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小升初语文试卷真题2024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2024人教版)

徐州市小升初语文试卷真题2024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2024人教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1:27:29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欲穷千里目,______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晏殊《浣溪沙》中“ ______,______ ”运用对偶手法,真挚自然地表现出伤春惜春、感叹年华易逝的心境。

(4)体育中考前,老师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 ______, ______ ”鼓励大家;考试中,小徐看到小州奔跑迅速,不由得联想起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 ______ ,______ ”;考试后,面对得失,老师告诉大家要“ ______ ,______ ”(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2、你准备应聘徐州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小徐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文字考考你。(12分)

通过考古,采撷大地深处的文明碎片,寻找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可以找到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将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将城下城的碎片拼凑成画,徐州的文化底色由此A( )。史河流韵、天工汉玉、俑秀凝华、金戈铁马……展示在徐州博物馆的一件件徐州出土文物,带着遥远时光的故事,成为独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丰厚徐州的底yùn( )。尘封于徐州大地的一个个考古遗址,记录古城坚韧成长的过去,yùn( )育B( )的人文精神。这些由过去流向现在的历史见证,在时代的前行中,滋养徐州的未来。______,______,______,伴随城市更新的铿锵足音,徐州正以文铸魂、以文塑城。在文化强市的化蝶之旅中,徐州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

(1)文中有两个同音字,小徐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2)小徐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你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2分)

A.鲜亮 鲜艳 B.息息相关 生生不息

(3)小徐抄写横线处三个短句时打乱了顺序,请你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树立时代新风 ②保护千年文脉 ③培厚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小徐把画线的句子抄成了病句,请你修改过来。(2分)

(5)如果你应聘成功,小徐打算送你一副对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3分)

A.采文明碎片,寻文化之根

B.天工汉玉说往事,城市更新足音留

C.讲古彭古事,谱新城新篇

D.忆往昔史河流韵,看今朝培根铸魂

二、阅读(55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下面3-7题。

【甲】孝烈将军传

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名木兰,毫之谯人也。时方征辽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①,慨然代行。服甲胄,鞬橐②操戈,跃马而往。历一纪③,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④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谯,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成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之见也。遂以事闻于朝,召赴阙。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纳诸宫中,对曰:“臣无媲⑤君之礼。”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土人立庙岁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其生辰云

(选自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騃(ái):痴愚的样子。②鞬橐(jiān gāo):盛弓矢的器具。③纪:十二年为一纪。④除:任命,授职。⑤媲:匹配。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潮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丙】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堆上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西汉人,为解国家之急而自愿出塞和亲。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土 人 立 庙 岁 以 四 月 八 日 致 祭 盖 其 生 辰 云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帝方恣酒色,之 数建

B.可汗点兵 后倾覆

C.而益精 木兰无

D.黑山 已失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

(2)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6、请对【丙】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作简要赏析。(3分)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丙】三段文字都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传奇故事,对木兰战场作战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详尽的描述。

B.与【乙】文相比,【甲】文木兰形象更丰满,不仅有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不仅有正面描写,还有同行者、帝、土人的衬托。

C.【甲】文和【丙】诗创作时代不同,体裁也不一样,但都体现了木兰生前的不平凡及死后人们对她的纪念。

D.【丙】诗后两句既表现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又表现了木兰对同样是女性、同样为国分忧的王昭君的敬慕之情。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1题。(11分)

材料一:

①近年来,一大批乡村赛事备受关注。红红火火的乡村体育,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文体享受,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体育元素。

②2023年6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在全国培育100项以上‘最美乡村体育赛事’”。

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拓展思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发展乡村体育,要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来,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得到改善。随着人们的健身需求不断增长,农村健身场地设施还要从“有”向“优”转变。同时,需聚焦重点人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⑤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应植根于当地文化背景和资源禀赋。从广西的“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锡尼河杯”足球赛,再到宁夏西海固的乡村篮球赛,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为乡村发展集聚更多能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6日)

材料二:

①在江苏沛县,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发源于沛县鹿楼镇七堡村和八堡村的“村界杯”农民足球赛远近闻名。今年春节期间,来自江苏省和周边省份的46支球队、1000余名运动员进行了23场比拼,每天吸引上万名观众,氛围十分火热。

②球门横梁上挂着钢盆,立柱外散落着鸡鸭。随着中场哨声响起,不少观众迅速来到球门前,排起长队,等待参加“趣味射门”活动。只要踢中钢盆,就可以挑选一只家禽带回家。“趣味射门”是“村界杯”比赛中场休息时的保留项目,深受观众喜爱。

③如何提升和丰富赛事体验?村赛组织者颇费心思。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环。2019年,在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帮助下,七堡村和八堡村利用村里一块废弃用地建成了一个标准足球场,自此村民有了正规的比赛场地,球场上的足球赛也从此固定下来。

④在赛事规则方面,“村界杯”也因地制宜,推出很多特色做法。协会根据村民体力特点,合理修改队员上下场、中场休息时间等具体规则。

⑤营造赛事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在“村界杯”球场入口处,精心设计的立牌吸引了不少观众争相“打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26日)

材料三:

“村界杯”比赛日程表

日期

轮次

组别

开始时间

比赛队

4月30日

壮年

9:30

七八堡—连云港

10:30

枣庄一泉山区

青年

13:30

贾汪区—七八堡

15:30

海州区—丰县

5月1日

壮年

9:30

七八堡—泉山区

10:30

连云港—枣庄

青年

13:30

贾汪区—丰县

15:30

七八堡—海州区

(选自扬子晚报网,有删改)

8、材料一在画线句这个总论点之后,又提出了哪些分论点?(3分)

9、材料一和材料二多次提到了“因地制宜”,请你说说“村界杯”是如何因地制宜的。(3分)

10、如果小徐想看“村界杯”5月1日青年组第一场比赛,请你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把该场比赛的详尽信息告诉他。(3分)

小徐,你想看的是 的比赛。

11、“村界杯”如果参选“最美乡村体育赛事”,请你参照示例拟写一句参选口号。(2分)

示例:乐享村界杯,出彩中国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8分)

永不凋落的红叶 马苓军

①周末,邀几个朋友乘公交车到后山看红叶。A.透过车窗向外望,秋景极好,阳光透过树枝缝隙照进来,变成一束束光柱和光环,在车内闪着斑驳的光,让人感到温馨

②在出城的最后一个站台上,一个看上去十多岁的小女孩上了车。小女孩扎着小辫子,用红绸缎扎着发结,她穿白褂、红裙,一个简易白布包挂在胸前。包里装着一件东西,从凸显的轮廓上看,好像是一个小日记本。上车后,小女孩用一只手捂着白布兜里的东西不松手。

③车内没有空座,小女孩慢慢来到我的座位旁,一只手扶着座位扶把,一只手还是捂着白布包里的东西。我起身,空出一个小地方,示意小女孩坐。她看我一眼,有礼貌地摇一摇头,仍站在那里,未动。

④时令已至深秋,车窗外的山已不是青色,而是一片片火红……

⑤这小女孩从哪来的?她要到哪里去?我不禁担起心来,问小女孩:“你的家人呢?”小女孩看看我,摇摇头,没有说话。“家里大人心可真大!也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来!”我有些无奈地说。

⑥“我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我妈妈是医生,她最近下乡照顾病人回不来。”小女孩说。

⑦“你要到哪里去?”我问。“再过两站就到了,去青石峪!”小女孩说。

⑧“你到那里走亲戚吗?”我问。小女孩没有马上回答,过了一会儿说:“看我爸爸。”她低下头,用手抚摸着兜里的东西,然后抬起脸,望着车外。

⑨同行的一位妇女长出一口气说:“原来是去看爸爸。想爸爸了吧?”小女孩点点头:“我想把学习情况向爸爸说说。”她从白布兜里掏出一直捂着的东西,我没猜错:那是个日记本。小女孩翻了翻日记本说:“这是我每天写的日记,让爸爸看看。上个月我被学校评为了‘三好学生’。”“多好的孩子!”那个妇女夸道。周围的人对小女孩也七嘴八舌夸个不停。

⑩“到青石峪,你爸爸会接你吗?”我问了一句。小女孩怔住了,她看了看我,突然流下泪来。我不知所措地说:“小姑娘,你怎么啦?”她抬起水汪汪的眼睛,对我说:“我想爸爸啦!”我松了口气。那个妇女帮她擦了擦眼泪说:“多长时间没见爸爸了?”“一年多了。”小女孩说。“时间是挺长了。别难过,一会儿到了站,你爸爸会来接你的。”我说。

⑪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爸爸不会来接我的,他是警察……他牺牲了……爸爸就埋在青石峪山上。”车内骤然静默起来……

⑫那位妇女一把抱住小女孩:“好孩子不哭,你爸爸是英雄。”车停了下来,司机匆匆走过来,掏出自己的名片说:“想爸爸了就打电话告诉我,叔叔接你!”小女孩停止了哭泣说:“妈妈告诉我要坚强!让我不哭!”此刻,我眼眶湿润了,扭过头去,看车窗外的阳光。

⑬小女孩下车,我们也下了车。我们几个人没有到后山看红叶,而是陪着小女孩去看她爸爸。小女孩下车没走多远,有两个巡逻民警认出了她,她跟着他们向山上走去。小女孩爸爸埋在半山坡上,周围是一片片松柏。她跑了过去,边哭边喊:“爸爸!我想您了……”

⑭我用蒙眬的泪眼望着山上的红叶,感慨道:“这红叶真红……”

⑮小女孩边抹泪边向爸爸倾诉着……

⑯B.泪水在我眼睛里猛地打着转儿,唰啦一下子流了出来,滴落在台阶上的一片红叶上,红叶慢慢被泪水打湿了,一片又一片……

⑰下山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台阶上,几枚红叶在风中轻轻地飘着,飘着。小女孩手里多了一枚红叶,我们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一枚红叶。那是心中的红叶,永远记住,永远陪伴……

(选自《齐鲁晚报》2023年4月4日,有删改)

小徐想把这篇文章拍成微电影,请你担任文学顾问。

12、小徐拍摄前根据故事发展梳理了“我”的心情变化,请你结合第⑤—⑫段内容帮助完善。(3分)

13、小徐认为小女孩的日记本是拍摄中的重要道具,请你分析文中日记本的作用。(2分)

14、你建议把A、B两处画线句拍成特写镜头,小徐请你分别解释原因。(6分)

15、塑造小女孩的形象离不开“我”、妇女、司机、巡警等次要角色,小徐请你说说为什么。(3分)

16、小徐想仍以文章标题为微电影命名,请你谈谈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好在哪里。(4分)

(四)名著阅读(9分)

班级举行“读名著·谈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分享成果。

17、读《红星照耀中国》,你发现毛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等;读《朝花夕拾》,你发现鲁迅喜欢读《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发现保尔喜欢读《 》。(2分)

18、请你结合下面《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的文字和插图,说说读书给穷人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

①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开始朗读短句,就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②“这是什么?”

③“这是红旗。”

④“这是谁?”

⑤“这是一个穷人。”

⑥“什么是红旗?”

⑦“红旗是红军的旗。”

⑧“什么是红军?”

⑨“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⑩“穷人也要读书”

19、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在关注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斯诺提供的近50幅珍贵插图。请你简要探究该书中插图的作用。(4分)

三、作文(63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歌里唱道:“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辙,本义是车轮轧出的痕迹。

世上深深浅浅、曲曲直直的“辙印”,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