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2021,南京改编)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春芽破土,雏鸟新啼,自然之趣令我们喜出望外;殷殷嘱托,絮絮叮咛,家人之爱使我们柔情满怀;璀璨银河,深邃星空,宇宙之奇引我们yì xiǎng tiān kāi① ;山河日新,英雄辈出,时代之歌更让我们心潮péng pài② ……万千的情思汇聚,融合,将化作我们漫漫成长路上的点点精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奥秘的钥匙,一个字、一个读音都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
B.脱口秀节目往往聚焦社会热门话题,参与嘉宾常常以犀利的言辞或辩论交锋亮出观点。
C.伴随着气冲斗牛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D.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人心,各地群众在接种点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接种疫苗。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⑤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观沧海》中用“ , ”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
⑧“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一句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见谅”属于谦辞,“惠存”“垂询”“贵庚”属于敬辞。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D.《列夫·托尔斯泰》和《伟大的悲剧》都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2021,成都改编)名著阅读
6.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下面所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与保尔相关的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与瓦西里神父作对 B.和队员们筑路
C.对丽达产生误会 D.舍身救朱赫来
7.相似的情节设置,常出现在不同小说中。同是女性为了“尊严”的“出走”,《简·爱》与《儒林外史》中相似的情节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阅读体验,加以简要概括。(2分)
(二)现代文阅读
(2021,自贡改编)壶魂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身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溢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霭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⑪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⑫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⑬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⑭“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⑮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试……”
⑯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⑰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⑱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
⑲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他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
⑳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蟋蟀鸣秋壶”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形象。
B.第④~⑥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蟋蟀鸣秋壶的精美绝伦。
C.第⑨段采用插叙,交代高善斋的富有及爱好,为后文把壶卖给了洋人做铺垫。
D.第⑩段对雅厢室内外环境的描写,为高善斋和王稽的交谈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9.赏析文中第⑯段画线的句子。(4分)
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
10.下列对本文结尾段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交代了故事最终结局。
B.首尾呼应,使故事情节完整。
C.高善斋和蟋蟀鸣秋壶一起失踪说明高善斋忠贞爱国,不做外国人和金钱的奴隶。
D.给开头提到的蟋蟀鸣秋壶和人物形象留下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回味。
11.以下是张馨同学在读完这篇小说后对王稽形象的感悟,请你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庚子年间,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民情激愤。“扶清灭洋”运动兴起,王稽在自己的领域中坚守,德达天下,艺惊世人。他技艺高超,仿制的蟋蟀鸣秋壶形神兼备;他痴迷艺术,仿制师公作品可以通宵达旦;他忠贞爱国,坚决不把自己的作品卖给洋人。他艺小精研,位卑爱国,令人敬服。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做一个品德高尚、追求卓越的人,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分析】本文写王稽在高善斋家见到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念念不忘;高善斋邀请王稽仿制一壶,王稽精心研究,仿制品形神兼备;当高善斋提出要制壶卖给洋人时,王稽巧妙推托,从此失踪。本文赞颂了王稽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位卑爱国的工匠精神。
(2021,襄阳改编)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以下几种用途:一是借景;二是框景;三是对景;四是漏景,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2.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4分)
13.本文第⑦段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
B.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D.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4分)
(三)古诗文阅读
师说(节选)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①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②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注释】①出:超越,胜过。②下:低于,此处指不如。
16.文字叙述了关于向老师学习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有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疑惑就不能解决。
B.圣人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们善于请教学习。
C.现在有的人不向别人请教,是因为没有疑惑了。
D.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
17.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孰能无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是故无贵无贱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而耻学于师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①浮前浦②,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②浦:水边。
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B.颔联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画面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C.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
D.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20.(2021,张家界)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4分)
(1)画面提示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 , 。 |
(2)情感指导 | 诗人情感: |
四、语言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黔剧原称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黔剧是把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20世纪60年代被正式命名。
21.近期,贵州某学校对该校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黔剧的问卷调查。请根据下表信息,简要说说学生对黔剧的了解情况。要求信息完整、顺序合理。(5分)
进入剧场观剧次数 | 所占比例 | 是否了解黔剧 | 所占比例 |
很多次 | 6.7% | 非常了解 | 12.8% |
偶尔一次 | 57.8% | 知道一点 | 22.2% |
从来没有 | 35.5% | 不了解 | 65% |
22.学校记者站的小记者采访了黔剧表演者,请根据下面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注意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得体。(4分)
小记者:“ ”
表演者:“黔剧唱腔清丽婉转,吸收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用贵州方言演唱,其声、韵、调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小记者:“ ”
表演者:“要想把黔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必须创新,所以我们在唱腔上进行革新,运用高科技打造舞台,用更贴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方式来宣传黔剧。”
23.下面这则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共有三处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征稿启事
为了响应“了解地方文化,走进贵州黔剧”的号召,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我校文学社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剧本。字数在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文学社编辑部。
此致
敬礼
校文学社编辑部
2022年5月21日
五、写作能力(60分)
24.人想要成长就要见世面。《现代汉语词典》对“见世面”的解释:在外经历各种事情,熟悉各种情况。关于“见世面”,你有怎样的经历?获得过怎样的感悟?你理解的“世面”是什么?如何做到“见”?
请以“见世面”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什么是“世面”。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见”的过程,突出“见”的状态。
(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贵阳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预测卷(一)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2021,南京改编)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春芽破土,雏鸟新啼,自然之趣令我们喜出望外;殷殷嘱托,絮絮叮咛,家人之爱使我们柔情满怀;璀璨银河,深邃星空,宇宙之奇引我们yì xiǎng tiān kāi①异想天开;山河日新,英雄辈出,时代之歌更让我们心潮péng pài②澎湃……万千的情思汇聚,融合,将化作我们漫漫成长路上的点点精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汉字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奥秘的钥匙,一个字、一个读音都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
B.脱口秀节目往往聚焦社会热门话题,参与嘉宾常常以犀利的言辞或辩论交锋亮出观点。
C.伴随着气冲斗牛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D.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人心,各地群众在接种点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接种疫苗。
【解析】“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⑤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观沧海》中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
⑧“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见谅”属于谦辞,“惠存”“垂询”“贵庚”属于敬辞。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D.《列夫·托尔斯泰》和《伟大的悲剧》都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
【解析】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2021,成都改编)名著阅读
6.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下面所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与保尔相关的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B )(3分)
A.与瓦西里神父作对 B.和队员们筑路
C.对丽达产生误会 D.舍身救朱赫来
【解析】“和队员们筑路”时,保尔承受了极端恶劣环境中伤病的煎熬,对共产主义信念愈加坚定,所以能印证“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A、C、D项体现不出这一观点。
7.相似的情节设置,常出现在不同小说中。同是女性为了“尊严”的“出走”,《简·爱》与《儒林外史》中相似的情节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阅读体验,加以简要概括。(2分)
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从桑菲尔德庄园出走;沈琼枝不甘被骗而从扬州宋家偷跑。
(二)现代文阅读
(2021,自贡改编)壶魂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身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豳bīn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溢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霭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⑪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⑫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⑬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⑭“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⑮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试……”
⑯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⑰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⑱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
⑲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他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
⑳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蟋蟀鸣秋壶”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形象。
B.第④~⑥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蟋蟀鸣秋壶的精美绝伦。
C.第⑨段采用插叙,交代高善斋的富有及爱好,为后文把壶卖给了洋人做铺垫。
D.第⑩段对雅厢室内外环境的描写,为高善斋和王稽的交谈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解析】从第⑨段的“高善斋……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第⑫段的“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第⑭段的“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及第⑲段的“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可以看出,高善斋并不打算把真壶卖给洋人,真壶他自己收藏,他想卖的是王稽的仿制品;后文第段“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也没有明确他把壶卖给了洋人,因此“为后文把壶卖给了洋人做铺垫”表述不正确。
9.赏析文中第⑯段画线的句子。(4分)
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运用肖像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王稽仿制壶的辛苦与忘我,表现了他对蟋蟀鸣秋壶、对紫砂艺术的痴迷。
10.下列对本文结尾段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交代了故事最终结局。
B.首尾呼应,使故事情节完整。
C.高善斋和蟋蟀鸣秋壶一起失踪说明高善斋忠贞爱国,不做外国人和金钱的奴隶。
D.给开头提到的蟋蟀鸣秋壶和人物形象留下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回味。
【解析】结尾段没有明确他是否把壶卖给了洋人。
11.以下是张馨同学在读完这篇小说后对王稽形象的感悟,请你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庚子年间,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民情激愤。“扶清灭洋”运动兴起,王稽在自己的领域中坚守,德达天下,艺惊世人。他技艺高超,仿制的蟋蟀鸣秋壶形神兼备;他痴迷艺术,仿制师公作品可以通宵达旦;他忠贞爱国,坚决不把自己的作品卖给洋人。他艺小精研,位卑爱国,令人敬服。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做一个品德高尚、追求卓越的人,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2021,襄阳改编)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以下几种用途:一是借景;二是框景;三是对景;四是漏景,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选文有改动)
12.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4分)
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
13.本文第⑦段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
B.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D.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
【解析】“说明语言平实、准确”表述错误,诗句的引用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文中只是表述“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并未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4分)
本文开头两段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园林中的窗;接着重点说明窗除了功能之用,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最后两段加以总结,突出了窗所蕴含的诗意和哲学思想。
(三)古诗文阅读
师说(节选)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①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②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注释】①出:超越,胜过。②下:低于,此处指不如。
16.文字叙述了关于向老师学习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3分)
A.有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疑惑就不能解决。
B.圣人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们善于请教学习。
C.现在有的人不向别人请教,是因为没有疑惑了。
D.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
【解析】由文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可知,圣人都有疑惑,普通人就更是如此了。
17.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师说》中写面对疑惑,一定要向老师请教、解决疑惑。不管年龄的大小,只要说得有道理,那就是老师。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
A.孰能无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1.疑问代词。谁。 2.疑问代词。哪个(表示选择)。 3.疑问代词。什么。
B.是故无贵无贱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而耻学于师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解析】A.谁/跟“与”连用,表示比较,与……相比怎么样;B.因为/学过的知识;C.教授/接受;D.均为介词,引出对象,向。
【参考译文】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能解决了。
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就在那里。
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那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①浮前浦②,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②浦:水边。
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首联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B.颔联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画面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C.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
D.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尾联没有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好风日”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
20.(2021,张家界)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4分)
(1)画面提示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A(或B),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即可)。 |
(2)情感指导 | 诗人情感:表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之情,对汉江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四、语言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黔剧原称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黔剧是把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20世纪60年代被正式命名。
21.近期,贵州某学校对该校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黔剧的问卷调查。请根据下表信息,简要说说学生对黔剧的了解情况。要求信息完整、顺序合理。(5分)
进入剧场观剧次数 | 所占比例 | 是否了解黔剧 | 所占比例 |
很多次 | 6.7% | 非常了解 | 12.8% |
偶尔一次 | 57.8% | 知道一点 | 22.2% |
从来没有 | 35.5% | 不了解 | 65% |
该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进入过剧场观剧,但绝大多数学生对黔剧缺乏了解。
22.学校记者站的小记者采访了黔剧表演者,请根据下面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注意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得体。(4分)
小记者:“黔剧有什么特点?”
表演者:“黔剧唱腔清丽婉转,吸收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用贵州方言演唱,其声、韵、调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小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黔剧?”
表演者:“要想把黔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必须创新,所以我们在唱腔上进行革新,运用高科技打造舞台,用更贴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方式来宣传黔剧。”
23.下面这则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共有三处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征稿启事
为了响应“了解地方文化,走进贵州黔剧”的号召,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我校文学社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剧本。字数在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文学社编辑部。
此致
敬礼
校文学社编辑部
2022年5月21日
①删掉“此致”“敬礼”;②应写明截稿日期;③在“创作”后面加上“热情”。
五、写作能力(60分)
24.人想要成长就要见世面。《现代汉语词典》对“见世面”的解释:在外经历各种事情,熟悉各种情况。关于“见世面”,你有怎样的经历?获得过怎样的感悟?你理解的“世面”是什么?如何做到“见”?
请以“见世面”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什么是“世面”。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见”的过程,突出“见”的状态。
(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附:范文三篇
这才是真正的野战
杨凌锐
中秋节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和表弟去云上居玩,但是期间的有一个运动让我刻骨铭心,我也不来卖关子了,那就是真人CS。
到了“战场”,我们一秋在教官的教导下知道怎么使用枪了,很简单,也就是“左右左右,上下上下,BABA”。教官带我们熟悉地形时,我与表弟发现了正在比赛的另外小队看着他们一个个乱射和乱跑,根本不像样子。于是我和表弟决定要刷新战绩栏成为第一。
开战
开始了,我和表弟立马蹲下,怕被敌方阻击,一枪毙命,而其他人也十分有经验。一个个讨论起战术起来,突然不远处有“沙沙”的声音,我和表弟一看,有敌人!表弟刚要开火时,我拦住了,说:“让他再走近一点,才击杀。”敌人大概离我们有五米时,我和表弟突然冲出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拿下一个血后,我方热血沸腾,直冲敌阵了,突然队友意识到不对,这时一颗“子弹”飞来……
突围
不料,这是一个圈套,我们五个人小队在墙后躲着敌方的枪林弹雨,而我们大部队还在基地防守,因为如果对方拿掉我们战旗后,我们直接失败。
敌人的包围圈缩小了,我与其它队友都血量过半,在挨几枪就凉了,小队长说:“来,决一死战,”我拿我们的木盾反击,对方被我们的突然反击,打的措手不及,我方观察发现,敌军三分之二在这,而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在留守基地,于是我们发信息给我们主力,让他们直取敌脑,正所谓:“擒贼先擒王!”虽然我们小队正与敌方大队对阵中,但他们似乎以为我们全队都在这,所以不重视基地,于是一直争对我们,慢慢地,我们快没子弹了,而敌军,则手雷都还有很多。突然敌人发起了进攻,吓得我们手忙脚乱。但是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始防守。
现在,我方五人小队只有三个人,而大部份还没有突破,我们十分担心,但敌方在我们的拼死反击下,放慢了速度,但是他们已经到了可以看清楚他们的脸时,后方对方基地播放着被占领的音乐。而敌军现在不肯投降,但是等会我方大部队立马会前来支援我们。
后方响起激烈的枪声,大部队到了,我们这时也开始反击,而这些被我们消磨的敌人,不堪一击,虽然他们垂死抵挡,但是全军覆没也理所当然。
收获
终于我们胜利了,教官说:“这次三十VS三十中,表现十分出色。”虽然我和表弟没登上榜首,但也十分高兴,这次野战让我体会到了当年红军包围时的艰难,这真正的野战,让我体会了战争的味道。927字
八(1) 代安玉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我发现,发现爱是无处不在的。
中秋前夕,我随父母之意到乡下探望外公外婆。因为临时决定,所以出的时间已是傍晚时分,我拿着一大包东西谢绝了爹妈的送行,一个人来到车站。这时的我已是大汗淋漓,汗如雨下,一位老爷爷看见我气喘吁吁地站在树阴下,便拿过一瓶矿泉水和一条凳子给我,然后问:“小姑娘,到哪儿去呀?”我来不及喝下水去就说:“我去外婆家。”
“咳,咳。”
“慢点喝,呛得厉害不嘛?你们现在这些娃儿哪,就是不会照顾自己,你看你这点点,一个人,走哪样外婆家嘛,万一碰到一个坏人怎么办嘛,怪让人担心的。”
“我都已经十四岁了,会照顾自己的,多谢您老人家关心。”
“看到你小姑娘矮巴巴的哩,但也招人喜欢,我觉得你一个走那么远不妥。”
“有好远嘛,就在新寨乡,坐车快得很。”
“不成,不成,我觉得我还是亲自帮你弄辆车来,可靠些。”
“老爷爷,您对我这么好干哪样?”
“哪个叫你太小了麻。”
不一会,老爷爷去找了一辆出租车。
“小姑娘,这辆车,你尽管放心,你是我家侄儿子的,包安全,价钱都给你弄好了,学生仔仔优惠,只要10块,够便宜了。”
老爷爷把我送上了车。
“小姑娘,一定要小心喔,下次不准一个人这样,晓得没有?”
我点了点头,车子已经发动了,我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余晖仍在,白杨树飞快地从我眼前跳过,天空几只白鹭飞过,我的脑子里又出现刚才的画面。
爱,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即使有时是一句责骂,也会是一种爱喔,爱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让我们也拿出我们独一无二的爱,组成爱的大大家庭。658
故乡的小溪,我的最爱
杨雪
我从小在我的外婆家长大,现在对我外婆家的记忆,每当看到外婆家的现状,我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那条满载我梦想的小溪……
小时候,听我外婆说,这条门前的小溪是从大圣礅的暗河里分支然后从我家的后园冒出来绕过小沟流到门前的,说明我们家很幸运呢!
这条小溪没有太多的水,外婆就在门前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小水井,长约两米,宽约一米,
小溪的水就会流到小水井中,直至满才得以溢外。
这条小溪在我的童年有很多的故事。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水井里捉小虾,有时运气好,还可以捉到螃蟹了,不过,我不喜欢螃蟹。因为曾有一次,它死咬着我的手指不放,眼看血流出来了。放入水中才得以解脱,所以,自从那以后,我们捉螃蟹,我都只会看不会捉,但,有时见他们玩得那么开心,也会想说捉螃蟹玩一下。夏天,我们还赖不住热,经常到小溪里游泳,说是游泳还不如说是泡澡,因为小溪只有大约一米深,宽也大约一米,游泳根本施展不开,不过,我们玩得非常开心,秋天,我们会用一张薄薄的纸,不过当然越厚越好,然后编成一只船从水源处,外婆说那个叫做龙眼,就从那里放下船,让船随水流于小水井里,看谁坚持的久,有进船编得大,我还会放一些轻的小东西比如树叶放在船上,让它载着走。还记得,我经常和我哥哥比赛赛船,但我总是输,
不过,有时我会耍一些小阴招把他的船员用水波荡翻或放一些重的东西在他船上,比如石头,冬天,水很冷,外婆不准我们玩水,但我从不会听,常常趁她不在的时候,我张罗小伙伴们到我家门前的小水井前的平滑的大石头上办家家酒,我叫抢着当“妈妈”,因为妈妈负责做饭,那么,我就可以和小亲密接触了,而且,我很喜欢切菜,因为我觉得那好玩,我可以帮它们切成各种形状。我老学我妈妈模样和话语来当这个“妈妈”,当“孩子们”不听话或偷懒时,我就会使劲吼他们,还不忘一边装着打他们手掌。嗬嗬嗬……
哎呀!现在想起来,我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这呀都得归功于那条给我快乐的小溪,还有它妈妈龙眼,它奶奶大圣礅暗河。
后来,外婆家因为要整修房子,把龙眼给填平了,小溪也随着消失了,小水井也干枯了,
我当时还大哭了一场,也恨过外婆一段时间,但毕竟时间长了,伤心减小了。恨意也没有了,不过,我永远都会记得那条小溪,因为我还 再捉一次螃蟹,再捉一次小虾,再游一次泳,再比一次赛,再办一次农家酒……
故乡的小溪,我永远的最爱!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