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1-4题。
滇池水是浑然的碧色。碧绿得如翡(fěi)翠般。波涛汹涌澎湃自远而近,时光也______在绿色的波浪里面。(A)那碧绿慢慢浸润了全身,每个人仿佛都变成湖里的水草,轻轻摇曳(yè)着。
云波诡(wēi)谲,铺天盖地笼罩在湖面上,千万朵云_______,宛如巫师浓缩了过去、未来无数的悲欢离合,投影在水里。(B)待天空中的云戏剧性地散开后,一束强烈的阳光打在湖面上,似乎在向天地轰轰烈烈地谢幕。
_______的西山像巨大连绵的屏风,静静地守护在湖边。山光水色,相得益章,恰到好处。山脚下,是一弯细细的长桥。(C)它不动声色地给蓬松的秀发压上个精巧的发箍(gū)。山下细碎的白色屋顶,更像是细小的浪花。
缆车在莽莽的万绿丛中一点点移动着,细小得像个火柴盒。(D)从大山到滇池的茫茫水天,就这么完成了跟滇池一次美好的对话。这过程仿佛一颗小珠子_____过碧玉盘,发出清脆的声音。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翡(fěi) B. 曳(yè) C. 诡(wēi) D. 箍(gū)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汹涌澎湃 B. 悲欢离合 C. 相得益章 D. 清脆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凝固 瞬息万变 苍翠 滚 B. 凝固 转瞬即逝 苍翠 路
C. 凝聚 瞬息万变 苍劲 滚 D. 凝聚 转瞬即逝 苍劲 路
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那碧绿慢慢浸润了全身,每个人仿佛都变成湖里的水草,轻轻摇曳着。
B. 待天空中的云戏剧性地散开后,一束强烈的阳光打在湖面上,似乎在向天地轰轰烈烈地谢幕。
C. 它不动声色地给蓬松的秀发压上个精巧的发箍。
D. 从大山到滇池的茫茫水天,就这么完成了跟滇池一次美好的对话。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种子确实是富有智慧的,它们会在合适的时候隐藏自己,并在正确的时候释放强劲的生命力。科学家们用籼稻和粳稻做过一个种子的发芽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籼稻就好比一辆需要技术高超的人在专业的赛道上开的赛车,粳稻就像一辆性能不好但在什么烂路上都能持续前进的拖拉机,这不就是种子在与自然环境的较量中积累的生存智慧吗?
①经分析研究发现,籼稻一旦发芽,生长就无法停止,如果遇到恶劣环境就会死亡
②他们分别给两种种子一点点水,以后的给水量逐次递减
③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籼稻更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但事实刚好相反
④而粳稻更聪明,如果条件不充分,它就不轻易发芽,更能抵抗恶劣的环境,通过忍耐,生存下来
⑤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跟粳稻相比,籼稻只要少量的水就能发芽
A. ③①④⑤② B. ③①④②⑤ C. ②⑤④③① D. ②⑤③①④
6、名篇名句默写。(6分)
时空浩渺,亘古永恒。天地万物,往来不息。天地以日月星辰为笔,以山川河流为墨,时时给人类以启迪。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1)“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时序更替,不可逆转;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2)“______,______”指引我们,陷入困境,不要放弃;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叮嘱我们,世间纷杂,坚守自我。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本报讯】今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学校准备邀请“汉字叔叔”作为嘉宾来参加“校园汉字听写大会”,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7、校报打算刊登上面的新闻,请你拟一个标题。(2分)
8、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两个问题。(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9、小华在阅读《艾青诗选》时,采用了以下阅读方法理解诗意,感受诗韵,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表。(2分)
读诗策略 | 运用策略,解读诗歌 |
① | 如《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借助“土地”这一意象,表达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
揣摩诗歌语言 | 如《北方》中,诗人在“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chu生”中通过“ ②_____”等词语渲染了北方人民的感受和困境。 |
体会诗歌理性美 | 如 《镜子》,可重点感受它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趣味。 |
其他策略:把握基调、关注修辞、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等。 |
10、思考:夏丏尊说过,文学作品要对读者发生效力,其主要条件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鸣”。所谓共鸣,就是读者常常会从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触发相同的情感。你与下列哪个人物产生了共鸣?请参照示例,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写一段个人体会。(2分)
示例:我与保尔产生了共鸣。保尔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战胜病魔,在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能够战胜惰性,远离电子产品,认真学习。
A.祥子 B.孙悟空 C.尼摩船长 D.简·爱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1、仔细观察下面的正楷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2分)
12、赵孟頫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之一,充分显示了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楷书笔间偶露行书笔致的特点。以下哪幅作品体现了赵孟頫的书法特点( )(2分)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3-14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诗题中的“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城”点出地点。
B.次句“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笛声的悠扬和夜的宁静。
C.“折柳”指汉代乐府曲《折杨柳》,诗人春夜听到此曲,勾起了乡情。
D.本诗着重以诗人感情变化来烘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
14、结合《逢入京使》和本诗,分析两首诗中“故园”这一意象的意思及其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并据此谈谈你对阅读古代诗歌方法的发现。(2分)
【链接材料】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闲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津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②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③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④,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⑤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②浸:渐渐地。③潴(zhū):水停积。④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在若耶山下。⑤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心乐之 (2)悄怆幽邃
(3)乃溢而西南流 (4)深不逾尺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近岸,卷石底以出。
(2)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17、【甲】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18、【甲】【乙】两篇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共同情感和志趣?(2分)
(三)(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
乐山大佛为何会花脸流泪?
①1月17日,世界最大石刻四川乐山大佛的头部,经过检测和日常养护,得到有效改善。
②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以完成后的时间来计,这尊佛像距今1215年。在这1215年中,大佛裸露在外的时间有700多年。
③最初,建筑者们修建了大像阁这一巨型建筑来保护大佛,在南宋的《长江万里图》里,可以看到以前大佛所在的宫殿。但是,大像阁在宋元时期被毁。没有了遮风挡雨防光的保护,大佛常年经受风吹雨打和植被侵蚀。
④乐山大佛为何会花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物病害,主要是由地衣、苔藓和其他生物藻类、霉菌所造成的。当地降水充沛,植物生长的季节性明显。降水丰沛时,地衣、苔藓会变成绿色,温度降低后它们会进入休眠期或死亡,这时大佛的头部就会发黑。尽管后人修葺时在大佛的头部和胸部设有保护层,但经过风吹雨打,保护层上还会附有极微量的泥土,可即便是这样的毫米级泥土,也足够苔藓类植物生存。
⑤除花脸外,乐山大佛还出现过闭眼和流泪,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对此,民间有显灵等类似解释。但从科学角度解释,大佛闭眼流泪的真实原因是空气污染形成酸雨的后果。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工业建设、大兴土木,大气污染逐年加重,而且四川盆地空气湿度较大,酸雨沉降更为严重。受到空气污染导致的严重酸雨腐蚀,人们就会看到大佛眼睛下面像泪一样的水痕。经过清洗,就可以解决这一现象。
⑥乐山大佛高71米,坐镇三江汇流处,全身沿凌云山天然山体凿刻。不过,凌云山的土质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在不同砂岩层之间夹杂了30-50厘米厚的泥岩层,形成了渗水和排水的不一致。建造大佛的古代匠人在大佛的螺髻耳部、胸部修建有排水槽和排水廊道,但由于砂岩渗水性很强,泥岩渗水性较弱,积水在其中堆积后并不能穿透外壳排出,再加上温差、湿度差等因素影响,造成岩石鼓起或开裂。
⑦因此,如何保护大佛成为环境保护和建筑学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根据历史记载,可以考证的对大佛的修缮已有14次之多。但是,正如人的疾病防治一样,也应当对大佛采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目前,我国有30多处世界遗产正遭受空气污染的损害,峨眉山、泰山、黄山、武夷山等,都处于酸雨和其他有害气体污染的包围之中。减少污染,不只是在保护我们自身,也是在保护中国的世界遗产。
19、结合课文,请你谈谈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举措是什么?(2分)
20、阅读②~⑦段,概括本文的主要说明思路。(2分)
21、说说文题“乐山大佛为何会花脸流泪”的作用。(3分)
(四)(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
钱钟书念旧 陈鲁民
①在一般人眼里,钱钟书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学问上是泰山北斗级人物,令人仰慕,难以企及;但于人情世故上似乎不那么“在行”,甚至有些冷漠孤寂,给人以情感寡淡之感。其实,他也很重情义,智商高情商也高,是个念旧之人,只不过不那么喜欢张扬,喜怒不形于色罢了。
②20世纪40年代初,钱钟书困居上海孤岛,失业在家,没有生活来源,原有积蓄所剩无几,已经到了快“弹尽粮绝”的时候。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众多导演都想执拍电视连续剧《围城》,竞争激烈,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女导演黄蜀芹胜出,得到钱钟书的首肯,其中关键原因是,黄蜀芹怀揣老爸黄佐临给钱钟书的一封亲笔信。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一直念念不忘,多年后终于还报。
③1936年,萧乾担任《大公报》副刊主编,曾编发杨绛一篇作品。等到发稿费时,杨绛已经随钱钟书去英国深造了。这笔发不出的稿费,按惯例应先留存,待作者回国之后再发。可为了对作者负责,萧乾将稿费兑换成外汇,寄往英国。47年后,萧乾得知钱钟书回到北京,前去拜访,钱钟书躬下身子热情相迎,甚至还喜出望外地对里屋的杨绛说:“恩人来了!”以后,每见萧乾,钱钟书夫妇便以“恩人”相称,萧乾莫名其妙,问其所以然,钱钟书说:“你还记得47年前,曾经给杨绛寄过稿费吗?那时正是我俩在英国最困难的日子,你可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哪。”萧乾怔怔想了半天,原来是这件事啊,他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一件小事,居然令钱钟书夫妇念念不忘。
④钱钟书就读清华时,吴宓是他的老师,对他非常器重,极端呵护。吴宓曾公开对清华教授们说过:“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在西南联大教书时,钱钟书年轻气盛,又才华横溢,难免出语伤人,最后不得不辞职走人。吴宓四下活动游说,极力挽留钱钟书,未成。一年后,吴宓又多方做工作,力主他重回联大教书。1993年,吴宓女儿吴学昭出版《吴宓日记》,想请当时已名满天下的钱钟书写序,以扩大影响,钱钟书虽多年来不为人写序,但在老师吴宓这里破例了。他以信代序,除了高度肯定吴宓的道德文章外,还写道:“先师日记中道及不才诸节,读后殊如韩退之之见殷情,‘愧生颜变’,无地自容。”深悔自己随众而对老师恭而不尊,以致“弄笔取快,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huàn,逃避),真当焚笔砚矣”。但事已至此,“内疚于心,补过无从,惟有愧悔”。并再次表明,作为一名白头门生,愿列名吴先生弟子行列之中。
⑤“无情未必真豪杰”。念旧,是一种美好情感,一种君子之风。外表貌似冷峻的大学者钱钟书,实则是有情有义的心热之人,念旧不忘故人,报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他虽然并不挂在嘴上,但却是实实在在地认真践行。
2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凸显钱钟书念旧情结?(3分)
23、仔细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子,思考文章为何特意引用了钱钟书序言中的这句话?(2分)
先师日记中道及不才诸节,读后殊如韩退之之见殷情,‘愧生颜变’,无地自容
24、请从文章结构和选材两方面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3分)
25、读了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感恩、君子、重情重义等,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3分)
四、写作(40分)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总要面对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破解。解题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磨练意志的过程,是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解题”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不要小看______
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