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一轮分段模拟试题(一)
(六年级上册)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 )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Kuī( )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寻绿叶,追寻繁花,追寻孕育着未来的秘密的果实。
①吮( ) ②kuī( )
1.①shǔn ②窥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②山东以其( )的文化积淀、渊源的血脉流传承载着悠久的中华历史。
③有什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绿色的生存空间,政府( )!
A.沉积 浓重 名正言顺 B.沉积 厚重 责无旁贷 C.积淀 厚重 责无旁贷 D.积淀 浓重 名正言顺
2.C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新完肺炎疫情肆虐,人们只能宅在家里关注新闻动态,大街上几乎万人空巷。
C.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D.当这名盗窃犯登堂入室,准备再次行窃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3.C【解析】A,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所以该成语不合句意。B.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使人轰动的情景。与句意不合,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C,鬼斧神工:意思是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符合句意,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D.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与句意不合,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近1800多个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
B.为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省政府决定在全川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合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四川的知名度。
C.泸州市委市政府将在泸州大剧院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目的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泸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D.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深入分享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大数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4.B
5.填空。(5分)
①《宿建德江》中运用对比的描写方式写景,也同时暗含了诗人淡淡的哀愁的两句诗是:( ),( )。
②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轻松幽默、极度夸张的笔调,视困难如游戏,展示了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 )。
③《淮中晚泊犊头》一诗中,表现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的诗句是:( ),( )。
④《书湖阴先生壁》中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的诗句是:( ),( )。
⑤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5.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⑤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6.名著阅读。(2分)
有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在最前头飞快走着,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胡子是赤金色的,有着一个鸟嘴鼻子和一对绿莹莹的小眼睛。
选段中的“小老头”指的是( ),阅读名著可知“小老头”是一个( )的小市民。
6.阿廖沙的外祖父(卡西林) 凶残暴戾,唯利是图,薄情寡义
7.综合性学习。(5分)
在我国,“礼”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礼’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礼”为会意字,从“示”,从“豐”,豐是行礼之器。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作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发生着改变和调整。如:“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这里的“礼”指的是其本义:( )。而“轻而无礼”中“礼”指的是( )的意思。
(1)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 礼貌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礼”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③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
(2)表示敬意,尊敬; 礼拜,顶礼膜拜; 礼遇,厚待
(3)“礼”行世间
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班级举办“‘礼’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设计一项活动。
示例一:开展讲述古代“礼”的逸闻轶事活动,增广见闻,感受礼仪之邦的魅力。
示例二:开展“‘礼’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探索传承礼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示例三:举办“‘礼’在身边”故事会,赞美生活中对“礼”进行传承的美德美行。
示例四:举行“礼”文化经典朗诵活动,传承经典,弘扬美德。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8.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9.语言角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了阳光酒满水池的景象。第二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而一个“过”字点出时令已经是暮春,一切美好的春景也行将在绵绵春雨中成为过去,留恋惋惜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诗人的推测,为虚写。第四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结构角度:本诗结构紧凑,第一句铺垫,二、三句承接,最后一句画龙点腈。条理清晰,颇具章法。
写法角度:寓情于景一句句写景,一句一景,诗歌的画面感十分突出,作者与朴素的人生哲理、豁达的人生态度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运用对比,将“人家花落尽”与“菜畦蝶来多”相比,尽管春花落尽,且看那蝴蝶翩翩飞舞。描绘出花落之后,生机犹存的美好景象。
(二)(8分)
【甲】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
【乙】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衡①,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注】①讴:唱歌。②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
【参考译文】【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行云都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款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志在流水( ) (2)巍巍乎若太山 ( )
(3)遂辞归 ( ) (4)薛谭乃谢,求反( )
10.(1)心志,情志(2)像 (3)于是,就 (4)同“返”,返回
11.锺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3分)
11.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12这两篇文章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文又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3分)
12.甲文主要从弹奏者与倾听者的角度写音乐;乙文主要从学习唱歌者的角度写音乐的。
(三)(8分)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3.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下面句子写一条批注。(4分)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3.“照耀”一词既写出了花白得如雪,又写出了花与人的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与慰藉、人对花的依赖,巧妙地表达出来,窗前的丁香花见证了作者的写作生活,让作者的文思和梦想更加焕发光彩。(意思对即可)
14.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构上:收束全文,与题目相照应。内容上:作者由丁香结年年都有,联想到生活中的问题亦解不完,而人生正因为有了这些解不完的问题才更加丰富多彩,升华了文章主旨。
(四)(14分)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晴”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80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0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15文章以“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5.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通读全文,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16不能。因为第②段到第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7.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
17.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②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的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③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18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18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五)(16分)
灯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小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白已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来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得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①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已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已,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②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③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⒁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节)
19.小说标题为“灯”,“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3分)
19.蛤蟆鱼的灯是为了诱捕食物,为自己谋利;灯塔的灯是为别人照亮前行的路;而父亲更像一盏明灯,照亮儿子的内心,指引儿子走正确的道路。
20.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0.(1)设置悬念,提出疑问:父亲为什么晚上去钓鱼?引发读者兴趣。(2)引出下文,为父亲抓蛤蟆鱼做铺垫。
21.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下列语句。(6分)
(1)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21.(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及昏暗的环境。
(2)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身影”比成“一座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心中父亲形象的高大、沉稳,表达了小伟因为有父亲这盏“灯”为自己照亮内心所感受到的踏实以及对如山的父爱的感激与深爱。
22.结合文音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22.理解:(1)“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2)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3)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
感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无私奉献的人,不能做自私张扬的人。(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共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徒步之中有“柳暗花明”的诗意,读书之中有“欣然忘食”的诗意,赏菊之中有“欲辨已忘言”的诗意,观舞之中有“珠缨炫转星宿摇”的诗意,登髅之中有“其喜洋洋者矣”的诗意,听雨之中有“应是红肥绿瘦”的诗意……生活不是诗,但生活中有诗。像沙滩上的金子、大海里的珍珠,散落着,隐匿着。只要我们能把那一点点诗找寻出来,体会出来,生活就有了诗的意味:天边的一缕白云,地上的一株小草,牵动了你的目光,留住你匆匆的脚步,于是,你的心头涌出一股暖流……深夜的一盏明灯,桌上的一杯热茶,惹动了你的思绪,唤醒你遗忘的情怀。于是,你的眼前洒下一片月明……请放慢脚步,寻找生活的诗意,细细体会成长途中每一程、每一站的风景。
要求:①以《生活中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作文。②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