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常见七种题型
一:最难的题与最简单的题——“赏析”题
说赏析题是最难的题是因为提问方式比较“抽象”,不太容易抓住答题要点。
说它是最简单的题是因为此类题型的答题模式是最为固定的,按照“法事情人” 四步走:找到需要赏析的手法,概括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情感,指明人物特点。
答题思路:
(1)读题干,判断题型,明确赏析对象。
(2)罗列答题要点(手法、事件、感情、人物特点)。
(3)根据答题模板准备好答题语言。
二:打碎试试看——“标题相关”题
在做标题作用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标题以词语为单位“打碎”,然后分析每个词语可能涉及的内容、手法、情感和人物品质。标题相关题包括标题含义、标题作用、标题妙处等。
答题思路:
(1)先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标题的表层含义(涉及的事件)。
(2)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和人物品质)答出标题的引申、比喻含义。
(3)如果运用了手法还要指明手法(线索、比喻、象征等)。
(4)答题模板可参考“标题运用了 xxx 的手法,将 xxx 象征/比喻成 xxx,写出了 xxx 表达了 xxx 之情”。
注意:答题时别忘加上“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三:最说不明白的事——“词句理解”题
理解的方式各种各样,到底什么样的“理解”才是考试中需要的“理解”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对于词句理解题而言,同学们需要回答的是词句中包含的“手 法”“事件”“情感”或“人物特点”,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寻找答题点就没有问 题啦。
答题思路:
(1)分析词句中是否运用了某种手法。
(2)指出词句所指向的内容。
(3)写出词句所蕴含的感情或人物品质。
四:为什么影视剧中分手场景总是下雨——环境描写作用题
结合环境描写的以下七个作用,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影视剧中男女主人公一分手 天上就下起了雨。是为分手后的主人公独自在雨中“悲鸣”做铺垫,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还是为了渲染悲伤气氛烘托主人公痛苦的心情?也许都有哦。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为下文做铺垫。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渲染×××气氛。
(6)表现人物×××特点。
(7)深化文章×××主题。
五:很简单的问题不要变得复杂——“人物形象分析题”
此考题多见于小说和叙事性散文中。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应抓住文章中对人物进 行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答题思路:
(1)在题干中圈出关键字,弄清楚分析的人物是谁。
(2)回归原文,逐段找出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和侧 面描写以及这个人所做的事,然后逐一去分析每一种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品 质。
(3)若原文中有一些定性类的词语,如“善良热情”“乐观开朗”等,则圈画出此 类关键词,可以直接摘抄。若没有这类词语,则根据一些描述性语句,整理归纳。
(4)一般而言,人物形象赏析类题目中,人物形象都是比较丰满的,不仅仅只有 一个特点,因此,要多角度、全方位归纳并分条作答。
(5)最后将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按照一定的答题模板组织答案,如“作者运用了XX描写方法 例子 写出了一个XX人 表达了作者对他的XX之情”。
注意:答案一定要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且概括出的内容要与作者的情感和文章 中心保持一致。
六:急不得——“情节梳理”题
情节梳理题并不难,关键是要回到原文慢慢寻找,这个题目需要的是细致与耐心, 考察能力的同时也考察心态。
解题思路:“事”的梳理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画”“找”“仿”:“画”指在题干中画出关键字,确定答题内容,“找”指根据线索词、情感词、 关联词等划分层次,定位原文。“仿”指根据已知空的句式、字数、结构组织答案。
七:不可天马行空——“开放性”题
此种题型虽然没有规定很死板的答题格式,但答题时也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和 内容,不可以天马行空。
解题思路:这一类型的题目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要言之成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 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 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