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周练习(20241221)
一、积累运用。(16分)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粒种子,会让美好在你的心中悄然生根。当你因工作生活dān jīng jié lǜ时,阅读可以让人摆脱这种让人深恶痛疾的局面。徜徉书中,你可以欣赏古今美景:卢沟桥上wéi miào wéi xiào的石狮子,苏州园林里盘曲嶙峋的古老藤萝,黄土高原上秀颀的白杨。泛舟书海,你可以邂逅伟人:托尔斯泰充满智慧的眼睛让人感到自己的蒙昧,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忘我让人jié zé自身的平庸,愚公挖山不止的恒心毅力让人振奋……读书吧,你会发现生活对我们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1)依次给语段中加粗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shēn è tòng jí méng mèi
B. shēn è tòng jí mēng mèi
C. shēn wù tòng jí méng mèi
D. shēn wù tòng jí mēng mèi
(2)在语段拼音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殚精竭虑 维妙维肖 诘责
B. 惮精竭虑 惟妙惟肖 拮责
C. 惮精竭虑 维妙维肖 诘责
D. 殚精竭虑 惟妙惟肖 诘责
【答案】(1)C (2)D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蒙昧(méng mèi):指未开化的原始状态;愚昧,不通事理。故选C。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诘责(jié zé):责问。故选D。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B. 聪明的钢城人因地制宜,光随舟行,景随光至,让南湖夜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C. 《红星照耀中国》的情节抑扬顿挫,以真实视角,客观介绍共产党情况,捧书阅读,让人欲罢不能。
D. 小明在图书馆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心仪已久的小说,可谓妙手偶得。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与“影响”不搭配,有误;这里可用“潜移默化”;B.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正确;
C.抑扬顿挫: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形容情节,使用对象有误;D.妙手偶得: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做出的作品。不能形容终于翻找到心仪已久的小说,望文生义;故选B。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 钢城区“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C. 经过专家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这件青花瓷获得“民间国宝”的称号。
D. 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分类处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句式杂糅,删去“目的”或“为了”;
C.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D.语序不当,将“分类处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改为“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故选B。
4. 九年级各班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围绕“人无信不立”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身边的诚信”讲故事比赛
活动二:举办“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
活动三:
(2)古代先智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请积累一句与大家分享。
【答案】(1)示例:举办“人无信不立”征文比赛
(2)示例一:民无信不立。——孔子
示例二: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设活动目要结合主题“身边的诚信”,活动形式要切合学校生活,易于操作,符合“举办+主题+形式”的格式。
示例:举办“诚信立身”手抄报比赛。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句识记,写关于“信”的名言即可。示例: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二、古诗词阅读。(36分)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B. 军霸上 军:军队
C. 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子为动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 天子且至 且焉置土石?
C. 军细柳:以备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介胄之士不拜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点明背景,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B.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C. 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D. 选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1)B (2)D (3)C
【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B.句意:在霸上驻军。军:驻军。故选B。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为:被,介词/是,动词;B.且:将要,副词/况且,副词;
C.以:来,表目的的连词/比得上,动词;D.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结合原句中的“天子为动”可知,“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尊重,不是显示“君威”;故选C。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②士,命士被甲,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③,急入收保④,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⑤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⑥五万人,弩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万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有则改)
【注】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③入盗:入侵。④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⑤让:责备。⑥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6.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备匈奴 备:________ (2)命士被甲 被:__________
(3)如是数岁 是:________ (4)使他人代将 使:__________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9. 李牧在治军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6.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7. ①. 防备、防御 ②. “被”通“披”,穿着 ③. 这、这样 ④. 派、派遣。
8. (1)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士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2)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9. 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③厚遇战士(或“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解析】【6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的意思是: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其中“故约”是指原来的章程,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来防备匈奴。备:防备、防御。(2)句意:命令士兵身披铠甲。被:通“披”,穿着。(3)句意:像这样过了好几年。
:这,这样。(4)句意:派别人代他领兵。使:派、派遣。
【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然(然而)、怯(胆怯)、虽(即使)、以为(认为)”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日(每天)、而(却)、不用(不被任用)、皆(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从“日击数牛飨士,命士被甲,习射骑,厚遇战士”可以看出李牧既治军严谨,加强练兵,又厚待士兵;从“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所制定的规章可以看出他治军严明;从“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可见李牧坚持原则,不取悦君主;从“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可以看出李牧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激发士兵士气,蓄势以待。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雁门郡,来防备匈奴的进攻。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下令)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命令士兵身披铠甲(练习射箭骑马),给战士的待遇优厚。(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戌②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③夜猿鸣。
【注释】①次:停留。乐乡县:地名,本诗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野戍(shù):指野外驻防之处。③噭(jiào):猿猴啼叫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
B. 颈联中的“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这时被夜色所吞没,诗人的乡情也被恐惧取代了。
C. 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D. 本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说“噭噭夜猿鸣”的表达效果。
【答案】(1)B (2)运用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夜晚中猿猴不停地鸣叫着,来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单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
赏析。B.有误,“野戌荒烟断,深山古木平”意思是: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所以并无被恐惧之情,思乡之情也没有因此消失;故选B。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嗷嗷夜猿鸣”意思是,(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鸣叫。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里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使得诗意更为深长悠远,联系注释“本诗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可知,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单寂寞,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11. 根据原文默写。(1)相顾无相识,_____,(王绩《野望》)
(2)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富贵不能淫》)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笔墨描绘奇美壮丽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
(7)在《龟虽寿》中,表现了曹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 ①. 长歌怀采薇 ②. 黄鹤一去不复返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 烽火连三月 ⑤. 威武不能屈 ⑥. 大漠孤烟直 ⑦. 长河落日圆 ⑧. 老骥伏枥 ⑨. 志在千里
1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B. 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C.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 “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殿下不是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公主、诸王的敬称;故选D。
13. 参加班级组织的名著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各题。
(1)请根据名著内容,按表格填空。
名著及作者 | 原文选段 | 相关人或物 |
《红星照耀中国》 ① |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 ② |
《昆虫记》 法布尔 |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 ③ |
(2)榜样是一个时代的标杆,是鲜活价值观的体现,是有形的精神力量。无论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革命英雄,还是《昆虫记》中的小小生灵,都有他们的闪光点。任选其一概述他们的某段经历,并谈谈他或它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1)①埃德加•斯诺②周恩来③螳螂
(2)示例:《昆虫记》中的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我觉得我要学习这种默默成长,一鸣惊人的毅力和决心。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语段写该人物平易近人,手臂靠着“红小鬼”的肩膀,求学经历“南开读书”,外貌特征“很俊秀,身材苗条”可知,此人是周恩来。
语段“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根据其中的结构特征及展现出凶恶可怕,盛气凌人的形象其实是“心理战术”,该昆虫是螳螂。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首先在《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中选取一个主人公,再联系其经历谈谈对自己的启示。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具有反抗精神,研读群书,开眼界。由毛泽东执行“自修计划”的经历,让我明白学习不能靠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我觉得,我也应该学习这种自立自强,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批“住户”,他们怎么生活?
ㅤㅤ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成功发射。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刘仙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批“住户”。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轮、两个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组成。之前,核心舱与货运飞船已成功发射和快速对接,此次载人飞船顺利发射,离空间站的建成又近了一步。
ㅤㅤ②全世界已建成多少个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有何特别之处?航天员怎么呼吸、睡觉、洗澡?
ㅤㅤ③在中国空间站之前,全世界已建成12个空间站或空间实验室。
ㅤㅤ④苏联的“礼炮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正如它的名字所寓意的,“礼炮”系列空间站一共有7个。其中前5个属于第一代技术,只有一个对接口,后两个是第二代技术,有两个对接口。中国空间站建成后有五个对接口。
ㅤㅤ⑤美国的空间实验室重达十几吨,相当于苏联第二代空间站技术。自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先后接纳过3批航天员,进行了多项试验。1979年7月11日进入大气层烧毁。
ㅤㅤ⑥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重达420吨。它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其中美国出资最多,花了1千亿美元。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底建造,历时12年完成,计划用到2024年。今年早些时候,俄罗斯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曾表示,俄罗斯可能于2025年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着手建立俄罗斯自己的空间站。
ㅤㅤ⑦除了上述空间站,中国建造的分别为8吨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算是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是中国首个具备补加功能的载人太空实验室。
ㅤㅤ⑧中国空间站的规模不如国际空间站那么大,但效率更高,工作环境更好。国际空间站的有效载荷重量比为7.9%,而中国空间站达到了17.7%。顺带也夸一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重13.5吨,给中国空间站送去的“快递”就达6.8吨。由于太阳能帆板的效能逐年降低,眼下,国际空间站供电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空间站使用可折叠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功率达100千瓦,不仅可以收拢还可以移动位置,发电效能更高。除了核心舱,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迎来两个实验舱,这三个舱之间的信息联络,将由光电缆传输来实现,达到万兆级别。此外,让国际空间站羡慕的是,这里还有WIFI无线电收发设备,航天员都戴着骨传导耳机来进行通话。
ㅤㅤ⑨国际空间站此前公布过一组数据:每个航天员每天呼吸氧气836克,呼出二氧化碳1000克,喝水3077克,小便和出汗3331克,饮食618克,大便200克。正所谓“兵马末动粮草先行”,“天舟二号”此前快递了不少生活用品,可以保证航天员“衣食无忧”。为了更顺畅地呼吸,航天员要制造氧气,既可以把过滤的废水进行电解,也可以使用化学制氧机。以往,航天员都是把睡袋往墙上一挂,“站”着睡的。中国空间站将为航天员辟出独立睡眠区,现在总算可以“躺”着睡了。洗澡,确实是个难题。但相比过去只能用湿毛巾擦擦,还是有所改善的——可以在一个包裹式的淋浴袋里进行喷雾。要是想家了,每位航天员都有专线,可与家人通话。
(摘编自“人民网”2021年6月22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结构是总分总式,先总体介绍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并提出问题,再分点进行解答。
B. 第⑧段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的说明了中国空间站仍有很多不足。
C. 本文主要说明了国际空间站的现状和中国空间站的特点。
D. 第⑥段加点词语“目前”表示估计,用在文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列的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中国空间站不仅规模比国际空间站大,效率更高,工作环境更好,还有MIFI无线电收发设备。
B. “天宫”空间站可以给科研人员的太空研究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
C.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离顺利建成又近了一步,意义重大。
D. 中国空间站将为航天员辟出独立睡眠区,解决了宇航员“站”着睡的现状。
(3)本文第④⑤⑥段能否互相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案】(1)C (2)A
(3)不能互换,第④段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苏联的“礼炮一号”的概况;第⑤段讲的是相当于苏联第二代空间站技术的美国空间实验室的概况;第⑥段讲的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国际空间站的概况。这三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因此不能随意调换顺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本文结构是总分式;
B.有误,⑧段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优势;
D.有误,“目前”表示时间限制,用在文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根据⑨段“中国空间站的规模不如国际空间站那么大,但效率更高,工作环境更好”可知中国空间站的规模不如国际空间站那么大,但效率更高,工作环境更好;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根据④段“苏联的‘礼炮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⑤段“美国的空间实验室重达十几吨,相当于苏联第二代空间站技术”,⑥段“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底建造,历时12年完成,计划用到2024年”等内容可知,这三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体现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ㅤㅤ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档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ㅤㅤ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仔细地给花坛松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ㅤㅤ③不多日子,油绿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ㅤㅤ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ㅤㅤ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因为有太阳明亮的照耀,才有了花朵明艳的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ㅤㅤ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ㅤㅤ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围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桃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ㅤㅤ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ㅤㅤ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ㅤㅤ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婉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ㅤㅤ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哪两种花,找出描写这两种花特点的词语,并说它们各自在怎样的环境绽放?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语段中加点词语。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②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3)小说结尾部分写“有阳光,就去做政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1)玫瑰: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白玉簪: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玫瑰生长在楼的前边开阔的空地一个圆圆的花坛中,有太阳明亮的照耀,环境优越。白玉簪生长在楼的后面,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阻挡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
(2)①“坚硬”“柔软”一般写物体,在这里用来写生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欣赏玫瑰的时候邻里关系由生涩不融洽变得和谐美好。表现了人们对玫瑰花的喜爱。
②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玫瑰和白玉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但他们都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努力绽放自己。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4)本文通过玫瑰和白玉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顽强生长,努力绽放自己,借物喻人,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玫瑰:根据文章第④段“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讲述了玫瑰有红的、黄的、粉的等各种颜色,姹紫嫣红竞相绽放,非常吸引人注意。根据第文章第①段“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档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可知,玫瑰生长的地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那里的阳光明媚,日照时间长,生存条件优越。
白玉簪:根据文章第⑧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可知,白玉簪很茁壮,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粗而长,呈现雪白的颜色表现出一副圣洁的样子。根据文章第⑦段“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围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桃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可知,白玉簪的生存环境恶劣,阳光被楼房结结实实的挡住。在高大的树枝相互勾扯,导致地上永远潮湿阴暗,时而还有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楼后。
【小问2详解】①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根据文章第④段“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可知,在美丽的玫瑰花的装点下,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还促进了街坊邻居们的感情。用“坚硬”一词形容原本的生活,表达了原本生活的冷淡和生涩。用“柔软”一词形容变化后的生活,突出了被玫瑰花装点之后的生活,关系和谐。两个反义词来形容前后生活的变化之大,突出了玫瑰花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对玫瑰花的喜爱之情。
②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划线句将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形象来形容白玉簪,突出了玉簪花的单纯圣洁。给人一种清凉舒坦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白玉簪的喜爱和夸赞。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分析。结合文章第①段“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第②段“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和第⑦段“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⑧段“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可知,文章描写了楼前玫瑰花优越的生长条件和楼后白玉簪花恶劣的生长条件,但两种花都在积极地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竞相开放。以此来比喻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不管身处何种困境都要积极向上,乐观生活。揭了本文的主题,即:无论遇到怎样的环境,都应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要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本文通过描写玫瑰花在优越的环境下生长和白玉簪花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但都绽放出了各自的美丽。借物喻人来形容在不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人们也应该认识自己的价值,绽放自己的美丽。结合文章中的语句“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可知,不论环境和待遇如何,都要永远保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别怨天尤人,顺应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绽放出自己美丽的花朵。
四、作文。(60分)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请以“心中一片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迹工整,力求做到美观,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心中一片月
夜的第一缕黑色,从远处跋山涉水而来,编织出了丝绸似的夜幕,星星从夜的舞台闪亮登场,打破了那难得的寂静,玉盘似的明月高高挂起,繁华的夜空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趴在窗前,静静地望着眼前的夜空,脸上的泪珠还未拭去。是的,我刚大哭了一场,与妈妈吵了一架。
就在妈妈满脸笑意回家时,我期待地站在一旁,看着妈妈翻她的包。一通乱找,妈妈脸上的笑意渐渐退散——入场证掉了,是的,我期待已久的钢琴表演的入场证掉了。一个晴天霹雳,妈妈怔住了,也许她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吧!
愤怒、失望、悲伤,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这可是我期待了半年的演出呀,入场证怎么说丢就丢了呢?我转过身,躲进了我的房间里,大哭不止。
此时繁华的夜空,就如一张大网将我严严实实地罩住了,我如孤儿一般,无依无靠。这晴天霹雳着实将我击垮了,我伤心欲绝,心中悲伤无比。
“儿子!”妈妈走了进来,我扭过头去,似乎不愿再看到她,“儿子,妈妈向你道歉。我知道,这场演出对你来说很重要,而我却伤害了你的心,妈妈再次向你道歉。”
我转过头去,妈妈脸上也布满了泪痕,显得疲惫不堪,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也许,我真的不该这样,就算那张入场证对我来说很重要,可是,比起我与妈妈间的感情,那简直不值一提。“妈妈,我错了,对不起!我不应该向你发脾气!”妈妈似乎感到有些突然,变得手足无措。时间在这时寂静了,好一会儿,妈妈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容。
我看向窗外,夜幕中的那片明月照在了我与妈妈的身上,也照进了我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