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16分)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秋日的济南别有一番风味。九如山上珍藏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站在山颠极目远眺,层林尽染,黄菊绿的山峰绚烂到极致。济西湿地上芒草随风(摇荡/摇曳),斑驳细碎的光影洒落,白鹭(徜徉/徘徊)在草丛间,好似在享受秋日的宁静。晨光中,大明湖波光粼粼,湖水澄澈,宛若美玉;夕阳下,黄河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让人陶醉;夜晚,霓虹与月光交相晖映,(姹紫嫣红/璀璨夺目),济南城的轮廓被华灯描绘。泉城美景(濡养/养育)着一辈又一辈的济南人。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颠 B.澄激(dèng)
C.交相晖映 D.轮廓(kuò)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摇曳 徘徊 姹紫嫣红 濡养
B.摇荡 徘徊 璀璨夺目 养育
C.摇曳 徜徉 璀璨夺目 濡养
D.摇荡 徜徉 姹紫嫣红 养育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宫课堂”在空间站开讲,中国航天员为青少年带来一场栩栩如生的太空科普课。
B.记录全民抗疫感人事迹的电影《在一起》,让观众对全民英雄的看法逐渐茅塞顿开。
C.参加完“献礼二十大”朗诵比赛,他向观众深鞠一躬,展示出彬彬有礼的风度。
D.中国小将庞钰千在2022年射击世锦赛上连摘四金,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处处有考试,只有用心准备,冷静应考,就能从每次检测中受益。
B.央视中秋晚会融入流行元素,以更加年轻化的语言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
C.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D.《语文学习》这本杂志的阅读对象,主要是面对中小学生及语文教师。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4分)
在长征胜利86周年之际,济南市某学校举办“阅读红色经典弘扬革命文化”活动,并对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见图表。请阅读图表,解读信息,给学校提出两条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阅读红色经典。
二、(36分)
课内文言文(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B.妻妾之奉 奉:侍奉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或异二者之为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头运用举例论证,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B.本心,这里指大的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
C.第二段先从正面讲述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接着用万钟的例子从反面进行论证。
D.孟子以说理见长,本文善用精当的排比和精彩的对比,气势充沛,议论犀利。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中统四年,执①阿里不哥②党千余,将置之以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③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汝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年少,而谬膺④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⑤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执:捉拿。②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③甫:刚刚。④膺:担任。⑤有间:不久。
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卿 年 少 何 从 得 老 成 语 汝 此 言 正 与 朕 意 合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臣年少,而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10、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安童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3分)
诗歌阅读(7分)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汉江两岸的城镇。③浦:水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三湘”“九派”写出众水交汇,奔流而出,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
B.颔联“天地外”“有无中”对仗工整,简单几笔勾勒出一种迷茫、无穷无尽的意境。
C.尾联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间接抒发出作者想要大醉于美好的山光水色中的心情。
D.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本诗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之感,画面气韵生动。
12、赏析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中的“浮”“动”的妙处。(4分)
1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逊feng骚”中的“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
B.《醉翁亭记》中曾记述滁人之游,其中“提携”是指弯腰曲背的老人。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古时人们住宅旁边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14、根据原文默写(9分)
(1)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栋楼》)
(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比喻表现人生道路坎坷、仕途艰难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留人心愿的句子是: , 。
三、(7分)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方法分享”活动,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5、你作为小组长代表发言,请你完善小组发言提纲。(4分)
名著阅读方法
16.《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书中的英雄往往重“义”。但他们的“义又有不同的类型,如“有恩必报之义”“急人危难之义”,请结合名著中相关情节(表格中情节除外),对这两种“义”进行分析。(3分)
三、(3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10分)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①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推动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飞花令”就是这个浪潮中飞得最高的一朵浪花。那么飞花令是怎么来的?古人是怎么玩的?今人又有哪些玩法?
②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明清以来,“雅令”中玩得最多的就是飞花令。
③“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按顺序“花”字落在何处,何人便须饮酒,依次相传,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作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说“ ____”,“花”在第三字,这样依次类推,“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则一轮完成,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基本消失了踪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一般回归了。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⑤首先,降低难度门槛,让飞花令大众化。如将规则定为以“飞”单字为主,以“飞”常见字为主,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等,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如此一来,飞花令就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⑥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组合飞花令,类与类的组合,如数字 季节,数字 酒器,颜色 植物等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令,继续新增了花样和难度。
⑦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节奏美、整齐美(参差美)以及抑扬美颇能体现中华诗词的美感。
⑧玩新式飞花令,既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还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文章有删改)
17、文章以“飞花令的前世今生”为题目,有什么作用?(4分)
18、下列关于“飞花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明清以来,人们常玩的“雅令”便是飞花令。
B.飞花令中的“飞花”一词源自韩翃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结合上下文内容,选文第③段的横线处可以填“感时花溅泪”。
D.飞花令自古至今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以时间顺序,介绍不同朝代的酒令游戏,引起下文对飞花令的具体说明。
B.第③段加点词“一般”,表示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段画线句通过作比较突出说明了新时代已降低难度门槛,使飞花令大众化。
D.第④-⑦段运用总——分的结构,介绍新时代对飞花令的三点改造,层次清晰。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21分)
示爱
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
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
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
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
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
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⑮那一刻,我顿悟并深感庆幸!母亲啊,容我即刻出发,还你深深拥抱。
(文章有删改)
20、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5分)
①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 的;
②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 的;
③吃完饭,仍没说,“我”是 的;
④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 的。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⑭段中加点词语。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那一刻,我顿悟并深感庆幸!母亲啊,容我即刻出发,还你深深拥抱”的理解。(5分)
23、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①~④段还用不少笔墨写女儿的表现?(5分)
四、(60分)
24、按要求作文。请以“如沐春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1)D (2)C
2C 3B
4、①学校应加强对红色经典阅读的宣传;②学校可以多开展类似读书分享会、红色经典朗诵会这样的读书活动;③学校要多举办丰富而有创意的阅读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红色经典阅读。
5C 6D 7A
8、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汝此言正与朕意合
9、示例:我还年轻,却担当重任,恐怕四方会产生轻视朝廷的心。
10、示例:安童十三岁时官位就在百官之上,可见他年轻有为;当皇帝问安童如何处置抓到的阿里不哥党羽时,安童认为当前刚平定天下,不能因私仇而造成天下人不服,可见他少年老成;安童因自己年轻而推辞做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可见他谦虚谨慎,思虑周全,不图名利。
11C
12、示例:“浮”浮动、漂浮,“动”是晃动(撼动),汉江两岸的城镇漂浮在水边,波澜起伏,好像连远处的天空随之晃动(好像撼动了远方的天空),描绘出一幅壮阔浩远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汉江美景的喜爱之情(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13B
14、(1)暂凭杯酒长精神 (2)汉文有道恩犹薄 (3)肯将衰朽惜残年(4)溪云初起日沉阁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①太阳②光明(未来、希望、美好生活等)③鲁智深 ④疾恶如仇(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等)
16、示例:武松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体现了他有恩必报的“义”气。宋江杀了阎婆惜后就投奔柴进处避难,柴进二话不说热情招待宋江两兄弟,让他们沐浴更衣并准备丰盛佳肴,体现了急人危难之义。
17、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飞花令;指明了说明内容:飞花令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D 19C
20、①害羞;②别扭;③着急;④紧张
21、①示例: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一进门时母亲热情开心地迎接我(喊我吃饭)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与呵护。
②居然:竟然,出乎意料,突出了我不敢相信母亲又恢复唱歌习惯的惊讶,也突显出我的示爱对母亲心境上的影响。
22、在女儿的影响下,我向母亲示爱后,看到母亲又恢复了边打点菜边唱歌的习惯,那一刻,我突然间明白了:对自己的至爱亲人,不仅要从行动上爱他们,还应该把这种爱用语言传递给对方。作者庆幸自己及时做出了改变,换来了母亲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准备用语言表达爱意,来回报母亲的决心。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23、①~④段写女儿总是自然地向我赞美和示爱,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以及人生的意义。女儿的表现和我自己的表达形成对比,让我省悟到“爱要趁早说出来”,这为下文我向母亲示爱作铺垫。女儿向我示爱,我也学母亲示爱,爱意与温暖在三代人之间传递,深化了文章主题。
24、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