敕造的诗书簪缨世家,实则早已陷入了寅(yíng)吃卯粮的窘迫境地,只有王熙凤这个脂(zhī)粉堆里的英雄,放弃了女性的娇瞋柔媚,挺身而出。
D.电视节目《见字如面》建党百年特别版展示的,有记录孜孜追求信仰经历的党员信件,有描摹(mó)革命种子星火燎(liáo)原场景的特写,还有重现那段震撼世界历程的长征日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广汉市文物局、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遗址之后,冯汉骥教授认识到,三星堆文化呈现出与古殷商迥异的形态,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B.我们需要知道输电长度、线径,然后查找阻抗值,接着根据平均功率、功率因数,计算平均电流,再计算线路损耗,损耗还应包括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铜损等数据计算在内。
C.在国际泳联认定的东京奥运会A标基础上,今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选拔赛设定了更加严格的达标标准,即运动员只有在决赛中达到东京奥运会A标才可以被认定为达标。
D.国家博物馆先后五次推出的“云直播”活动,让百余万网友在直播间就能“参观”国博,“吸粉”之余还有强劲的带货能力,将线上众多艺术品质的文创产品带给线下的人们。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潮”是中国传统审美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风尚后,在青年群体中引发的一种“时尚风潮”。(甲)继年前部分国产品牌的“国潮”服饰在国际时尚周粉墨登场之后,“国潮”之风尚不断跨界破圈,迅速席卷美妆、文创、餐饮等多个领城。“国潮”与国货相得益彰,相关产品销量剧增,品类丰富。(乙)那么,缘何“国潮”风愈刮愈盛?从文化角度看,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文化自信愈加坚定,承载着时代记忆的中国“元素”和“老字号”,就成为民族自豪感与生活幸福感的重要载体。与之对应的是,“国潮”也必须依附优质国货,通过持续不断输出品质过硬的产品,才能生生不息。
“老字号”往往诞生于旧日的“新风潮”,“新品牌”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老字号”。老曲新唱,不可一味标新立异;破旧立新,切忌脱离文化根基。任何一种潮流最初能在一个地方兴起、流行,其原动力必然是满足了当时社会的某种迫切需求。(丙)工装裤的流行,迎合了二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大众对生产便利的追求;摇滚乐的流行,迎合了二十世纪中叶发达国家青年对社会结构的反叛;社交网络的流行,迎合了当代人在网络时代对更丰富的人际联结的渴望……
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粉墨登场B.相得益彰C.一味D.联结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三、语言表达
5.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真的“可以有效过滤”吗?将其排入海洋,真的安全吗?这些核废水含有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的氚难以完全清除。________,还可以在生物体内停留,并引起基因突变。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日本福岛的太平洋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放射性物质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________,10年后将会蔓延全球海域。或许有人认为海洋面积广阔,稀释能力很强。需要指出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和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完全不同。这些核废水因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其所含的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_________,仅仅想在海洋中扩散稀释,那么所需时间将难以想象。
四、选择 简答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所指青年是14—35周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加入中国共青团者的年龄应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
留言区:
50岁,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新华社(作者) 50岁,肯拼搏的人依旧青春!
林蓁蓁 青年不仅是一个年龄概念,更是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
新华社(作者) 哎呀!这一下子就Get到了主旨!
糊涂的糊涂 古语说得好“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才46……
新华社(作者) 我怎么只记得古语“少小离家老大回”?
粤H 35岁,还有青春痘,算不算青年?
新华杜(作者) 痘是痘,但不一定是青春痘!
……
6.提取上述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两个关键词。
7.新华社的这条微博引发了热议,短时间内留言达数千条。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全国各地高校密集开展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会上有专家指出,部分高校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双一流”建设首轮建设时间是从2016年到2020年,所以今年是首轮建设的收官期。最近一段时间,各有关高校按照相关要求,分别组织专家,对建设成效进行自评,因此现在主要是依托专家阶段性地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估。
“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节点是到2020年,第二个节点是到2030年,第三个节点是到本世纪中叶。同时依据这三个大的节点设计了梯次性的目标,5年一轮,三个大的阶段当中又有很多轮次,现在进行的是首轮,也就是第一轮刚刚接近尾声。
续梅说,经过这5年的建设,我们也看到了相关的建设学校不断汇聚优质的资源,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她指出,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摘编自任敏《世界一流大学已建成了吗?》)
材料二:
纵观发达国家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研究中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本研究将这些特征归纳为“四跨一导向”。
所谓“一导向”指的是“问题导向”,这是从研究方向来说的,即研究中心是针对问题、依托问题、建立在问题之上,并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实际上很多研究中心是直接以问题命名的。如澳大利亚2017年立项建设了9个ARC卓越中心,其名称分别为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和遗传、人口老龄化、未来低能耗电子技术、极端气候、工程量子系统、量子计算与通讯、引力波等。显然,这些名称正是ARC研究中心所聚焦的研究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均是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重大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谓“四跨”是指跨学科、跨学校、跨界别和跨国。“四跨”是从学术视野、力量构成和关系网络来说,指的是研究中心并不局限于单一高校的单一学科,而是跨越多个学科,并从多所高校和多个界别(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和NGO等)中组织研究力量,与其他国家同行进行实质性科研合作。
研究中心正是通过瞄准跨学科的重大问题,突破一校一学科的局限,通过“四跨”在更大范围和视野内凝聚起世界一流的精英力量,开展世界一流的研究,从而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并支撑和引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摘编自刘小强、蒋喜锋《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学科模式”和“中心模式”》)
材料三: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优质资源正日益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推进大学集群化发展成为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和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其他相关的大学和人才围绕该大学组成大学城,进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区,构成一个区域化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实践证明,由大学群对接城市群,并将大学的科学技术在大学科技园孵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从发展现状看,我国很多城市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具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却不高,整体辐射能力还没有显示出来。这跟城市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不健全有一定关联。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完善中心城市创新体系,取决于省域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仅仅依赖几所一流大学和若干一流学科是远远不够的,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或大学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构建类型多样、层次合理、发展均衡的省域和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保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内部的大学生态平衡;同时,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引领,创建符合城市定位的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一体化的资源要素集聚体系和协同创新能力。
(摘编自宋争辉《一流大学和中心城市的互动发展》)
8.下列对材料中“‘双一流’建设”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一流”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有专家认为,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B.“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主要有三个阶段,设置梯次性目标,5年一轮,2020年是首轮建设的收官期。
C.“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方式,是各有关高校按照要求组织专家对建设成效阶段性地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估。
D.“双一流”建设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三个节点的目标,必须正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仍显不足的问题。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达国家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研究中心,均呈现出“四跨一导向”的共同特征,如澳大利亚的ARC卓越中心。
B.通过“四跨”在更大范围和视野内凝聚起世界一流的精英力量、开展世界一流的研究,就要瞄准跨学科的重大问题。
C.实践证明,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科创中心区,是推进大学集群化发展以及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D.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完善中心城市创新体系,需要综合各高校的力量,仅依赖几所一流大学和若干一流学科是不够的。
10.结合材料,为推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两点建议。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荞花雪白
陈年喜
①西沟岭上,纷白如雪的荞麦花把我惊住了。
②农历六月中旬,山风恣意。荞麦花从山腰一直铺排到山顶,跨沟过涧,各自成片,彼此斗彩。这里是迭部县洛大乡,荞麦是这里人们的主粮。
③接我们上山的三轮车司机叫马彪,矿上的专职司机,壮硕的藏族青年,在陡峭盘绕的山道上,他把三轮车开到了四五十迈。
④这儿的荞麦主要是苦荞。马彪指着对面山顶说,山越高,苦荞越好。远处的山巅直插云雾,天地相接处,有星星点点的牦牛吃草。
⑤说话间,矿山到了。
⑥这座锑矿规模小,只有七个工人:五个洞内工,一个外勤,一个厨师。这是我见过的体量最小的矿山,但工作难度一点也不小。柴动空气压缩机工作了太多年份,缸体已严重老损,矿洞延伸到了百多米,再往前,山体就要穿了,那边是藏民们的神山。
⑦原来的两个爆破工因病不能再干了。我和小康接手他们。小康是我的徒弟,我们一起辗转过很多地方,他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青年,我则从小陈变为老陈。
⑧一半废弃的渣坡被山民们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荞麦,得炸药药末滋养,枝叶异常壮硕,它们顺着坡势一直爬到洞口边。洞内每爆破时,巨大的气浪卷着尘屑冲出洞口,在荞花上撒一层粉灰,然而过上一夜,山高风疾,它们就又清洁如初了。
⑨每天,在等待洞内爆破后尘埃落定的时间里,我和小康就坐在坡边看荞花。荞麦花并不都是白色的,也有粉红色的,它的粉红又与桃花的粉红不同:桃花的粉红有些轻佻,有些炫耀;荞花的粉红则显得心无旁骛,完全是为了传粉结籽而存在。荞麦花期很长,从农历的五月一直开到十月,早开的荞花已经籽粒成熟,后面的还在次第开放,给人们一种永不凋败的错觉。
⑩奇怪的是,我们很少看到这些荞麦地的主人,藏民们居住在更高更远处,生活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里。而荞麦也一直按照自己的秩序和节律生长、成熟,从不因为无人照顾而荒疏。
⑪矿场扩容,活承包给了马彪。干活的是一群当地妇女,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妇女干活,而且是重体力活。她们带来了两辆架子车,几把镐,几只锨,任务是把一片缓坡铲平,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⑫所有的活计里,挖土、铲土、砸碎石头都不难,难的是拉车,一车土上千斤,而山势又陡,下面是看不到底的沟。拉车的女人叫苦荞,是其中唯一会说普通话的人。
⑬苦荞专门拉车倒土,这一车拉走,那一车又满上了。车到坡边,两臂猛地一抬,腰身猛挺,一车土哗地就倒下了山坡,车子停止得恰到好处,不前一寸不后一寸,再一拧背,车子就收了回来。
⑭重活的人都能吃,工人灶上主要吃米饭,炒土豆丝或拌黄瓜下饭,女人们都能吃两碗,菜总是不够。苦荞不好意思去抢菜,端一碗白米饭坐在角落吃。爆破工有专门的菜盘,我和小康吃不了,就招呼她来夹菜,她好久不敢伸一下筷子,越劝越不敢动,嘴也不敢大张。
⑮马彪说苦荞是个苦命的女人。三年前,丈夫在合作市做建筑工,给高楼刷墙外漆,出意外去世了。她有一个女儿在县城读初中,成绩年年班上第一。
⑯八月十五,月亮挂在西沟岭上,又大又圆,似乎触手可及。月光柔亮,西沟岭也柔软了。这个时候,荞麦熟了,矿场也快完工了。
⑰藏民们从四面八方下来收割荞麦,他们赶着牛车,开着三轮,骑着摩托,从地下冒出来似的。深秋了,甘南的山色依旧苍绿,山雾已不再那么厚重,山巅从云里露出来,牦牛群朦胧又清晰。据说,山那边一侧,就是千丈雄关铁尺梁。
⑱一次,我连着几日高烧不退,小康推门进来,拎着一个头巾包裹的包,说是苦荞专门托人送来的。
⑲打开来,是一卷荞面卷,一瓶荞花茶。荞面卷纤薄,渗透在墨绿的荞面颗粒里,茶还温热,荞花在茶杯里浮沉。我咬了一口饼,喝一口荞花茶,有一股说不出的清香和苦涩。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尝到荞麦的味道。
⑳我们一群异乡人在西沟岭上一直工作和生活到了第二年四月。时光荏苒,而今,那轮仿佛近在咫尺、美得无可比拟的月亮依旧常在我眼前,而那漫山开放的荞花,就是西沟岭上的另一片月光。
(选自《散文》2021.1,有删改)
11.概括拉车女工苦荞的形象特点。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荞花的粉红则显得心无旁骛,完全是为了传粉结籽而存在。
(2)我咬了一口饼,喝一口荞花茶,有一股说不出的清香和苦涩。
13.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4.结合全文,分析末段的妙处。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唐太宗初即位,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凡六百余言,遂擢大理丞。《新唐史》附其姓名于《文艺·谢偃传》末,又不载此文,但云“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词挺切”而已。
《资治通鉴》仅载其略曰:“圣人受命,拯溺亨屯。”“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此外尚多规正之语,如曰:“吾王拨乱,勘以智力,民惧其威,未怀其德;我皇抚运,扇以淳风,民怀其始,未保其终。”“使人以心,应言以行。”
其文大抵不凡,而不为史所书,故学者亦罕传诵。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旧唐书》全载此箴,仍专立传,不知宋景文何为削之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二)
张蕴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能背碑覆局,尤晓时务,为州闾所称。自幽州总管府记室直中书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宝箴》以讽,……太宗嘉之,赐以束帛,除大理丞。初,河内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而语涉妄妖。蕴古究其狱,称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家住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奏事不实。太宗大怒,曰:“小子乃敢乱吾法耶?”令斩于东市。太宗寻省,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此自蕴古始也。
(选自《旧唐书·张蕴古传》,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词挺切 切:责备
B.民怀其始 怀:感怀
C.蕴古究其狱 究:查究
D.太宗寻省 寻:不久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扇以淳风 臣以险衅
B.为州闾所称 重为乡党所笑
C.小子乃敢乱吾法耶 无乃尔是过与
D.令斩于东市 赵尝五战于秦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开篇即以张蕴古其人因“上《大宝箴》”而“遂擢大理丞”的事实,为后文蓄势,行文自然、流畅。
B.选文(一)比较了《大宝箴》在《新唐史》《资治通鉴》《旧唐书》中的不同记载,提出了宋景文删去原文的问题。
C.选文(二)认为张蕴古“性聪敏,博涉书传”,并举出了“背碑覆局”的典型事例,表达了对张蕴古的由衷赞许。
D.选文(二)记录张蕴古袒护相州刺史的弟弟而被斩于东市的事实,真实展现了张蕴古其人意气用事的形象特点。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文大抵不凡,而不为史所书,故学者亦罕传诵。
(2)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
八、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20.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1.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九、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子游问孝。于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22.材料一中的“弟子”是指_________,“先生”是指_________。
23.孔子在“孝道”方面有何主张?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十、句子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重固何如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十一、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袁隆平
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是很愉快的。——吴孟超
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论述类文体。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奇峰迭翠”应为“奇峰叠翠”,“绮(qí)丽”应为“绮(qǐ)丽”。
B.“艺术锋范”应为“艺术风范”,“精髓(shuǐ)”应为“精髓(suǐ)”。
C.“寅(yíng)吃卯粮”应为“寅(yín)吃卯粮”,“娇瞋”应为“娇嗔”。
故选D。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三星堆文化……是……都邑”, 主宾搭配不当,可在最后一句前加上“三星堆遗址”。
B.“包括……计算在内”, 句式杂糅。可去掉“计算在内”。
D.“众多艺术品质……”缺少谓语,应为“众多具有艺术品质……”。
故选C。
3.A
4.B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粉墨登场: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此处褒贬误用,可改为“惊艳登场”。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为“国潮”与国货互相促进,使用正确。
一味:盲目,不顾客观条件,或单纯地、一个劲儿地(多含贬义)。和“不可”搭配强调不要过分标新立异,使用正确。
联结:“结合”,是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是比较抽象的。语境为密切人际交往,使用正确。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中国元素”是个整体,应该都在引号内。
故选B。
5.它可以进入生物体内 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 若无法有效过滤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可知是先进入体内,停留并引起基因突变,故填“它可以进入生物体内”;
第二空,应是指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结合“太平洋”及“全球海域”,此处应填“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
第三空,对应“扩散稀释”的方法,应该是“过滤”;结合“仅仅”及“所需时间将难以想象”可知应填“若无法有效过滤”。
6.“青春”“年龄”
7.①“热点时间”探讨“热点话题”;
②官方媒体放下身架,关注“芝麻”小事;
③网络平台互动的形式,便于拉近距离,更容易建立对话;
④通过对偶、引用等形式,互动语言生动诙谐;
⑤适合不同年龄阶层,都有“发言权”。
8.C
9.D
10.①正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一 步加大改革,进一步提升内涵,不断加快建设进程。②建设“四跨一导向”的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来支撑和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 设。③通过一流大学和城市化的集聚效应,构成一个区域化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能力。
C.“‘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方式,是……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估”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近期,全国各地高校密集开展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双一流’建设首轮建设时间是从2016年到2020年,所以今年是首轮建设的收官期。最近一段时间,各有关高校按照相关要求,分别组织专家,对建设成效进行自评,因此现在主要是依托专家阶段性地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估”,可见选项遗漏了“最近一段时间”和“主要是依托”,表述过于绝对,正确地表述应该是:“自我总结和评估”是“双一流”建设“现在主要”的评价方式。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A.“均呈现出‘四跨一导向’的共同特征”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纵观发达国家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研究中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本研究将这些特征归纳为‘四跨一导向’”可知,题干中的表述“均呈现出‘四跨一导向’的共同特征”与文中的表述“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不一致,题干扩大了范围表述绝对。
B.“就要瞄准跨学科的重大问题”错。材料二第三段信息是说“(研究中心正是通过瞄准跨学科的重大问题,突破一校一学科的局限),(通过‘四跨’在更大范围和视野内凝聚起世界一流的精英力量,开展世界一流的研究),从而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并支撑和引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可见选项逻辑关系混乱表述绝对,文中只是说“通过瞄准跨学科的重大问题”来“突破一校一学科的局限”,看不出“通过瞄准跨学科的重大问题”与“通过‘四跨’……凝聚……力量、开展世界一流的研究”之间的必然联系。
C.逻辑错误。结合“通过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和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其他相关的大学和人才围绕该大学组成大学城,进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区”可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科创中心区”应为“推进大学集群化发展以及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结果”。
11.①吃苦耐劳;
②不幸(苦命);
③善良;
④淳朴羞涩。
12.①“心无旁骛”意为一心一意,这里指荞花专为传粉结籽存在,显得稳重、实在。
②“苦涩”既指荞麦本身的苦味,也指生活之艰辛。
13.①运用排比、夸张手法,渲染了藏民收割荞麦的热闹场景。
②整散结合,整句轻快,散句舒缓,灵动有韵味。
③口语与书面语结合,通俗而不失雅致,“地下冒出来”的口语富有生活气息,“千丈雄关铁尺梁”等显得典雅庄重。
④有画面感,苍绿的山色、云雾、牦牛等景物,描绘出西沟岭如画的自然风光。
14.①照应题目、开头,使文章结构圆合,富有回环之美。
②将荞花比作美好的月光,富有诗意,表达出对自己曾经生活、工作的藏区自然美的由衷赞叹。
③由实而虚,升华主旨,由荞花到苦荞,表达对藏区人情美、所孕育生命的坚韧美的深情赞叹。
15.A
16.B
17.D
18.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
19.(1)这篇文章用意大都不同凡响,但因为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所以求学的人很少传诵。
(2)从今以后有死罪的,即使下令立即处决,仍然有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切:责备”错,应是“恳切”,句意是:其文辞坦率恳切。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用、拿;介词,因。
B.均为介词,表被动。
C.副词,竟然;“无乃”连用,表揣度语气,“恐怕……吧”。
D.介词,在;介词,跟。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D.“袒护”“意气用事”与原文不符,原文有“蕴古究其狱,称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蕴古为丞四年”中,“蕴古”为人名,做主语,谓语是“为”,宾语为“丞”,“为丞”时间为“四年”,应紧跟着“为丞”,故“四年”后断开;
“以无罪受戮”,承前省略主语,“以无罪”是介宾结构,作状语,谓语为“受戮”,故“受戮”后断开;
“太宗悔之”,“太宗”为名词,作主语,谓语是“悔”,宾语为“之”,故“之”后断开;
“乃有覆奏之旨”,“有”为动词,作谓语,“旨”作其宾语,“覆奏”作“旨”的定语,故“旨”后断开;
“传亦不书”,“传”为“传记”的意思,名词,作主语,谓语是“不书”,没有记录,故“书”后断开;
“而以为坐事诛”,“以为”为动词,意思是“认为”,其宾语为“坐事诛”,故“诛”后断开;
“皆失之矣”,承前省略主语,“皆失之”作谓语,故其前断开。
故正确的断句为: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
句意:张蕴古担任了四年的大理寺丞,却以无罪而惨遭杀戮。太宗后悔了,于是传下了要求重新核定的圣旨,但传记上没有记载这件事,只是认为犯了罪被诛杀,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大抵,大都;书,写,记载,记录;学者,古今异义,求学的人。
(2)虽,即使;决,处决,处死;乃,才;行,行刑。
参考译文:
(一)
唐太宗刚刚即位时,正值中书省张蕴古进呈《大宝箴》,该篇共六百多字,于是太宗提升他为大理寺丞。《新唐书》将张蕴古的姓名附在《文艺传·谢偃传》的后面,却没有收录这篇文章,只是说“以百姓惧怕君王而君王又未能施仁义于天下的现实谏讽太宗,其文辞坦率恳切”而已。
《资治通鉴》里仅仅记载了其中的几句话:“圣人敬受天命,拯救危亡,克服艰难。”“因此要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而不能以天下之力奉你一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规劝帝王的良言譬如“陛下而今平定天下,用的是智谋,百姓害怕君王的威严,但未能感怀君主的恩惠;陛下而今治理天下,用淳朴的民风来推行,百姓对陛下的感怀只是开始,能否永远如此,不得而知。”“教化治理人民要以诚心相待,说出来的话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履行它。”
这篇文章用意大都不同凡响,但因为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所以求学的人很少传诵。张蕴古担任了四年的大理寺丞,却以无罪而惨遭杀戮。太宗后悔了,于是传下了要求重新核定的圣旨,但传记上没有记载这件事,只是认为犯了罪被诛杀,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旧唐书》将这篇箴言全部录入,并为他专立一传,不知道宋景文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删去。
(二)
张蕴古是相州洹水人。本性聪慧灵敏,广泛地涉猎各类著作、典籍,擅长写文章,看过的碑文就能背诵,打乱棋局后还能凭记忆复原,尤其通晓时务,被当地人称赞。他的职务从幽州总管府记室一直提升到中书省。太宗刚即位,张蕴古就上奏了《大宝箴》来讽谏。……太宗嘉奖了他,赏赐了束帛,授予了大理丞的官职。起初,河内人李好德一向有疯癫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张蕴古查究他入狱的原因,认为李好德患疯癞病有征兆,按照法律不应判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家住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担任相州的刺史,张蕴古是在阿谀纵容讨人情,上奏的事不符合实情。太宗皇上(听后)大怒,说“张蕴古竟然敢乱我法规?”命令将张蕴古在东市口斩首。太宗不久就醒悟了,于是下诏说;“从今以后有死罪的,即使下令立即处决,仍然有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这个制度从张蕴古事件开始。
20. 江声不尽 草木秋
21.(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22. 子弟(年轻人) 年长者
23.孔子认为,践行孝道首先必须做到赡养父母,替父母出力做事;其次,在“养”的基础之上对父母尊敬,并且是因发自内心的敬意而保持和颜悦色。
【分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种所说的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有事情,做子弟的年轻人效劳,有酒食,让给父老享用,可知“子弟”是指年轻人,晚辈;“先生”指的是长辈,年长者。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评价观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概括孔子关于“孝道”的主张,要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材料一孔子主张“色难”,对长辈要和颜悦色;材料二孔子说“不敬,何以别乎”,其主张对父母的尊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最难。有事情,做子弟的年轻人效劳,有酒食,让给父老享用,难道竟把这当做孝吗?”
材料二: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就是说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有人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4.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