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卷答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能力培养测试答案)

四年级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卷答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能力培养测试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2 07:13:51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专项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清平乐·村居》,完成练习。(22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__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__________。

1. 把词补充完整。(6分)

2. 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2分)

3. 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词中“相媚好”是形容老翁和老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 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 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4. 词的上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词的下阕中“亡赖”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最后一句中“________”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4分)

5. 画“——”的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5分)

二、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选段,完成练习。(20分)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 读画“——”的句子,填空。(6分)

(1)“一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是指恐龙变成鸟儿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是说明性文章的一大特点。

2.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毫不相干”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选段主要想告诉我们 (4分)

4. 从选文的写法上提问: 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解决问题: (6分)

三、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选段,完成练习。(18分)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1. 选段讲了两个意思,分别是: 和 。(4分)

2. 请用“——”画出一个你觉得最神奇的句子。(3分)

3. 选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中画“——”的部分是对“我”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迫切心情。(6分)

4. 假如“我”得到了宝葫芦,“我”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推测的内容简要写下来。(5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3分)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邑人:同邑的人,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替,给。⑤资给:资助。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

B. 主人怪问衡(责怪)

C.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D. 遂成大学(于是,就)

2. 对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照着书来读。

B. 匡衡就穿过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烛光来读。

C. 匡衡就翻过墙壁引导着邻居家的烛光,把书照亮来读。

D. 匡衡就穿过墙壁引导着邻居家的烛光,用光照亮书来读。

3.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4. 对这篇文言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在我们也要凿壁借光,在邻居的灯光下读书。

B. 我们只有借书读才能认真读,最后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C. 匡衡勤奋好学,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匡衡读书时,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7分)

执着的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是一种鲑,成年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它的鱼卵必须在淡水区域中才能孵化、存活。因此,它们不得不每年秋季洄游数千千米回到出生地产卵繁殖。

秋天来了,大马哈鱼们正在返回出生地的路上。大马哈鱼的这种集体返乡的迁徙,可以说是大自然中的壮举:迁徙之路漫长而艰辛,它们要经历数千千米的海路和几千千米的河道,才能抵达上游的产卵地。这一路上,它们将消耗掉在海洋里积累起来的所有脂肪,甚至需要把肌肉纤维转换为能量,来支持自己游回故乡。

对于大马哈鱼来说,海洋内被天敌捕杀的危险和瀑布边的棕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它们真正需要面对的不仅有数千千米的漫漫长路,还有瀑布前的腾空瞬间。

为了能冲过瀑布,大马哈鱼们蠕动着身躯腾空而跃,忍受着无数水珠打在身上的痛苦……对它们而言,生死在此一搏:跳过去,就有洄游成功的希望;跳不过去,则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有幸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二是在空中投入岸边棕熊的血盆大口!这不仅是生命的选择,更是信念的取舍!然而,这只是大马哈鱼洄游路上千辛万难的一种!数千千米的漫漫长路中,一千条大马哈鱼中大概只有四条能够幸存下来!大马哈鱼——这群清楚山长水远却毅然昂首直冲的动物,用生命证明了执着的力量!它们明明清楚地知道,洄游、棕熊、瀑布和鼠鲨是自己作为大马哈鱼必然要面对的障碍,却依然勇往直前!为了活下去或是让后代更好地活下去,它们能做的只能是勇敢地面对和不懈地努力!

人如果能像大马哈鱼一样,明知前进的路上充满了艰险,布满了荆棘,却依旧执着地向前,“虽九死其犹未悔”,凭着“明知瀑布有熊,偏向瀑布行进”的执着,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有删改)

1. 大马哈鱼回故乡产卵繁殖要面对的障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8分)

2. 为什么说大马哈鱼集体返乡的迁徙是大自然中的壮举?(4分)

3. 读画“——”的句子并填空。(8分)

(1)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说“这”是“生命的选择”是因为跳过去,就 ;跳不过去,就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马哈鱼的“信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画出作者直接赞美大马哈鱼执着精神的句子,并谈一谈你的感悟。(7分)

参考答案

一、1. 醉里吴音相媚好 鸡笼 莲蓬

2. 清平乐 村居

3. B

4.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顽皮、淘气 卧

5. 示例:不知是哪家的白发老爷爷和老奶奶,喝得半醉,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二、1. (1)恐龙中的某一类 长时间的演化

(2)语言准确

2. 恐龙和鸟类 恐龙和鸟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3. 鸟类是由恐龙中的一支演化而来的

4. 示例:开篇运用了什么写法引出了“恐龙”和“鸟类”这两种表面上毫不相干的动物呢?

以往的学习经验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引发读者的猜测与思考,同时为下文揭开谜底作铺垫。

三、1. 别人得到宝葫芦后过上了好日子“我”想要宝葫芦

2. 示例: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3. 要什么有什么的日子 心理 想要宝葫芦

4. 示例:“我”会让它给“我”讲题,会让它给“我”一颗最好最棒的向日葵,会让它帮助“我”和同学搞好关系。

四、1. B 2. A

3.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4. C

五、1. 洄游 棕熊 瀑布 鼠鲨

2. 因为迁徙之路漫长而艰辛,它们要经历数千千米的海路和几千千米的河道,才能抵达上游的产卵地。

3. (1)冲过瀑布

(2)有洄游成功的希望

投入岸边棕熊的血盆大口

(3)活下去或是让后代更好地活下去

4. 大马哈鱼——这群清楚山长水远却毅然昂首直冲的动物,用生命证明了执着的力量!

示例:大马哈鱼为了活下去或是让后代更好地活下去,在明知洄游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的情况下,依然不畏艰险,不惧死亡,执着向前,实在令人敬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