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你和小兴在制作“友谊画册”的过程中,展开了讨论。请完成对话。(8分)
1、小兴:《说文解字》中有关于“朋”字和“友”字的两幅图,你能猜出它们的意思吗?
我:“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同等数量的贝壳,这种并列关系表达了“朋”的内涵应该是(1) 。“友”字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所以我觉得古人认为“友”的含义是(2) 。
小兴:哦,原来如此。
2、我:我想请你帮我指导一下摘录本的作业,行吗?
小兴:当然可以!你的摘录本好丰富,字也端正漂亮,但有些细节要改进。你第①句中有一个错别字,(3)“ ”应订正为“ ”;第②句“簇”的正确注音是(4) ;仿照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格式,可以写出(5)“非 无以 ”。
我:谢谢你的提醒!摘录时我对于“美不胜收”的意思不太理解,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小兴:它是指(6) 。
3、我:谢谢你,小兴。这是我亲手书写的对联,送给你。
小兴:哇,好遒劲的字体,我一定会惠存的!
我:“惠存”是(7) (A.敬辞 B.谦辞)(填字母),它的意思是(8) ,应该是我送你礼物时说的。”
4、周末,家住观音湖的小宇邀请同学小雯来家中做客。二人漫步于观音湖畔,只见湖面平静,蓝天倒影其中,时有游船驶过,小雯不禁脱口而出:“上下天光, ① 。”(《岳阳楼记》) 小宇也道:“ ② ,不觉船移。”(《采桑子》) 又见春山之中禽鸟忙碌,生气盎然,小宇不由吟出:“ ③ , ④ 。”(《钱塘湖春行》)行至村口,小雯赞道:“‘树绕村庄, ⑤ 。’(《行香子》) 好一个美丽乡村!”来到小宇家,小宇的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呼:“ ⑥ ,不亦乐乎 ”(《论语》)归程,小雯想到她和小宇即将毕业分别有些伤感,小宇笑着安慰她,现在交通便利,距离不是问题! 正如王勃诗中所说“ ⑦ , 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分)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4分)
乘风四月,青衿之志可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春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之士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时代”;到今天,有志的中国青年发扬并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青春的力量【 】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最美的模样。既然正当青春,就让青春无悔。让我们一起书写青春传奇。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中加粗字“最”“的”“以”“美”,词性分别是副词、助词、介词、形容词。
B. “心系家国”“无畏向前”“舍生忘死”“勇毅前行”,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 】处标点应为顿号。
D. 加粗划线句的主干是“青年回答考题”。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共4分)。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诗中“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写出李白勇于追求、自信自负的个性特点,正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诗中描写了当时包括李邕在内的凡夫俗子,把李白的“________”当作“大言”,并对此“________”。(摘录诗中词语填空)(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共14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A)?”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②,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B)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③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C)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鲁国的城墙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指齐国已经侵占到鲁国的城下了。③颜色:脸色。④倍:同“背”,背弃,违背。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4分)
方法提示 | 词语 | 解释 |
根据语境推断 | 亦免冠徒跣 | ① |
以勇力事鲁庄公 | ② | |
迁移课内字词 |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③ |
联系常见成语 |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 ④ |
10、请将“于”“哉”“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2分)
A( ) B( ) C( )
11、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2分)
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1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3、同学们打算将搜集到的名人按品行分为“精忠爱国”“勤俭廉正”“大义凛然”“诚信知报”四类,并整理成文在公众号上推送。你想把唐雎和曹沫归于哪一类?请结合【甲】【乙】两文说明理由。(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7分)
中国结,中有千千结 李自强
①一根红绳左缠右绕,被赋予生命;一种祝福编结而成,被给予时代内涵。
②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还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易 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③从最初的缝衣打结,推至礼仪记事,再演变成寓意深刻、造型别致的装饰工艺,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中国结被不断赋予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结”与“吉”谐音,一编一织中,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诗经》中有关结的诗句“亲结其缡①,九十其仪”,就是描写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其编扎绳结,并嘱咐许多礼节的情景,这使“结缡”成为古代成婚的代名词。《楚辞。九章 哀郢》中则有“心经结而不解兮,思蹇产②而不释”,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④作为装饰艺术的中国结,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唐朝诗人孟郊所作《结爱》有云:“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都被凝结在这小小的结上。明清时期,中国结广泛流行,每逢重大节日,红彤彤一片甚是喜人。
⑤中国结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中国结讲求一线到底,工艺多样,而且每一节都有名。很多商场和庙会里,都会看到制作中国结的师傅。在他们手中,一根红绳上下翻飞,绾、结、穿,绕、缠、编、抽,不多工夫,一个小巧精致的中国结就出现在眼前。
⑥今天的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为了迎接国庆,北京天坛公园的“锦绣山河”花坛,便以传统的中国结为主景,运用花境的布置手法进行点缀衬托,整体利用飘带组成“山”“河”的轮廓,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结象征着团结美好、幸福平安,以此歌颂锦绣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⑦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面。它代表着质朴的人生,也蕴含着天地的哲学;它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也表达着对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伴随《欢乐颂》的旋律,在地屏呈现的彩色中国结里穿梭,与荧屏上借助AR技术呈现的空中巨型中国结交相呼应。中国结代表的美好祝福,联通世界各国人的心灵,更加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⑧“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结,让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中国结,使我们与世界情意相通。(选自《阅读时代》)
【注释】①缡:古代妇女的佩巾。②蹇产:指思绪郁结,不顺畅。
14、下面对文章内容写法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②段引用《易 系辞》中关于绳结的记载,说明了上古时期绳结只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
B.③段划线句子中“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是指绳结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
C.中国结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作为装饰艺术,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D.中国结讲求一线到底,“绾、结、穿,绕、缠、编、抽”,工艺多样,而且每一结都有名。
15、中国结流传至今的原因很多,请你按照⑤⑥⑦三段三个方面向外国初中生做下介绍。每一方面不超过十一个字。(3分)
16、中国结的名称都有寓意。比如:如意结寓意万事如意,还有双蝶结、寿字结等很多,请你画出你熟悉的中国结的简图(简笔画或示意图均可),并说出寓意。(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12分)
遇见野牦牛
去阿里的路上,已经是黄昏了,一不小心,车子冲出路外,他也被摔了出来,晕倒在无边的雪地里。醒来的时候,面前是一大一小两只纯黑色的野生牦牛,正甩着长毛,津津有味地吃着他背包中的糍粑。
在藏地,野生牦牛跟家牦牛可不一样,性格火暴,动辄伤人,有时被惹恼了,甚至会喷着粗气,朝汽车冲过去。
他担心两只野牦牛袭击自己。
他顺着雪地悄悄爬着,像蜥蜴一样朝后退去,一寸一寸,退到一块大石后,悄悄伸出脑袋观察着。两只野牦牛吃了一会儿糍粑,甩甩尾巴,叫了两声,抬起头望着远处的雪山,眼睛净蓝,没有一丝杂质,也没有一丝凶光。其中一只望着他,似乎没有打算冲过来,仅仅走动了几步,在地上留下几个脚窝。
他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
雪山的夜幕逐渐降临,虽然仍然一片白亮,可是温度变低了。
他悄悄去到车旁,不知什么零件坏了,车子就是发动不了。他想,一夜过去,他一定会成为一具冰冻的尸体,或者成为雪中的冰雕,永远醒不过来。
天是蓝的,就在头顶,蓝得透明,蓝得看不见底。
远处,在蓝光和白光的交错中,两只野牦牛黑色的剪影,显得格外显眼,连弯弯的犄角都能清楚看见。这一定是走散的牦牛吧,此时两只牦牛紧紧地挨着。他在雪域高原已经行走了一段时间,算得上半个高原人了,知道它们这样是为了取暖,为了御寒。
他心里突然一动,自己为什么不去取暖呢?
他怕牦牛顶他,伤害他。
可是,不去会冻死的。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着,天空蓝得静谧,星星格外晶莹,寒气如狼一般,咬啮着他的神经,冲毁他最后的坚持。他终于忍不住了,心说,伤害就伤害吧,总比冻死好。他咬咬牙,慢慢靠近两只野牦牛。那只大的抬起头看看他,在天光的映衬下,牦牛的眼睛净净的,也静静的,没有一点儿要发怒的样子。小牦牛已经睡着,发出轻微的鼾声。
他放心了,轻轻贴近牦牛的身子。
热气慢慢弥漫到身上。
两只牦牛的鼾声响起。
天空依旧蓝得一尘不染,好像亘古如此。他一颗彷徨无助的心慢慢安静下来。
天慢慢亮了,他熬过来了,等来了救援的人。当听说他和野牦牛一起过夜、相互取暖、并支撑了一夜时,大家都睁大了眼睛,如听见奇闻一般,不断地发出惊叹声。两只野牦牛此时已经走向雪山的那边,太阳出来了,照在无边的雪地上。一片红白交杂。在雪山的山脊上,不是两只,竟然是一群野牦牛。那两只走散的野牦牛,显然已经找到了它们的同伴,回到了族群。
他很高兴,对着牦牛群挥舞着胳膊,大声喊着:“牦牛,你好。”他的声音在雪山上远远地传开,传向遥远的天边:“你好,你好,你好……”
车子被修理好,他开动车子,走远。透过车窗回望远处,牦牛群的影子映衬在雪峰、天光之间,如雕塑一般。他想,他还会回来的,还会回到这片土地的。到时,还能和那两只野牦牛相逢吗?
那一刻,他流泪了。
(选自《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7、请梳理文中的“他”遇到野牦牛有关的情节和心理变化,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18、小说划横线句子三次提到天空“蓝”,对此你怎么理解?(3分)
19、小说尾声“到时,还能和那两只野牦牛相逢吗?”你认为能否相逢?请合理想象并表述。(2分)
20、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请结合以下阅读链接和文章内容,说说你有哪些感受和启示。(3分)
【阅读链接】
“野牦牛,哺乳动物,外形像家牦牛而大,角长,呈圆锥形,四肢粗短,毛长而密,多为黑色。性凶猛,耐寒,善于登高,常成群活动。是一种珍稀动物。”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共8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道早已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名著中的一些老师形象也让人过目不忘,请你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选段一】
他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选段二】
她的友谊及与她的交往始终是我的一种安慰!(简·爱对恩师潭波尔小姐的评价)
(节选自《简 爱》)
【选段三】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节选自《朝花夕拾》)
21、选段一中,他是谁?(2分)
22、选段二中简 爱为什么说与谭波尔小姐的友谊、交往是她的安慰?请结合事例阐述。(2分)
23、选段二、三主人公都与老师分开了,请分别分析他们离开的原因。(2分)
2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昆虫记》中作者描绘昆虫的世界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会人生,让人在了解昆虫诸多生活习性的同时联想到自身。
B.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C.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中曹先生让祥子懂得了做人要有尊严。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谢廖沙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引路人。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遇见 ,是相识与发现的惊喜,是一种期待,一种追寻,一种信念……班级决定开展以“遇见”为主题的读写活动,请你参与。
以“遇见”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就要举行了,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任务二:请你以“遇见”为主题写一首小诗在朗诵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四行;如超过四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26、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
叩问苍穹的神舟飞船是风景,绿皮火车拉着风驰电掣的高铁是风景,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是风景,父母的殷殷叮咛、老师的微笑亦是风景,青春的旅程中亦有独特的风景……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发现身边独一无二的风景。
请以“这边风景独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寻找“光明”的路上需要突破,需要坚持,需要奋斗,需要创新……
请将“______,才能见风景”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
以上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感怀?松梅竹菊等自然风景激发你哪些思考?人生的风景,应该如何去呈现?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