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2020年高三3月联考作文导写与点评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摘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请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从礼仪礼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型模式:新材料 任务驱动
题目指向:题目从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出发,以礼仪礼节的角度切入,考查公民道德修养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精彩指数:★★★★
同题作文
2020高三九师联盟三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某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给报社(统一称《复兴时报》)“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0届黄冈市高三起点考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意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解读材料】
从近期各地出现的“礼文化”考题可以看出,“礼文化”是一个热点。这一话题形成的背景,就是这次金太阳联考中作文题目材料的来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材料引用的背景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下简称《纲要》)。《纲要》总体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纲要》重点任务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纲要》指出,要深化道德教育引导,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其在在德育实践上单列一条,“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完整内容如下: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
2.材料内涵的解读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这一句管总,强调了中心话题“礼仪礼节”,突出了其在道德素养和道德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就是以节日、纪念日的形式把礼仪礼节落到实处,推动道德实践养成。考生要认识到:节日、纪念日中的礼节是一种实践形式,根本目的是在“道德养成”,这与《纲要》的名称中“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相一致。
【解读任务】 “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主题班会演讲
语境: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
任务: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
角度:礼仪礼节
文体:记叙文 议论文
身份:中学生
要求: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两个“或”提示考生有两种选择,一是写记叙文,从见闻中谈体验 ;二是可写议论文,谈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中礼仪礼节对公民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精准立意】
【精准立意】
立意的思考点:节日、纪念日 礼仪礼节 道德修养与实践
这道作文题目没有具体化的情境,审题立意时如果不深入思考,学生作文很容易就会陷入“大而空”的境地,也就是大而不当。
1.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有哪些?
写作出发点: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考生首先要选取一个节日或纪念日作为突破点。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
重大节庆,有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重大纪念日就比较多,比如7月份有中国共产党诞生日、香港回归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2月份有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2.礼仪礼节与道德修养、实践的关联是什么?
传统节日中的礼仪礼节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与国情有关,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有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些纪念日中的礼仪礼节也是国家级别的礼仪规程,可以通过集体性的仪式或庆祝活动,通过全体国民的的参与,来建立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进而强化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正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立意的核心点在哪里?
从题目立意可以看出,这道题目是带有很强的“立德树人”目的的。强调的是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公民道德修养。
如果考生肤浅地认为这次习作,只要写一写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所见所闻,那就大错特错啦。所见所闻是必写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写出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说简单点:从传统节日、重大大节庆和纪念日上的礼仪礼节角度来进行道德实践。
节日、纪念日、礼仪礼节是手段,是载体;道德修养和实践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审题立意不深入就会犯这样的错误:要么抛开“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泛泛地谈礼仪礼节;要么只写见闻不写体验,或体验不能落到对公民道德教育这一高度,不能表现人们因此而生民族认同感并增强了社会凝聚力;要么写民风民俗,偏离了“礼仪礼节”这一角度要求;要么文体特征不突出,一部份记叙,一部分议论,写成“四不像”文章。
这次作文话题很大,一是节日、节庆和纪念日选择空间大;二是写作任务二选一,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来选择;三是礼仪礼节有是一个整体概念,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中的礼仪礼节形式多样。
大的话题有利有弊,利在于题目开放度高,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弊在于学生一时很可能难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把大话题细化,笔下“落实落细”。
如可以从端午节中的吃粽子见闻和经历,谈爱国,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立意。从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日谈到祖国的兴衰史,想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伟大的中国梦,回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青春使命和责任担当;如由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想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当然,还可以横向联系,由某些节日、节庆和纪念日的共同属性,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来谈在这些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中注重礼仪礼节,实际上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人怎样修炼自己的道德修养、加深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培养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此你有何理解?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题型:传统题型,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材料内容够简单,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
立意:理解这句名言,从中“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立意的根本在于理解罗曼•罗兰这句名言人深刻含义。抓住这句名言的几个关键词语:
①“英雄主义”。提示我们写作核心话题是“英雄”。
②“真相”。从后文的“依然”可以看出,这里的“真相”更侧重于生活的不如意、困难、挫折、不公、甚至黑暗等。
③“热爱”。热爱生活,包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执著与坚守,奋斗与拼搏,乐观与向上,奉献与牺牲。这其中还有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联,毕竟称得上英雄的人,绝对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参考立意:
①乐观向上,追逐理想;
②直面苦难,做真正的英雄;
③逆流而上,方显英雄本色;
④勇敢无畏,服务他人,献身社会;
构思:
一句看似很简单的名言,如果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具体到一事实上的重大社会事件中,那么它的含义就会生动得多。把名言与生活、与时代结合起来,对标具体人和事,观点当下的社会现象,得出自己的认识与思才,这既是一种阅读方法、阅读境界,也是写作时遇到题目材料中引用名人名言,我们最好的处理方法。从这个意义上不讲,阅读与写作是不分家的。
这次习作,构思可以有以下深度尝试:
①找准切入点。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英雄?英雄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战争年代有,和平年代也有;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有,平凡人物的平民英雄也有。罗曼•罗兰的话,强调的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且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这说明了他的英雄观就是:面对生活的坎坷曲折,甚至苦难的的,依然不失信心,热爱和拥抱生活。这种英雄观实际上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我们谈英雄,也只能从这一方面来谈。
②找准落脚点。从高考作文的时代性指向来看,还是要回到当今的时代,探讨时代英雄。考生要有这一敏感。可以先谈古代中外直面苦难、逆流而上的英雄事例,但是重点还是要讲一讲今天我们身边这样的英雄。落脚点要回归现实生活。同时要有身份意识,也就是作为一名高中生,谈谈对这句话对自己的教育的意义。树立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作文中要有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多维度思考,文章才能达到深刻层次。
③找准生发点。把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对号入座,联系生活中有英雄人物,我们可以有多个方面的思考。“看清生活的真相”。这“真相”是什么呢?
可以是人生遇到的重大挫折、磨难,如司马迁移遭受腐型后写下《史记》,蒲松龄屡次落榜后写下《聊斋志异》,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他们以苦难为磨砺,成就了个人,也成为了自己的英雄;“他说风大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是从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角度构思;
可以是个人不公正的待遇。如邓小平人生的三起三落,如在牢中服刑了27年的“南非国父”曼德拉。我们也可以把李文亮烈士作为一个例子来写。但注意个人观点表达的公正性,不能偏激。李文亮医生被训诫后依然投身入抗疫一线,染上肺炎后表示自己病好后还要投入抗疫一线,到最后献出生命。李文亮医生之所以让国人敬佩,被称为抗疫英雄,他身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重大灾难,面对一时的不公正处理,他心中没有一丝的抱怨,他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职业,关心病人的身体健康,想到的只是怎样抗击疫情。乐观,勇敢,无私,这就是英雄。
可以是社会上的重要变革、重大灾难。革命年代,无数先烈,他们遇到过多少艰难险阻,但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国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都是英雄主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中流砥柱,力挽狂澜,这样的人算英雄。今天的中国,为了美好的中国梦,又有多少人迎难而上,在奋斗与奉献,他们也算得上是时代英雄。就拿这次全民战“疫”来说,为什么称那些医护人员、警察、社会工作者、志愿人员为“最美逆行者”?他们知道染上病毒随时存在着生命的风险,但是他们渠道依然“逆行”而上,英雄无畏,这就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的本质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所做出的英雄壮举,他们的热爱是超出“小我”的人间大爱。从这一点是构思,文章能写得大气。
当然,还有其他角度的立意,只要言之有理,皆算合乎题意。
英雄话题写作素材
【名人名言】
真的勇士,敢于直接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
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拿破仑)
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有是英雄!(贝多芬)
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绝不胆怯。(莎士比亚)
勇敢来自于斗争,勇敢在同困难顽强奋斗中渐形成。我们青年人的座右铭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克服艰难险阻……(奥斯特洛夫斯基)
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英雄话题写作素材
【哲理妙句】
或许,在现实面前,很多人慢慢变得焦虑和失落。“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没钱和去不了的地方”,这样的论调很多。然而真相却是:越黑暗的地方越需要光,有人选择坐在黑暗里,有人选择努力成为光明。
真正的英雄是在时代中穿行缠斗,却始终不会放弃热爱、放弃理想,人生漫漫,放弃不叫勇气,坚持才需要勇气。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一边受伤,一边成长,一边流泪,一边坚强,一边幸福,一边忧伤。生活不会一直有快乐,也不会一直有阳光,会有阴霾,也有灰暗,这便是生活。
那些成功的人,总有一个自己坚定不移地相信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积蓄着能量,才能够不被困难和挫折吓到,在这个艰苦跋涉的旅途中从一而终地坚持下去本就是一种成功。
史铁生曾自嘲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他的笑谈,在旁人看来却异常心酸。但他不以为然,内心宁静,早已彻底看透了生死,生病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另一种体验罢了,况且“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世界是美好与未知的,世界也是无趣与必然的。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去创造美,去获取快乐。“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英雄话题写作素材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我们必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开阔水域、扬帆万里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