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河西试卷(六年级河西区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河西试卷(六年级河西区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8:49:33

神奇的河西,写满悲壮

赵彦

自古以来,河西是指甘肃的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河西地处祁连山与北部合黎山系间,东南起自乌鞘岭,西北止于疏勒河下游,地形狭长,形成一条天然走廊,史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处西北干旱区,有浩瀚的茫茫沙漠,但在石羊河、弱水、疏勒河流域分布着较大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祁连山终年积雪,春夏消融,引以灌溉,适于发展“绿洲农业”。“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祁连山的冰雪融化汇成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使戈壁深处出现大片湿地奇景。也为张掖留下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河西空旷苍凉,瀚海千里,神奇的大地饱经沧桑,争夺绿洲沃野连年战火纷飞,神奇的故事写满悲壮。

秦汉时期,匈奴常常入侵,成为北方边患,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秦始皇派蒙恬击溃匈奴七百余里,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河西一度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百姓繁衍,社会安定。秦朝覆灭, 楚汉相争,匈奴趁中原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西汉王朝建立初年 ,匈奴又成了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 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

泱泱华夏,大汉王朝岂容外族凌辱。“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大汉边关将士誓死杀敌报国,捍卫民族尊严。高祖刘邦曾率军三十万众,御驾亲征,终在平城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终因实力不逮而败北。“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此后,汉王朝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着巨大的耻辱。

“和亲”的美女外交,为大汉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提供了条件。汉文、景时期,推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使凋敝的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军队建设特别是骑兵建设得到了加强。

狼烟起,江山北望。一场悲壮的战争在汉武大帝时终于爆发。“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两位英雄在河西战场上叱咤风云,也最终功勋卓著名垂青史,他们便是大将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

历经“文景之治”,大汉政权稳固,国势逐渐强大,“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对匈奴大规模战争的帷幕。元朔五年,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万余人,挥师凯旋。一仗胜利,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制之。

河西之战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汉廷为了打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决定展开河西之役,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霍去病不按常规行事,率领八百轻骑从定襄出发,抛开大军数百里,驱入匈奴腹地,斩杀和捕获了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

武帝大喜,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再次率一万骠骑出陇西攻打匈奴。霍去病率军度过狐奴河,转战河西五国,降服了大批匈奴人,缴获了数不清的辎重和车马。“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汉军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急行军一千多里,和匈奴短兵相接,连战皆捷,杀死了泽兰王,又砍掉了卢胡王的脑袋,抓住了浑邪王的儿子以及相国、都尉等。不久,霍去病又越过居延泽,攻破祁连山,杀敌三万,俘虏了单于的阏氏,生擒了匈奴五个小王、五个王后,以及王子五十余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西部匈奴几乎全军覆没,浑邪王和休屠王两部共四万人,被迫向汉庭投降。仅仅两个月,汉军全部占领河西走廊,西北边境再无强敌,汉朝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失去了河西水草丰美的土地,匈奴人在大漠之南,再无立锥之地。匈奴男女老少都伤心落泪,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河西走廊占地域优势,水草丰茂,有广阔的草原,也有沃野千里,自古是兵家争夺之地,乌孙、月氏、匈奴,这里曾是众多马背草原民族梦寐以求的孳牧乐园,繁衍生息的人间天堂。数千年前,人们便为争夺这片风光旖旎,物华天宝的地方,在战争与和平,文明与血腥之间做过无数生与死的博弈,血与火的较量。连年的战争,血雨腥风,留下无数的传奇和悲壮。

河西也曾繁盛空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段。

隋大业五年,炀帝率文武百官、嫔妃侍从并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经扶风、陇狄道,出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西平郡。在青海湾排兵布阵,东西连营七百里,将匈奴吐谷浑十万人马层层分割包围,逐一歼灭。经大斗拔谷前往张掖,登燕支山。当时的河西,中原、西域乃至中亚各国商贾云集。高昌王鞠伯雅、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臣峨冠博带,佩金玉,饰锦绣, 拜谒道左,并献上西域数千里版图。张掖、武威官商士民摩肩接踵,竞相前往观看,一时间,焉支山下,道路阻塞,骑乘填噎,绵亘数十里。隋炀帝在焉支山下设观风行殿,盛情款待高昌王鞠伯雅、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臣;颁诏下旨,宣布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召开集商贸、文化、外交为一体的“万国博览会”。当时,来自中原汉民族的瓷器、丝绸、茶叶、古玩等和歌舞音乐与西域诸国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带来的珠宝、玉器、地毯、香料、水果、象牙、犀角和民族歌舞进行广泛的交流,盛况空前。此举不仅彰显了泱泱大国的威严,成就了一段安疆拓边的历史佳话,也使河西的山丹焉支山成为当今“世博”最古老的发祥地而名扬天下。

历史总是在血战风云中前行,悲壮和传奇也在历史上延续。

长征路上,红军在河西也书写了一段悲壮和传奇。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主力在西北集中,形成了横跨黄河两岸发展、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下达了渡河命令,李先念率三十军从靖远的虎豹口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马步青骑五师在黄河西岸的沿河防线,并很快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带。

西渡红军在“打通国际路线”、“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的口号鼓舞下,不顾疲劳,英勇进击,但遭到马步芳和马步青军队的重兵阻击。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河西红军组成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西路军组成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兵分三路向西挺进。西路军在敌我力量对比处于极大劣势的情况下,顶着寒风吹起的漫天飞沙,踏上了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西征之路。此后,西路军在河西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两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最终失败。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每一次战斗都惊心动魄,惨烈悲壮。

弱水潺潺,静静流淌,每一朵浪花里都有血与火的故事;祁连巍巍,默默屹立,每一座山峰都铭记着金戈铁马的传奇。河西,一片神奇的土地,记录着千年的荣辱盛衰;河西,历经风雨沧桑,在史册上写满豪情和悲壮。

(作者简介:赵彦,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喜好书法文学,尤爱诗词小说,有诗歌、散文在《临泽诗词》、《甘肃诗词》、《广西诗词》、《中国乡村》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