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ㅤㅤ恩阳古镇位于秦巴、蜀巴之间,_______,恩阳民风的淳朴与厚重……
ㅤㅤ大红灯笼、绚烂灯光,走进恩阳古镇,处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节日氛围。 在古镇不仅可以欣赏到古朴自然的美妙景色,但是可以品尝到独具特色的古镇美食。从早到晚,肉夹馍、提糖麻饼、红糖糍粑、烧烤、串串、火锅……应有尽有。嘴里的那一口,也许是攘来熙往的网红连锁店,也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旮旯小摊,不变的,大概是对美食的钟情和永不缺席的满足感。新年,尝着人间美味,一切烦恼都随美味消散,唇齿间留下的都是幸福甜蜜的味道。
ㅤㅤ红红火火的摊位、人头攒动的深巷河畔、清脆悦耳的欢笑声、 绘声绘色的表演……,古镇的小吃街充满了欢乐的节日氛围,灯笼墙、古镇十大碗、提糖麻饼等一系列美食美景,让人 目不暇接,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烟火气息,时时牵引着游客的心,仿佛过年就该这样热热闹闹, 肆意畅快。
ㅤㅤ 辰时,太阳渐显,背街小巷的小吃街上人流如潮,人人笑容满面。作为美食打卡点,小吃街春节不“歇业”,基本上大部分店铺依然正常营业,为来恩阳的游客提供饮食保障。虽人流量特别多,但秩序井然。沿街商铺灯火通明,摊主小贩卖力吆喝,忙碌的身影下是市井人生。
ㅤㅤ午时,微风习习,古镇河畔, 络绎不绝的游客寻个好位置,点上一壶罐罐茶,逍遥又惬意。一壶,几人,浅酌慢品,任凡尘过往,似眼前不觉升腾的水雾,liáo【】绕,飘散。
ㅤㅤ戌时,灯光璀càn【】,桥头码上,精彩的表演陆续登场,让逛古镇的人们能欣赏到川东北独有的民俗文化。 通过船说系列节目真人实景演绎,光影互动融合,让游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恩阳年味。
(1) 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攒(zǎn)动 | 氛(fēn)围 | 缭绕 | 璀灿 |
B.攒(cuán)动 | 氛(fēn)围 | 缭绕 | 璀璨 |
C.攒(zǎn)动 | 氛(fèn)围 | 瞭绕 | 璀璨 |
D.攒(cuán)动 | 氛(fèn)围 | 瞭绕 | 璀灿 |
(2) 文中划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绘声绘色
B.目不暇接
C.肆意畅快
D.络绎不绝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
A.在古镇不仅可以欣赏到古朴自然的美妙景色,但是可以品尝到独具特色的古镇美食。
B.辰时,太阳渐显,背街小巷的小吃街上人流如潮,人人笑容满面。
C.作为美食打卡点,小吃街春节不“歇业”,基本上大部分店铺依然正常营业。
D.通过船说系列节目真人实景演绎,光影互动融合,让游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恩阳年味。
(4) 填入“恩阳古镇位于秦巴、蜀巴之间,_______,恩阳民风的淳朴与厚重……”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①初到恩阳,您可能觉得恩阳太过“土味”
②形成了南北兼容,东西并蓄的而又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
③您会感受到恩阳人的热情与质朴
④但当您走进恩阳古镇,进入市井街巷
⑤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与演变
A.①⑤②④③
B.⑤②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⑤
2.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瀚海”指沙漠,“阳”指山南水北。
C.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么?你想错了。”这是简•爱这样一个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女性的宣告。
D. 为了和林冲比试,他倒拔垂杨柳;为了救林冲,他大闹野猪林。“他”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
3.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ㅤㅤ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ㅤㅤ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ㅤㅤ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谢玄②遣使谓阳平公融③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④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⑤而杀之,蔑⑥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陈:同“阵”,布阵。②谢玄:东晋将领。③融:即符融,前秦将领。④坚:即苻坚,前秦皇帝。⑤蹙:逼近、逼迫。⑥蔑:没有。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肉食者鄙 | 鄙:目光短浅 |
B.小大之狱 | 狱:诉讼事件 |
C.不如遏之 | 遏:遏制 |
D.但引兵少却 | 但:但是 |
(2)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以决胜负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进行对比。
B.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都用到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C.甲文中鲁国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战前能取信于民,战时能把握战机。
D.乙文中秦兵大败的原因是苻坚和符融的战略指挥不当,同意让军队后退,失去战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夜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题“夜坐”交待了本诗创作的时间,诗人即景生情。
B.首联写近景,随着天色向晚,在轻烟细雨中蓼花开放得愈发娇艳,既见巧思,又深得自然之妙。
C.颔联中诗人运用了由近及远、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短短十字真切地描绘了秋夜景色,进一步表现了秋夜的沉寂。
D.颈联诗人触景生情,意在表达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却遥遥无期。
(2) 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_ 。(韩愈《晚春》)
(3) 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自律是最大的自由,只有克服懒惰,去除浮躁,身心才能得以修炼。正如《诫子书》中所说的“ ______ , ______ ”。
(4)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5)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其刚正不屈的风骨,表达为国除弊决心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6. “德”文化意蕴深厚,华夏民族积淀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 “德”源追踪
“德”甲骨文写作“”。“”即行路,泛指行为;“”即直视或看着直线。“公秉德以陟罚,众皆是之,惟戚弟愠”中的“德”即用其本义: ______ 。“夫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中的“德”则引申为: ______
(2) “德”远流长
试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德”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ㅤㅤ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ㅤㅤ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ㅤㅤ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ㅤㅤ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ㅤㅤ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ㅤㅤ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评论》)
(1) 结合文章③④⑤段,概括如何保持“燃状态”,请写出三条。
(2) 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 下面的材料能否支持本文第②段的“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作家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却用文学创作的激情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ㅤㅤ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ㅤㅤ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ㅤㅤ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
ㅤㅤ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ㅤㅤ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ㅤㅤ 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ㅤㅤ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
ㅤㅤ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ㅤㅤ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ㅤㅤ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ㅤㅤ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ㅤㅤ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ㅤㅤ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昂——昂——”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ㅤㅤ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ㅤㅤ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ㅤㅤ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ㅤㅤ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ㅤㅤ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溢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ㅤㅤ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ㅤㅤ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ㅤㅤ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ㅤㅤ“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ㅤㅤ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ㅤㅤ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ㅤㅤ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ㅤㅤ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文/邓迎雪选自《当代文萃》)
(1) 本文有两条线索,请分别指出来。
(2) 阅读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他两次流泪的原因。
①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
②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溢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4) 《小说家谈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
这篇小说也多次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从文中举出一例,说说是如何前后照应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三个登山者,前行的途中遇到了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这块石头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个太大的障碍。第一个人勇敢地向着石头发起了冲锋,往上攀爬,可是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于是再爬,还是被重重地摔下来。几次三番,毫不气馁,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第二个人没有急于攀爬,在大石头前踱步沉思,然后寻机绕过石头,走向了目的地。第三个人看到大石头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望石而返,结果又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同样到达了目的地。
ㅤ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ㅤㅤ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抄袭或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解析】答案:
(1)B
(2)A
(3)B
(4)B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攒动”中的“攒”读作“cuán”,“氛围”中的“氛”读作“fēn”,“liáo绕”写作“缭绕”,“璀càn”写作“璀璨”。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有误,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描写或叙述一段事情很逼真。对象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有误,关联词误用,把“但是”改为“而且”。
B.正确。
C.有误,重复啰嗦,删去“基本上”。
D.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阅读上下文可知,“形成了南北兼容,东西并蓄的而又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是经过千年的沉淀与演变而形成的,这两句话的主语是“恩阳古镇”,所以先排⑤②;剩下的三句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先“初到恩阳”,再“走进恩阳古镇,进入市井街巷”,最后是“感受到恩阳人的热情与质朴”,此句又与后面“恩阳民风的淳朴与厚重”连接上了。所以顺序为:⑤②①④③。
故选:B。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为了震慑地痞无赖。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积累。
在日常学习中,要掌握学过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并注意复习和归纳。
3.【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正确。
D.有误,句意: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但,只是。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以决胜负”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A.以,凭借。
B.以,因为。
C.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D.以,用。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乙文在刻画人物时,并没有使用动作描写。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靡,倒下;故,所以。句意为: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布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据此断句为: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答案:
(1)D
(2)C
(3)B
(4)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5)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前秦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谢玄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由近及远”错,应是“由远及近”。颔联由远及近,由静及动,“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引出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故选:C。
(2)本市考察诗歌赏析。本诗的尾联“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运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是用典的写作手法。“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
答案:
(1)C
(2)尾联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壮心不已、矢志报国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
译文:
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蟋蟀回响在四壁,从青年一直为国效力,直到现在老了,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中,我却只能蹉跎岁月。始终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在,听到鸡鸣坐来想骑上战马奔赴战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全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风味。前两联即景抒情,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后半转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5.【答案】【小题1】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2】惟解漫天作雪飞,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书写)
(2)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意“惟”的书写)
(3)入则无法家拂士(注意“拂”的书写)
(4)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注意“躁”的书写)
(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6)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注意“弊”的书写)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6.【答案】【小题1】行为正直
【小题2】道德。
【解析】答案:
(1)行为正直(行事依照标准) 道德(品行)。
(2)①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或:勇于进取,执着追求);②恩泽万物而不计得失(或:乐善好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大公无私;忘我利他,积善成德);③诚信兴业,诚信兴邦(或:诚信为本;取信于民);④以身报国(或:舍生忘死,报效国家;捍卫国家利益,不惧生死)。
(1)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的了解。题干中给出“德”字甲骨文写法,左边的部分泛指行为,右边的部分表示直视或看着直线,二者相结合,可知“德”的本义指行为“直”,即行为正直、端正。“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意思是说:用道德取得胜利的人,会越来越昌盛;用暴力取得胜利的人,最后总要灭亡。由此可知,“德”的引申义为道德、品德。
(2)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探究。
①句意: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突出人应努力不懈地进取。
②句意: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突出的是品德高尚,不争名夺利。
③句意: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句子突出的是诚信的重要性。
④句意: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突出的是对祖国的热爱,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将四个句子表述的重点内容分点概括出来,即为“德”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7.【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提取。根据第③段中的“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可概括为:要有理想,并为之行动;根据第④段中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可概括为:相信平凡的自己,也能发挥作用;根据第⑤段中的“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可概括为:迎难而上,时刻保持昂扬斗志。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阅读第④段,本段“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首先提出了本段的观点“相信平凡的自己,也能发挥作用”,然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引用的是鲁迅的名言,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观点,接着列举了“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最后一句“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再一次强调观点,总结全段内容。
(3)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本文第②段的“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进发源源不断的力量”这句话说的是人要有梦想、理想,要相信自己虽然平凡,但照样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材料讲的是史铁生身残志坚,不怕困难,顽强同疾病作斗争,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文学上闯出了一片天地的故事。根据分析可以看出,这则材料正好可以证明上述论点。
答案:
(1)①要有理想,并为之行动;②相信平凡的自己,也能发挥作用;③迎难而上,时刻保持昂扬斗志。
(2)第④段首先提出了观点“相信平凡的自己,也能发挥作用”,然后引用鲁迅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黄大发、王继才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再一次强调观点,总结全段内容。
(3)能够支持。理由:材料讲的是史铁生身残志坚,不怕困难,顽强同疾病作斗争,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文学上闯出了一片天地的故事,正好可以证明“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进发源源不断的力量”这个论点。
【小题2】
【小题3】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前两段引出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然后具体论述了怎样让自己的状态燃起来。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向读者发出了号召。
常用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查找线索。读文可知,本文一共记叙了他生病前看见啄木鸟,完全被吸引住了。生病以后,母亲告诉他,那只啄木鸟飞来了。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他复明以后,却发现,窗外根本没有果园,更没有啄木鸟。母亲告诉了他真相,没有啄木鸟,是自己放的录音。所以本文的明线是窗外的啄木鸟。母为了让儿子重拾生活的信心,想出放录音的方法,让儿子以为窗外真得有啄木鸟,最终儿子复明。这些事件都体现了暗对我的挚爱。所以本文的暗线是母亲对“我”的挚爱。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①联系首段中的“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和“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向了哪里”可知,他失明以后,再也看不到美丽的世界,他的世界坍塌了,对生活悲观失望,内心沮丧伤感,所以落泪。
②根据“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没有啄木鸟……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可知,母亲为了给他治病,把果园卖掉,而且自己还搞了一个发明,用录音让儿子误以为啄木鸟真得回来了。他内心感动,所以落泪。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溢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联系前段中的“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和句中的“苍老”“瘦削”可知,表现了母亲为了带他看病而日夜操劳以致变得苍老消瘦。联系前段中的“他终于复明了”“顺着她溢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可知,表现了儿子复明后母亲极度激动幸福的心情。联系人物品质可知,母亲的苍老表现了她的坚强。母亲的激动表现了她的慈爱。
(4)本题考查前后照应。“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形成了前后照应,生病前他看到了啄木鸟,引出后文母亲为了鼓励他告诉他啄木鸟回来了的情节。“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与“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形成了前后照应,他再也听不到鸟叫,所以母亲才会设法用放录音的方式让他听到鸟叫声。作用: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刻画了母亲富有智慧,关爱儿子的形象。
答案:
(1)①窗外的这只啄木鸟;②母亲对“我”的挚爱。
(2)①失明以后,看不到美丽的世界,对生活感到悲观失望,内心沮丧,是伤心的泪。
②为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卖掉果园,并且用自己发明的鸟叫来安慰他而感动,是感动的泪。
(3)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既写出了母亲因操劳而苍老消瘦的面庞,又表现了儿子复明后母亲极度激动、幸福的心情,刻画了一一个慈爱坚强的母亲形象。
(4)示例一:开头写生病前看到的啄木鸟,引出母亲告诉他啄木鸟回来了。
示例二:再写听不到鸟叫,引出母亲的“发明”鸟叫。作用: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更能突出母亲的形象。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记叙了他生病前看见啄木鸟,完全被吸引住了。生病以后,母亲告诉他,那只啄木鸟飞来了。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他复明以后,却发现,窗外根本没有果园,更没有啄木鸟。母亲告诉了他真相,没有啄木鸟,是自己放的录音。文章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挚爱。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 内容 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9.【答案】沉稳与灵动 相扑力士身材高大威武,很少有人能将它与灵动联系起来。瞧瞧他们下垂的肚子,粗壮的四肢,根本就与灵动毫不相关。但是真正看了相扑比赛后,我就觉察到,相扑力士是沉稳与灵动的有机结合。
昨天忙里偷闲观看了日本相扑在中国北京的公演比赛,看着相扑力士一摇一摆地走上比赛场地,我不禁觉得好笑。经过一个冗长的仪式后,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两个相扑力士抱在了一起,就像两只笨拙的大象在碰撞,他们互相推揉,忽然其中一位相扑力士一个扫荡腿,把对手摔倒在地,动作是如此的快速,如此的出人意料,对手倒在地上了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同事,但比赛结束了。解说员开始讲述选手的招式等等我听不明白的术语,而我头脑中却只有力士肥胖的身体,灵巧的动作,快速的反应,它们在不断地重放,倒退,再重放,倒退……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相扑力士不仅有山的沉稳,也有水的灵动,正像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假如那力士只有山的沉稳而没有水的灵动,那么他们与大象、鲸鱼之间的搏斗有什么分别?光靠身体的巨大,而没有头脑的灵活,就不会有意外的输赢。假如那力士只有水的灵动而没有山的沉稳,那么谁都能去比赛,而相扑也就没有相扑的特色,与其他体育项目无异了。
所以灵动与沉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沉稳的灵动,或没有灵动的沉稳,正像没有绿叶衬托的花朵,没有星光闪耀的黑夜。沉稳与灵动的统一,才能造就相扑运动的魅力,体现相扑运动的特色。
矛盾着的双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断地争斗,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变与不变仅一线之差,灵动与沉稳也仅一线之差,而相扑运动正是灵动与沉稳的结合。
因为沉稳我开始注意相扑,因为灵动我开始敬畏相扑。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对上述材料的内容,要仔细阅读并寻找出异同点。第一个登山者经过了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目的;第二个登山者选择绕过石头达到目的;第三个登山者直接望石而回转也达到了目的。三个登山者都达到了目的,但是途径不一样,对待困难的态度和方法不一样。可以认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结合三种得出结论。立意提示:(1)当直行时则直行,当转弯时则转弯;(2)执着而不呆板;(3)既要勇往直前,也要随机应变;(4)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路。
本篇作文看标题就知道作者的立意很准确。作文围绕相扑艺术谈了沉稳与灵动兼具的重要性,具有思辨性,充满哲理,是一篇出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