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真题山东(初三语文中考真题卷山东)

初三语文试卷真题山东(初三语文中考真题卷山东)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5:04:15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缥碧(piǎo) 翘首(qiào) 骤雨(zhòu) 振聋发聩(kuì)

B. 酒肆(sì) 瞥见(piē) 侏儒(rŭ) 千转不穷(zhuǎn)

C. 杀戮(lù) 悄然(qiǎo) 诘责(jié) 筋疲力尽(jīn)

D. 锃亮(zhèng) 滞留(zhì) 蒙昧(mèi) 潜滋暗长(qián)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一项是( )

A. 琐屑 遁行 禁锢 粗制烂造 B. 桅杆 私塾 拨款 不辍劳作

C. 劳碌 燥热 泻气 百手起家 D. 慰勉 猝然 鲜腴 暗然失色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恰当一项是( )

A. 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B. 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C. 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4.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必须暗含在主体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综合性学习(8分)

5. 学习了新闻单元,同学们探究新闻的热情高涨,班级举行了“新闻你我,心系天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 新闻动态视野】

5月8日下午3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福建舰将按既定计划开展后续试验工作。

(1)活动开始,同学搜集到了以上材料,请你阅读材料,给材料加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活动二 优秀人物采风】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宇航员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三名宇航员中,有个面孔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航天员邓清明。今年56岁的邓清明,是我国第一批航天人,曾三次进入飞天备选名单,可每次又与飞天梦擦肩而过。庆幸的是,邓清明从未放弃过飞天梦,并一直坚持训练。这次,他终于圆梦。他走出舱时说:“回到地球的怀抱,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这么多亲人,我非常高兴,非常幸福。25年的飞天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梦想的力量,更加相信坚持的力量,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邓清明坚守的日日夜夜,有果敢和坚毅,有期待和梦想,也有一次次的失落与煎熬,但是梦想的力量,让他坚持下来,终在56岁飞天归来。

(2)活动中,同学们准备进行一次模拟采访。上面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航天员邓清明的信息,假如你有幸能够采访到航天员邓清明,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问题?

我的采访:_____

活动三 经典品读助力】

(3)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为了下一步的新闻评论能顺利进行,一起将阅读经典的收获作为铺垫,请你也一起参与。

我第二次见他正当傍晚时候,他正光着头在街上散步,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一边热切地做着手势。我认不出是他,直到人家指出时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散步。他和红军战士没什么两样,所有的只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包括两套棉制的制服。

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人名)本选段出自经典__________(书名)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品质。

诗歌鉴赏(10分)

6. 小文在学完古诗文后,制作了一份古诗札记,请你协助他完成整理。

【诗句积累】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诗句品析】

方法一:循象探情

(4)刘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松柏在冰雪中常年傲然挺立的形象,以此鼓励堂弟坚守志向。

(5)白居易描绘衔泥筑巢的莺和燕,生动形象地展现春天一派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寻典悟情

(6)《野望》中诗人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孤独无依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黄鹤楼》一诗借用神话,表达时光飞逝,世事茫茫之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从A、B中选择一处,运用小文总结的阅读方法,帮助他完成诗歌赏析。

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A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山城半出,烟生南浦①树将微。

定知羽客②无因见,空使含情对B落晖。

【注释】①南浦:南面的水边。②羽客:这里指仙人。

二、文言文阅读(8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一项是( )

A. 空乏其身 (使……财资缺乏) B. 人恒过(过错、过失)

C. 而后喻(了解、明白) D. 病虽愈(即使)

9. 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后作 病复作

B. 入则无法家拂士 则不可救矣

C. 故天将降大任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D. 然后能改 然朕日慎一日

10. 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一开头运用举例论证,论述了一个人虽身处逆境,但经受磨炼之后,终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的道理。乙文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则论述了一个国家虽然强大,但仍要“居安思危”的道理。

B. 甲文第二段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C. 乙文中的“朕”与“陛下”都是对封建帝王的称呼,“朕”是皇帝的自称,“陛下”是其他人当面直接对皇帝的称呼。

D. 乙文魏征不以“内外治安”为喜,而以“陛下居安思危”为喜。

11. 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5分)

阅读《回忆陈寅恪先生》,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①。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作者:季羡林。有删改)

【注释】①堂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12. 本文写了有关陈寅恪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 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文章却用大量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 文中的陈寅恪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6. 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17分)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大隐富春江

魏楷容

①乘一叶扁舟,看两岸群山绵绵,于富春江上,迎四月东风,咏盛世华幸。“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如果,一条大江,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如果,一片山水,就是天然的隐居地,那么它只能是富春江。

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此,赋予了富春江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③遥想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作为刘秀青年时期的同窗好友严子陵,积极帮助刘秀起兵,历经十余年卓越斗争,刘秀重建河山,意欲重用严子陵。但严子陵不慕仕途,不事权贵,隐居富春山,坚辞不出,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只留下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山高水长。严子陵,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一生耕钓归隐,阅尽世事沧桑,看透滚滚红尘。

④江水泱泱,群山茫茫。富春江,全长一百多公里,如同一把古琴镶嵌在两岸的山峦之间。船行其境,山水屏风里。富春江畔的山,舒缓平和;富春江碧水迢迢,涤荡人心。吴均游富春山水,领略自然之美,抒己高志。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热衷或苦恼于功名利禄的芸芸众生,游富春江,会打开胸襟,顿悟世俗之扰。人生,不过百年,如一场春梦,繁华终归落寂,何不沉醉画中之境。

⑤六百多年前,一位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老者来到了富春江畔,在此隐居多年,创作了“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旷世之作,冠绝古今。山水,烟云变幻;林木,随风摇曳;激流,奔腾不息;渔夫,怡然自得……观《富春山居图》,人随景移,处处皆景,近景峰峦水色疏密有致,远景重山起伏群峰竞秀。山水之间,渔夫、樵夫、读书人无不恬静惬意。这样的画面,也许正是黄公望心中的理想境界,洒脱、豁达、自然、超脱,不问红尘纷扰事,只做青山绿水间的大隐之人。黄公望年轻时曾做过地方小吏,后因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从此不问政事,醉情于山水,入道隐居,倾心水墨。

⑥“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似繁华落尽、万物苍茫的富春江景。后因几经易手,“焚画殉葬”而被烧为两段,前半卷是剩山图,后半卷是无用师卷,但丝毫不影响其作品成为无价之宝。也许,正是黄公望把他特有的随缘自适、看透功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浸染于《富春山居图》中,才使得此画经久不衰,回味无穷,举世无双。

⑦观滴水而见沧海,由尺幅而现千里。从严子陵“不事权贵”到吴均“归隐山水”,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江,始终是他们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也许,你的人生路荆棘丛生:也许,你的人生路麦穗金黄。面对这一江春水,请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功名利禄化作过眼云烟,不在意,放得下,开胸襟,山水之间自有内心宁静平和之处。

(选自《行走山水间,回望来时路》,有删改)

小语在阅读本文后,打算集结班上的文学爱好者,将本文拍成微视频,放在班级的公众号里,请和她一起,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梳内容

17. 视频组打算以“富春江”为线索,选取文中人物,展现流淌千年的文人情怀。请参照示例,帮小语完成内容梳理。

【任务二】品文字

18. 视频组安排小语负责文字品读,请按具体要求完成下面文句的赏析和理解。

富春江,全长一百多公里,如同一把古琴镶嵌在两岸的山峦之间。

(1)请从比喻的角度品析。

(2)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加点词“镶嵌”的含义。

19. 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句的作用。

如果,一条大江,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如果,一片山水,就是天然的隐居地,那么它只能是富春江。

【任务三】录旁白

20. 小语和小文在为该视频录制旁白的时候,因为下面这句话产生了语速处理上的争议:山水,烟云变幻;林木,随风摇曳;激流,奔腾不息;渔夫,怡然自得…

小语:我觉得这句话应该一直慢读,而且越来越慢。

小文:我不赞同你的看法。我觉得“激流,奔腾不息”这一分句语速应该要①_________________。因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你说得有道理。那其他几个分句如何处理呢?

小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好的,那咱们就按照你的设计来朗读。

【任务四】选背景

21. 该摄制组打算给这部微视频配背景音乐,下面哪首曲子更合适?请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阐述选择它的理由。

A《义勇军进行曲》 B.《命运交响曲》 C.《高山流水》

我选择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2. 请以《触动我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雄伟壮观的山脉、泠泠作响的溪流是风景;车水马龙的城市、静谧祥和的乡村是风景;辛勤劳作的双手、无私奉献的背影是风景……有哪处风景曾进入了你的视野,触动过你的心灵呢?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