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语文试卷四川版(四川九市联考高二答案2024语文)

九省联考语文试卷四川版(四川九市联考高二答案2024语文)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9:46:48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19分)

小华同学要参加班级“铸民族之魂,传华夏文化”主题演讲活动,需要做如下准备工作。

(一)【修改讲稿】

下以文段是小华撰写的演讲稿片段,其中有需要帮助理解、完善和推敲的地方,请你完成。

中华民族 A 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站在中国历史文脉的开端,回顾 B 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为了寻找民族发展的那片绿洲,曾有人在黑夜里,擎起天地间的第一簇火种:曾有人在漫天星斗下,隔着山川湖海遥望;曾有人在寂静的黎明前,拨开混沌朦lóng( )的迷雾。

人聚成邑,邑聚为国。悠悠古国在大江大河之间初铸辉煌,自九州之中,酿就四方众望、人心所向的风潮。经夏商周而立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跋涉数千年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间,历风尘霜雪而初心不改。中华民族最终开辟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制造出伟大辉煌的中华文明。

“千年文明传华夏,万古初心映乾坤 。”承先人志,问初始心。中华民族从未更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在这片祖先们曾守护过的天下, C ,去往那光明绚丽的前方。

1、文段中有两处需要明确字形或字音,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朦lóng( ) (2)酿就( )

2、为帮助小华细致理解演讲词的内容情感,请你结合语境,解释文段加点的词语。(2分)

(1)跋涉 (2)绚丽

3、文段中A、B、C三处需填上成语,请你从以下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对应填写。(2分)

备选词语:齐心协力 串通一气 奔流不息 络绎不绝 源远流长

4、下面这个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中华民族最终开辟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制造出伟大辉煌的中华文明。

5、这是电视纪录片《何以中国》的宣传画,请为它写一段抒怀的文字。(3)

(二)【积累素材】

6、为丰富演讲素材,小华用梳理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佳句。请你帮助补充相关内容。(8分)

先秦, 质朴浪漫。 “窈窕淑女,①__________”是古人在《诗经·关睢》中,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的名句;而庄子在《逍遥游》中则以“水击三千里,②__________”的浪漫想象,展现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魏晋, 自成一派 曹操借《龟虽寿》中“老骤伏枥,志在千里”表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之志,尽显建安风骨之慷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③__________”两句诗呈现物我合一的意境,浑然天成,可谓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笔。

盛唐 ,格调高昂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励志佳句“长风破浪会有时,④__________”表达了实现理想抱负的信念,鼓舞了许多文人志士奋发图强;王维在边塞诗《使至塞上》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美之景,意境雄浑,壮阔深邃。

大宋 长短词兴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⑤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句式错落有致,尽显苏轼报国之志;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稼轩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⑥__________”,赞颂孙权,借古讽今。

元曲, 影响深远 素有“秋思之祖”美誉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仅用一句“夕阳西下,⑦__________”道尽了天下游子漂泊他乡的凄苦;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由“峰峦如聚,⑧__________”的潼关之险,引出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

二、阅读(4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给人类的一封信

亲爱的人类朋友:

①你们好!我是朱鹮,见字如面,念念为安。

②你们常常寄来关切的信,问及我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等,我甚是感激。

③我是一种鸟类,腿长嘴尖,一袭嫩白,柔若无骨,展翅腾空,宛若掠过天边的云霞。我的脸是红色的,因此得名“朱鹮”,老百姓又称我为“红鹤”,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朱鹭也是我。我们诞生于大约6000万年前,今天,能见到我们已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曾让我们繁衍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我们一度销声匿迹。

④自197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朱鹮野外考察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走遍大江南北,寻找我们的身影。1981年5月,考察队队长刘荫增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山林里发现了我的7位兄弟姐妹。后来,经过精心保护和悉心呵护,我们的家族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兆。

⑤经过20余年的就地保护,到21世纪初,我们的数量已经慢慢恢复。此时,有一个问题必须科学面对,如果我们始终“偏居一隅”,一旦突发疾病或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⑥所以,为了让我们的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力更强,减少环境变化对我们生存产生的风险,陕西开始分步骤把秦岭南麓的我们向秦岭北麓以及中国多地扩散。

⑦2007年,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实现了异地重建野外种群,26只小伙伴被放飞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野外。次年,有的小伙伴晋升为父母,标志着我们迈出重返家园的第一步。

⑧我们和你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也一样会生病。感冒、肠胃病等疾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庆幸的是,当我们在生病或受到外界伤害时,你们没有弃我们于不顾,而是积极救治我们。你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喂药、静脉输液、拍CT,甚至做手术,让我们早日康复。

⑨砥砺前飞的我们,可能是全东亚最大的“置业者”。截至2022年底,我们不仅在陕西省内的宝鸡、铜川、安康等9个地点安家落户,还重返浙江、四川、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老家筑巢。

⑩今天,群山环抱、绿水绕行的洋县八里关镇姚家沟村,宛若世外桃源,不经意间就会有一抹淡红自天空掠过。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一抹灵动的红,便是我们啦。

⑪在保护我们的过程中,洋县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洋县为保护我们,涵养出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也成了给当地百姓带来致富希望的“吉祥鸟”。

⑫长着大长腿、大长嘴,作为松鹤延年美好画面之原型的我,原本不全是留鸟。我们有留鸟型和候鸟型两个类型。过去,西伯利亚、中国东北三省是我们的根据地,冬天我们会到南方越冬,春季又会返回那里进行繁殖;由于秦岭南麓气候湿润、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冬水田、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等综合因素,我们不必迁徙。

⑬今年10月,40只小伙伴前往黄土高原北部的延安和榆林定居。现在,我们在中国大江南北、沿着大河上下展翅腾飞,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飞向更远的世界,为我们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⑭根据你们人类的最新统计,我们在全球的种群数量已达1.1万只,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中国陕西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而我们,很荣幸成为这一奇迹中的主角。

⑮从孤羽7只到万鸟竞翔,比1万这个数字更值得高兴的,是你们和我们和谐相处,共享同一个美丽地球。

再次感谢你们的爱和暖!

朱鹮

2023年冬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2月25日第12版,有删改)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以“书信”的格式展开说明,生动地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B. 加点词“可能”表程度,说明朱鹮迁移范围之广,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谨。

C. 画线句运用作诠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朱鹮在秦岭南麓不必迁徙的原因。

D. 本文运用时间顺序,说明朱鹮这一种群从几乎消失到繁衍复苏的心路历程。

8、请简介朱鹮。(3分)

9、保护朱鹮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过程。读了此信后,你知道人类是如何保护朱鹮的吗?请概括出来。(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我这样寻找灵感 莫言

①三十多年前,我初学写作时,为了寻找灵感,曾经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一直到金鸡报晓时才回家。

②少年时我胆子很小,夜晚不敢出门,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往庄稼地里钻。别的孩子能割回家很多草,我却永远割不满筐子。母亲知道我胆小,曾经多次质问我:你到底怕什么?

③我说我也不知道怕什么,但我就是怕。我一个人走路时总是感到后边有什么东西在跟踪我。我一个人到了庄稼地边上,总是感觉到随时都会有东西窜出来。我路过大树时,总感觉到大树上会突然跳下来什么东西。我路过坟墓时,总感觉到会有东西从里边跳出来。我看到河中的漩涡,总感觉到漩涡里隐藏着奇怪的东西……

④我对母亲说我的确不知道怕什么东西,但就是怕。母亲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怕人!毒蛇猛兽怕人,妖魔鬼怪也怕人。因此人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⑤我相信母亲说的话是对的,但我还是怕。

⑥因为文学,我的胆子终于大了起来。有一年在家休假时,我睡到半夜,看到月光从窗棂射进来。我穿好衣服,悄悄地出了家门,沿着胡同,爬上河堤。明月当头,村子里一片宁静,河水银光闪闪,万籁俱寂。我走出村子,进入田野。左边是河水,右边是一片片的玉米和高粱。

⑦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只有我一个人醒着。我突然感到占了很大的便宜。我感到这辽阔的田野,这茂盛的庄稼,包括这浩瀚的天空和灿烂的月亮都是为我准备的。

⑧我知道我的月夜孤行是为了文学,我知道一个文学家应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我知道许多文学家都曾经干过常人不敢干或者不愿意干的事。我抬头望月亮,低头看小草,侧耳听河水。我钻进高粱地里听高粱生长的声音,我趴在地上,感受大地的颤动,嗅泥土的气味。

⑨我感到收获很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我连续几次半夜外出,拂晓回家,父母和妻子当然知道,但他们从来没有问过我什么。只是有一次,我听到母亲对我妻子说,他从小胆小,天一黑就不敢出门,现在胆子大了。

⑩我回答过很多次文学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但一直没想起我母亲的话,现在突然忆起来,那就赶快说:如果再有人问我文学有什么功能的问题,我就会回答他,文学使人胆大。真正的胆大,其实也不是杀人不眨眼,其实也不是视死如归,其实也不是盗窃国库时面不改色心不跳。而是一种坚持独立思考、不随大流、敢于在良心的指引下说话、做事的精神。

⑪在那些个月夜里,我自然没有找到什么灵感,但我体会了找灵感的感受。当然,那些月夜里我所感受到的一切,后来都成为了我的灵感的基础。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去书店买书。有的书写得很差,但我还是买下。我的想法是,写得再差的书里,总是能找到一个好句子的,而一个好句子,很可能就会引发灵感,由此产生一部小说。

⑫我也曾从报纸的新闻上获得过灵感,譬如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就源自山东发生的真实事件;而中篇小说《红蝗》的最初灵感,则是我的一个朋友所写的一条不实新闻。我也从偶遇的事件中获得过灵感,我在庙宇里看到壁画上的六道轮回图,由此产生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的主题架构。获得灵感的方式千奇百怪,因人而异,而且是可遇而不可求。

⑬灵感这东西确实存在,但无论用什么方式获得的灵感,要成为一部作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材料。灵感也不仅仅出现在作品的构思阶段,同样出现在写作的过程中,而这写作过程中的灵感,甚至更为重要。

⑭一个漂亮的句子,一句生动的对话,一个含意深长的细节,无不需要灵感光辉的照耀。一部好的作品,必是被灵感之光笼罩着的作品。而一部平庸的作品,是缺少灵感的作品。

⑮我们希望灵感不断,就要像预防肥胖那样:“管住嘴,迈开腿”。从这个意义上说,夜半三更到田野里去奔跑也是不错的方法。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是( )(2分)

A.文章以“找灵感”这件事为线索来组织文章,讲述了“我”找到灵感的过程。

B.作者叙写母亲对“我”的质问以及教导,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C.文章第⑥段中对村庄、河水、田野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优美静谧的氛围。

D.作者在文章结尾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即灵感的有无可以评判作品的好坏。

11、“我”是从哪些途径寻找灵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2、第⑩段“文学使人胆大”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3分)

13、作者月夜悄然出行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者在对待自然景物的态度上有何相似之处?他们分别从自然中得到了什么收获?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分析。(4分)

【链接材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江城子”是词牌名,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率军抗击外敌期间所作。

B. “千骑卷平冈”,极言场面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盛,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是作者行为“狂”的具体表现。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因未受朝廷重用,不能建功立业,而心中愤懑不平。

D. 这首词的上片虚写出猎,下片实写请战,由虚而实,抒发作者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豪迈胸襟抱负。

15、 这首词中,作者有两次挽弓射箭的动作,一“射虎”,一“射天狼”,分别有什么含义?(2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张宪为王①部将,屡立战功。绍兴十年,兀术屯兵临颍,宪破其兵,追奔十五里,中原大振。秦桧主和,命飞班师。桧与张俊谋杀岳飞,诱飞部曲能告飞事者,卒无人应。张俊锻炼②宪,被掠③,无完肤亦不伏,卒以冤死。

【注】①王:指的是岳飞。②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③掠:拷打,拷问。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 受任于败军之际

B.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焉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可爱者甚蕃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斯是陋室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用“鱼”和“熊掌”设喻说理,再类比推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甲文中,孟子认为每一个普通人,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可以做到舍生取义。

C.乙文中的张宪是岳飞的得力干将,多次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大破金朝的名将兀术。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讲述了张宪“舍生取义”之事。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无完肤亦不伏,卒以冤死。

19、甲文第二段列举了 和 两种对待“本心”的行为?(2分)

20、甲文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张宪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孟子关于生与义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三、综合(10分)

21、近日传来消息,即将执行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班级同学对这两个名字很是好奇,议论纷纷。请你也参与其中。

(1)【解说名称】对于“梦舟”和“揽月”的寓意,同学们作了以下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思语:都说“梦舟”“揽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谁能解释一下名字背后的蕴涵吗?

晓文:“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了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对神舟、天舟一系列飞船命名的传承.

思语:① ?

晓文:至于“揽月”,则典出于毛泽东词句“可上九天揽月”,而且作为月面着陆器,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特别用了“揽”这个动词,非常形象和主动,就像是② 。

思语:我晓得了!“梦舟”和“揽月”的命名意义不凡,彰显了③ 。

(2)【扩大认知】从“梦舟”“揽月”的文化创意谈及科学与文学的联系,同学们继续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思语:看来文学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例如① (人名)写的《昆虫记》就是两者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晓文:而科学也实现了文学的想象,你看《海底两万里》所写的潜水艇,在成书不久就变成了现实;鲁迅在②《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人面的兽、生着翅膀的人、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等怪物,也类似于今天的无人机、机械手、机器人等人工智能。

思语:是不是可这么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也贯穿着冶炼钢铁的科技?

晓文:你搞错了,“钢铁”只是一个比喻,形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磨炼而形成了钢铁一般的、③  的意志。

(3)【发表见解】思考中国在探月航天领域上的探索,思语同学感慨地说:“仰望星空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者关注现实。”请你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四、写作(5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

致敬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态度。致敬自然,领略山川万物的美好;致敬岁月,体察人间至情的温暖;致敬伟人,感悟深邃博大的情怀;致敬自己,展示独一无二的魅力……平凡的世界里,我们的灵魂因致敬变得坚韧而伟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亲爱的同学们,请把满腔的敬意化为文字吧!

请以“致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诗歌、戏剧除外。(2)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