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语文五年级试卷及答案(成都龙泉驿的5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龙泉驿区语文五年级试卷及答案(成都龙泉驿的5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6:33:56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其中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人文盛会、江南情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华文化的时代新窗。
一、品·亚运之美(19分)
1、亚运之美,美在命名。(11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脉bó() ②zhāng()显
(2)填入文中▲内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连接 B.联结
(3)加点字“瞥”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piē B.piě
(4)根据内容填写成语: 。(1分)
(5)古诗名句默写。(6分)

2、亚运之美,美在传承。(3分)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展示中华文化的大舞台。运动员村文化小屋里,一条长达60米的“中华龙”风筝盘旋于小屋上空,象征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屋内,盘扣、缠花和绒花制作技艺、雕版印刷、临安昌化竹编等中国传统技艺一一展示。

艾青,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请仿照《桥》节选,用现代诗歌的形式从上面ABCD四个选项中任选一项非遗技艺进行诗歌创作。
桥(节选)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3、亚运之美,美在精神。(5分)
葛曼棋:女子100米决赛中,葛曼棋当晚梳着标志性的“哪吒头”上场,以11秒23的成绩夺金。25岁的葛曼棋展示了更强的竞争力。她在预赛跑出11秒17的成绩,是所有8名决赛选手中本赛季最快的。赛后她激动地身披国旗绕场一周。她就是勇往直前的青年代表。
李诗沣:国庆节当天,在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经过306分钟的鏖战,在先失两分的绝境下连扳三城,逆转印度队,夺得男团冠军。首次参加亚运会的“00后”小将李诗沣第三盘出战,他顶住压力拿下关键一分。在逆境中,依然全力以赴,振奋人心的胜利令全场观众高声合唱《我爱你中国》。
叶诗文:时隔九年,重返亚运赛场的叶诗文在200米蛙泳决赛中夺冠。经历过运动生涯的巅峰,也曾一度因伤病陷入低谷,站在领奖台上,叶诗文和为她颁奖的奥运冠军罗雪娟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一刻的相拥,是对热爱的回响,是对坚持的鼓励。
为热爱坚持,为梦想奔跑!亚运赛场上的他们是这样诠释体育精神的,那么,在《水浒传》中,你在谁的身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精神?请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二、论·盛会之思(10分)
小瓯在浏览亚运新闻的时候读到了一篇网评,于是他用老师给出的议论文评价量表对这篇网评进行了自主学习。请阅读下面材料,参与和小瓯的讨论,完成任务。
当互换徽章成为赛场外的热门活动,当外国运动员的亲友团得到杭州市民慷慨转赠的门票,当正值生日的选手听到全场的祝福歌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上,亚洲健儿在相聚相知中增进友谊,赛场内外的涓滴友爱之情展现出亚洲各国和各地区人民对友谊与和平的渴望。
自古以来,人类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国家领导人发表致辞,号召“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二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的美好向往。实践充分证明,体育运动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举办体育盛会是人类追求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
体育盛会始终与和平息息相关。“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口号,不仅喊出了亚洲人民心手相牵、向着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的心声,也在世界范围引发强烈共鸣。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而汇聚成的“数字火炬手”点燃火炬,打破时空界限,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成就“亚洲共此时”的动人瞬间。西子湖畔,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抛开纷争、排除杂音,在竞技中彼此成就,在交流中加深互鉴,书写团结和友谊新篇章。正如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所说,“杭州亚运会是一个和平、和谐的盛会”。
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拉长时间线可以看到,和平友好是亚洲历史的主流。特别是近代以来,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今天的亚洲,拥有全球近60%的人口、近40%的经济总量和超过30%的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总体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再次表明,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发展繁荣是民心所向。亚洲发展的非凡历程也充分证明,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碰撞。面对全球不断加深的和平赤字、持续扩大的发展赤字、日益凸显的安全赤字、更加严峻的治理赤字,亚洲和世界都处在历史演变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关乎人类整体利益,也考验着各国的智慧。杭州亚运会见证了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细亚”,意即东方日出之地。亚运会的会徽上有一轮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寄托着亚洲的光荣与梦想。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加强对话、凝聚共识、促进和平、推动发展、完善治理,同心同向、携手前行,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价项目

优秀标准

评价指数

自主学习

观点要明确

①观点旗帜鲜明。②在文章中凸显观点。③观点贯穿始终。

☆☆☆☆☆

4、【把握观点】小瓯:“观点要明确”这个角度,我给这篇文章五颗心,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总论点是(1) 。(1分)我:我也同意!不仅如此,这篇文章有三个分论点,分别是:分论点一:(2) 。(1分)分论点二:体育盛会始终与和平息息相关。分论点三:(3) 。(1分)分论点四: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四个分论点相互补充,体现了议论文观点贯穿始终,总论点在文章中得到凸显的特点。

评价项目

优秀标准

评价指数

自主学习

议论要言之有据

①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②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③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增加说服力。

☆☆☆☆☆

5、【辨析材料】小瓯:我觉得画线句所用的材料很好地论证了观点,很有说服力,但是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你能给我讲讲吗?我:没问题!你看 (3分)

评价项目

优秀标准

评价指数

自主学习

语言风格

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6、【质疑探究】小瓯: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我只给两颗星。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引用了大量经典、格言,又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语言概括有力,增加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此文却没有。我:小瓯,你的评分是不是太低了呢? (4分)按我看语言风格可打五颗星。(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补全对话)

【链接材料】 《新华网评》专栏是新华网重点打造的评论品牌栏目。专栏聚焦重大主题宣传、社会热点事件等,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让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等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关注的话题得到及时回应,让纷繁复杂的社会舆情得到有效引导,充分展现了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忆·江南人文(37分)
活动一:寻找隐士(15分) 林逋
1845年7月4日,一个叫梭罗的美国人,来到离他家乡康科德城不远的瓦尔登湖畔,造了一间小木屋,他在优美宁静的湖畔森林里住了下来,尝试过一种简单的、自耕自足的生活。这被中国人称为“隐居”的生活过了两年有余,梭罗于1847年9月6日离开了瓦尔登湖,又回到他熟悉的世俗生活中。
说到梭罗,真是大名鼎鼎。在外向的西方文化背景下,一个文人两年间离群索居,便成了众人景仰的偶像。他们或许并不知道,早在11世纪初,一个叫林逋(字君复,谥号和靖)的杭州人,在杭州西湖中的孤屿上也造了几间屋子,种了一片梅树,养了两只鹤,独自在孤山住了二十多年,北宋时期的杭州城并不远,但这个林处士,居然只守着孤山的那一片屿,没有进过一趟城。倘若中国大名鼎鼎的隐士林和靖的故事能长上翅膀,流传到19世纪的美国,让梭罗知道了,这美国人的心中不知做何感想。比起瓦尔登湖实验性的两度春秋,二十载春秋的孤寂坚守又是如何守的呢?这个叫林逋的中国人并不是在做实验,隐居二十余载,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直至去世,这就是他人生的内容。东方人要幽寂、内省起来,真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
人们说“四十不惑”,林逋正是在四十岁那年决定自己的隐逸生涯的。他虽然没有像李叔同那样,在历尽红尘后归入佛门,但他决定要当一个彻底的隐士。北宋年间的杭州,已是繁华富庶的南方城市,林逋与“有井水处,就有柳永词”的词人柳永是同时代人,柳永笔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城市繁华场面,想必他在入孤山结庐而居前也曾领略过的,但他似乎已厌倦了胸怀丘壑、志在高远的漫游,放弃了入朝为官的幻想,决意归隐山林了。孤山的山,低矮得不起眼,却是宛在湖中央,几乎绝了音尘。北宋时期,孤山也远没有今天的热闹。当时的孤山,也无今日的盛名,三步一才子,五步一佳人,更多的是清静和野趣,当得起那一个“孤”字。隐士们的生活,似乎也被那些恬淡或清幽的隐逸诗篇写尽了。春花秋月,夏荷冬雪,西湖的孤山是一样不会少的。林逋的田园不是陶渊明的田园,他也没有农田种下粮食,孤山的林处士,爱的是梅,种的也是梅。梅子熟时,采摘了换钱,就是他的生活来源,所以猜他也是“带月荷锄归”的劳动者。这月,是西湖孤山边的一弯新月,这锄,是种梅树的锄,比起南山的锄,多了几分的清美意境。
他养的两只鹤,相比田间的鸡犬,仿佛又多出了几分仙气。更多的时光里,他写诗作画,可惜从未想过身后之名,诗与画都不好好留存,今人无缘一睹林逋画的真容了,幸亏有心人将他的诗记下来,才得以流传。他的梅花诗,不知被多少后人吟诵过。每到孤山探梅的季节,梅海似粉雪,风一轻吹,暗香飘浮,四方来的游人一发雅兴,便不由自主地诵咏起来,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或“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都是好诗好词。不管前朝今朝,爱梅的恋人,也最易心心相印。
林逋年少时家贫,父母早亡,跟着兄嫂生活,饱读诗书,也着意孔孟之道,一腔士子的热血,却屡被冰冷的现实浇灭。他的青年时代,北宋面对北方的辽国已经尽显软弱,打了胜仗,仍要弄个“澶渊之盟”,纳税送钱求和,名臣寇准蒙冤,成了阶下囚,皇帝宋真宗还搞了个泰山封禅的把戏愚弄臣民,报国无门,林逋心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又不愿同流合污,不如做个洁身自好的隐士,孤山隐士林逋与那些想曲线求仕的终南山隐士们一比,高下立见。
放鹤亭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传说两鹤子在林逋墓前悲鸣了数日而死,葬于墓侧,名为鹤冢。几次到孤山,路过放鹤亭时,拾级而上,在轩昂的亭内看到一联,“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跟至情至性的人待久了,连鹤亦如此啊。如今的孤山见不到隐士,偶尔看到湖上歇脚的白鹤,便认了那鹤就是古代隐士的化身了。
在一个又一个的西湖梦里,时光泅渡,四季也飞快流转。上次去孤山时,是去探梅,再次去时,却是去看桃花了。
7、【隐士之行】文中说林逋是一个“彻底的隐士”,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8、【隐士之境】赏析画线句对人物塑造的效果。(4分)
(1)北宋时期,孤山也远没有今天的热闹。当时的孤山,也无今日的盛名,三步一才子,五步一佳人,更多的是清静和野趣,当得起那一个“孤”字。
(2)放鹤亭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传说两鹤子在林逋墓前悲鸣了数日而死,葬于墓侧,名为鹤冢。
9、【隐士之别】文章以“林逋”为题,却在开篇花了大量的篇幅写梭罗,是不是离题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10、【隐士之择】为什么林逋选择西湖作为归隐之地?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探究原因。(5分)

【材料链接】

材料一: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材料二: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材料三:
望海潮·东南形胜(节选)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活动二:探寻弄潮儿(22分)
【阅读典籍,明“弄潮”盛况】
【甲】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①。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②。朝又暮。诮惯得③、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④。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⑤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⑥,五湖西子⑦,一舸弄烟雨。
【注释】①鼙(pí)鼓:古代的一种战鼓。②貔(pí)虎:传说中一种凶猛的野兽,这里喻指勇猛的军队。③诮惯得:犹言“习以为常”。④人间儿戏千弩:《宋史·河渠志》载,钱武肃王筑江堤,为阻潮水冲击,命强弩数百射潮头。⑤“属(zhǔ)镂(lòu)”句:意谓伍子胥忠而遭祸,千古为之怨愤。⑥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⑦五湖:或指太湖。西子:即春秋时期美女西施。范蠡曾以其献吴。成功后,传说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
【乙】观潮 〔宋〕周密
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②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③,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④看幕,虽席地⑤不容间也。
(节选自《武林旧事》)
【注释】①浙江:钱塘江。②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③海门:浙江入海口。④僦(jiù)赁(lìn):租用。⑤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白马素车东去 (2)溯迎而上
(3)皆披发文身 (4)虽席地不容间也
1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3、下列对《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和《观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通过描写鱼儿在浪潮中欢蹦乱跳的景象,突显了鱼儿之多。
B.“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二句,将势不可挡的汹涌潮水比喻为激战中如貔虎一般勇猛奔驰的军队。
C.《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下片描写了落潮如白马驰素车奔往东方的景象,也抒写了对历史人物的联想。
D.《观潮》引用杨诚斋诗句,不为炫耀知识渊博,而是增强逼真感和真实性。

【咬文嚼字,品精彩语言】
14、比较阅读选文【甲】【乙】,完成下列表格。(4分)

选文

语言风格

写作手法

材料甲

A

词的上片以惊心动魄的潮水衬托吴儿踏浪飞舞的英勇无畏。下片巧妙用典,以伍子胥自喻自己光复中原的建议不被采纳反被贬谪,流露出惆怅郁闷的心情。

材料乙

综合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却能将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B

15、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范蠡的“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吴儿的“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可谓着一“弄”字,尽得风流,请结合诗文内容谈谈“弄”的妙用。(4分)
【穿越千年,描欢庆胜景】
“吴儿”弄潮,市民热捧。宋朝高翥的《看弄潮回》写道“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描绘了人们热烈迎接弄潮儿回城的情形。又如宋·吴儆《钱塘观潮记》中记载“潮退策勋。一跃而登,出乎众人之上者,率常醉饱自得,且厚持金帛以归,志气扬扬,市井之人甚宠善之;其随波上下者,亦以次受金帛饮食之赏。”人们依据弄潮者的表现给予他们嘉奖。可见,当时人们对弄潮儿的追捧程度不亚于当今社会的追星。
16、结合材料甲、材料乙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弄潮儿”回城时的场景,150字左右。(5分)

四、书·亚运所见(50 4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4分)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我们有幸亲历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亚运会让我们看见中国运动健儿奋战在赛场的矫健身姿,领略各国运动员身上迸发出的无穷力量,感受一种杭州独有的温柔,品味一场华夏文化的盛宴,见证一次中国巨龙的腾飞……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写下你的亚运所见,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记叙经历,可抒发情感,也可发表议论。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1)①搏 ②彰

(2)B (3)A

(4)薪火相传、薪火相承、薪尽火传

(5)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 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④千里共婵娟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后天下之乐而乐
2、示例一:风筝是大地与天空的联系/风筝是美好童年的印记/风筝是天空中牵动思念的云朵/风筝是掌心里紧握祝愿的线索

示例二:盘扣是母亲与子女间的纽带/盘扣是人与人之间情谊的联结/盘扣是民族情与吉祥意的结合/盘扣是中国服饰历史无声的书写者

示例三:竹编是经与纬的交织/竹编是技艺与创新的拥抱/竹编是热爱与生活的碰撞/竹编是一代代匠人的坚守

示例四:青瓷是匠人与泥巴的交谈/青瓷是土与火炽热的爱情/青瓷是“雨过天青”后的千峰翠色/青瓷是龙泉人民传唱千年的歌
3、示例一:杨志有类似的精神,他面对困境时不退缩,在逆境中选择全力以赴。失陷花石纲后,杨志只能躲到二龙山落草,后与鲁智深一起做山寨之主;在东京卞梁,杨志卖刀杀人,最终被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杨志在禁闭期间擅自闯进校场参加先锋官选拔比武,并勇不可挡,拔得头筹。

示例二:武松有类似的精神,他面对强敌不退缩,有勇气。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一开始他看到树上写着景阳冈有大虫伤人,应结伙过冈的提示,他以为酒家写来吓人的,后在破庙前看到官府告示方知真有虎,但他还是选择继续往前走,当猛虎朝他扑来时,他急忙一闪身,便开始与老虎的搏斗,最终打死老虎为民除害。

示例三:宋江有类似的精神,他虽经历坎坷,但却坚韧,不轻言放弃。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他和晁盖互通往来的事被阎婆惜发现,因此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却被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押送青州途中,却被燕顺等人解救。投奔梁山途中得知父亲病逝,回家奔丧却被抓住,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投奔梁山。宋江以晁盖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让晁盖留在山上,自己领梁山人马出征,先后取得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攻打青州,大闹华州的胜利,在梁山逐渐威望增加。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两胜童贯、三胜高俅。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方腊。(人物1分,精神2分,相关内容2分)
4、(1)以体育促和平,共创更加美好未来。(2)体育运动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举办体育盛会是人类追求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3)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发展繁荣是民心所向。(每小题1分)
5、“超过1亿人”“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具体的数字体现了论证材料的准确性;开幕式共燃火炬,亚运会45个成员在竞技交流中促进和平发展,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的话等材料与论点“体育盛会始终与和平息息相关”一致,材料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出准确性1分,观点一致1分,材料丰富1分)
6、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面对的是有志于投身社会工作,为就业做准备的学生,引用大量经典、格言,又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可以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 《以体育促和平,共创更加美好未来》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求通俗易懂而态度鲜明,以使群众能更好接受了解,所以用语通俗易懂,少用经典、格言。本文立场鲜明、观点清晰、语言通俗、用词精准。(3分)
7、二十载隐居;看遍繁华选择归隐,种梅换钱;选择断绝音尘的孤山作为隐居之地;写诗作画却从不着意保存;真归隐而非曲线求仕;连鹤与他待久了都变成了隐士的化身。(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满分)
8、(1)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北宋时期的孤山与今天的孤山做对比,突出北宋时期,孤山的沉寂和默默无闻,从侧面表现出选择孤山归隐的林逋内心的坚定。(手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人物特质1分)
(2)借助典故和传说,写鹤为林逋悲鸣而死,元陈子安建放鹤亭,增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也从侧面表现出林逋的至情至性,影响深远。(手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人物特质1分)
9、不是,写梭罗隐居是为引出同样隐居的林逋,其次梭罗的隐居与林逋的隐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林逋隐居二十余载,幽寂、内省的深刻。(判断1分,结构作用1分,人物表现1分,只有观点不给分)
10、西湖自然风景优美,春花秋月,夏荷冬雪,西湖都有,而林逋梅妻鹤子,极具诗意情怀,西湖可以安放他的诗意情怀。(2分)林逋见识过钱塘或喧闹或繁华的景象,也因此明确志向不在人间浮华,因而坚定归隐。(2分)林逋对统治集团彻底失望,不愿同流合污,只愿不违背自己内心地生活下去,因而选择归隐。(1分)(西湖自然之美及林逋精神选择2分,钱塘繁华及看遍繁华后的决绝2分,对统治集团的失望1分)
11、(1)向东 (2)逆流而上 (3)动词,画着文彩 (4)即使(每小题1分)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断句每处1分,多断少断不给分)

13A
14、A 示例:语言精炼含蓄,概括力强。讲究押韵,整首词押“u”韵,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2分)。
B 示例: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渲染了大潮的伟观。“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衬托观潮人数之多和观潮盛况(2分)。(能结合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5、苏轼起舞弄清影,与自己清冷的影子互相嬉戏,借以排遣内心的寂寞,“弄”字写出主人公清逸、孤独的身影,落寞、冷清的情怀,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洒脱随意的性格;辛弃疾巧用“弄”字表现范蠡助越灭吴之后,离开政治漩涡遁迹江湖,携西施泛舟五湖,欣赏湖光山色的悠然自适。周密借“弄”字写出弄潮儿在潮水中尽情嬉戏玩耍,表现他们的意气风发,凸显弄潮情景的欢畅热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16、示例:弄潮儿王潮平今天弄潮精彩,勇摘冠军。傍晚时分,他怀揣奖金、手捧锦旗,一阵风似的奔跑在回城的路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地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经意间他跑到了城门口,却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城门口人头攒动,彩旗飘飘,更有一群年轻的后生敲锣打鼓,抬着一顶大轿子向他走来,他们齐喊“冠军,请上轿!”王潮平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拼命挥舞着双手,观众前呼后拥、掌声不断,好多姑娘纷纷向他抛来鲜花,那感觉似乎比当上县太爷还要爽!
评分依据:(1)内容具体、切合题意1分;(2)主旨明确1分;(3)以描写为主1分;(4)句子通顺无语病1分;(5)使用了修辞手法1分。
17、参考例文

我和亚运的故事

也许,那个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杭州八分钟》的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亚运会将给杭州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但是,小小的我却真切地感受到,亚运潮正向我们涌来。

亚运正充斥到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公交车五颜六色,布满了那些充满运动激情的亚运广告;乡村与城市新增的游步道上,行进着正在运动的人们; 市中心的广场上、小公园的空地上,活跃着一群群广场舞大妈!

不仅是他们,我身边的人也融入了亚运潮: 数学老师每天坚持夜跑,在大课间时,他还带头领跑。他享受流汗的感觉,多次参加马拉松跑比赛。语文老师每天绕操场跑近2小时,她喜欢跑步时那放空自我的感觉,一天不跑就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也跟着动起来,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亚运潮。

那天,篮球训练班老师要求人人跑到八百米,先到先跑。我迟到了,比其他人落后了许多。基于对自己速度的肯定,我一开始就迈开大步,全力追赶,想象着追上大伙时大家诧异的表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又加快了步伐!

一圈后,我觉得力不从心了。我的腿仍在摆动,但每踏一步,都会伴着一阵酸疼。这股酸好似一条蛇,在我腿上蜿蜒着,那一抹痛好似一头猛兽,在我腿中翻江倒海。难道,就这样放弃吗?我越跑越慢。不经意间,“为亚运助威”五个字衬入我的眼帘,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仿佛在我前方奔跑,此刻,我心中燃起一团熊熊烈火,点燃了我对亚运、对运动的热情。我好像被打上了一剂强心针,稳步向前。很快,就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

“我与亚运”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宣传语,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一股毅力,是一种坚持。

当诗意杭州遇上激情亚运,我们期待着四年后的杭州,似钱塘江的潮水,波涛汹涌,激起新的高度;我们期待着静美的西子姑娘,迈着矫健的步伐,散发出运动的魅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