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998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02:32:16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契和(hé) 教诲(huì) 束缚(fù) 风雪载途(zǎi)

B.烦琐(suǒ) 帐篷(péng) 作揖(zuō) 因地治宜(zhì)

C.劝戒(jiè) 疙瘩(gā) 流盼(liú) 间不容发(jiān)

D.创伤(chuāng) 屏息(bǐng) 滞碍(zhì) 望眼欲穿(chuā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人在制作食物过程中选择和创造了不同的器物。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器具中,发展出繁多的烹饪技艺,烹调着美味。器,让食物有了更好的味道。除了烹饪美食______的器具,中国饮食的多彩,还有许多来自于民间实践中的智慧,这些______丰富了我们的食物,实现了对食物味道完整彻底的______,成为中国饮食器具中最令人______的创造。

A.必备 奇思妙想 体验 惊叹 B.必需 奇思妙想 检验 赞叹

C.必需 与众不同 体验 感叹 D.必备 与众不同 检验 惊讶
3、对语法知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每一次太空出征,总能引来“全民围观”。【a】“高光时刻”频频刷屏的背后,浓缩了无数人的关注与期待。在海南文昌,许多游客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近距离感受发射现场的震撼;在故宫、长城、丽江古城,当中国空间站经过上空,人们定格瞬间、同框合影;在展览馆里,神舟飞船返回舱、天和核心舱模型旁,始终人头攒动;【b】当“神十五”与“神十四”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时,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刷屏“老铁来了”;【c】遨游九天的“天宫”“天和”“天舟”等浪漫名称,更是由载人航天工程向全社会征集而来。
A.加点的“每”是代词,“感受发射现场的震撼”是动宾短语。
B.【a】句中“背后”作主语,“关注与期待”作宾语。
C.加点的“定格”是动词,【c】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b】句有语病,应该将“纷纷”和“在社交平台”互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简·爱》中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
C.《西游记》中孙悟空奔赴瑶池,大吃大喝一顿,酒醉走错了路,将太上老君炼成的五葫芦神丹给吃光了。
D.《艾青诗选》中《向太阳》《我爱这土地》《鱼化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抗战时期的作品。

5.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5分)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3)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5)子曰:“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6题。(3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6、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空间的限制。
B.《别薛华》的颔联既写远行人可能遭受的厄运,又写诗人在人生道路上亲身感受的变故。
C.两首诗在题材上同为送别,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抒发情感,但是两首诗呈现的风格情调却不同。
D.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甲】诗更重在表达乐观的态度,【乙】诗更重在表达别离的痛苦。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记雪月之观(节选)沈周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 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 之以飞遨八表 ,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 ,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 矣。仍归窗间,兀坐 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注释】囿:局限。滉:波动。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浃(jiā):透。栏楯(shūn):栏杆扶手。茫然:迷蒙不明。恍然:模糊不清。呀(xiā):张大了口。眄:看,望。太素:相当于现在的“宇宙”。敷:铺陈。挟:依仗。八表:指极远的地方。汗漫:没有边际的。衰飒:衰落。二鼓:二更天。兀坐:独自端坐。改:更。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
(2)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夜已过二鼓矣 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B.而返其怀 则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C.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 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D.顾所得不亦多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10、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散文,在景物描写中都运用了A的修辞方法,两文都写到了月,写出月具有的共同特点是B(请用自己话概括);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两文抒发的共同情感是C和D。(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上图为硬纸板车票。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都在使用这种车票。车票上有行程信息和座位信息,同时还有“半孩”半价的标志。


上图为纸质条形码车票。1995年左右,纸质车票开始电脑售票,淡粉色“软纸票”取代“纸板票”,车票上印的是一维码(条形码),能显示购买车票的具体车站和窗口信息。(节选自《搜狐网》)

【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吴婷进入铁路,成为一名售票员。那时,售票大厅里人山人海,挤满了等待购票的旅客。吴婷坐在窗口,左右手旁各有1米多高的票箱,里面分有格子,放着提前打印好的硬板车票,售票时吴婷在对应的格子里抽出车票,要几张就得抽几下,最后用机器卡上日期。“那时候卖一张票耗时久,‘拔档’就像体力劳动,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回到家都不愿意说话。”吴婷说,当时出票最快也得3分钟。
1997年,火车票进行改版,“纸板票”被“软纸票”取代。广州火车站的售票员,从“做手工”进阶到“敲键盘”,售票速度极大提升,对于售票员来说是极大地挑战,勤奋好学的吴婷苦练电脑,不懂就问,成为了车间第一批熟练使用新售票系统的职工。1998年春运,一位老伯排到吴婷的窗口,一边点燃烟,一边递上两张皱巴巴的现钞,“我要买一张今天到信阳的票。”吴婷手敲键盘,输入日期、车次,在与老伯核对完票面信息后,点击“确认出票”,不到30秒就出票了。当吴婷把车票和找零的现金递给老伯时,他瞪大了眼睛:“这么快啊,我的烟才刚点燃呢!”老伯开心地接过车票,小心翼翼地揣进外套内层的口袋里,背起行李转身快步离开窗口。“以前那窗口前全是黑压压的人群,2008年进入高铁时代后,有了蓝色磁介质票,并且随着12306网站的使用和市内售票点位的增加,大大缓解了我们售票窗口的压力。”说起铁路发展给自己工作带来的便利,吴婷笑得两眼弯弯。
“同事说以前的硬纸票和红纸票都需要人工检票,每个检票口大概需要8个人同时作业,一趟1000人的列车到站光检票出站就要半个小时。”吴婷无限感慨。
(节选自《中国网》)
就买票而言,过去可能要彻夜排队才能抢购到一张返乡火车票,如今一键即可下单;过去“黄牛”猖獗,现在12306的“候补购票”功能可以更有效匹配旅客需求与余票信息。就检票而言,时下旅客只需刷有效身份证件就可进站上车,整体检票通行耗时缩短1/3以上,避免了车票丢失、挂失补票等问题。2022年,中老铁路昆磨段还推出计次票和定期票两种新型票制,一次购买、一次支付、多次使用,可享受折扣优惠,方便了商务差旅和通勤旅客出行。
(节选自《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如今,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其中,铁路路网以“八纵八横”不断延伸,高铁网以“四纵四横”建成运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0倍,年均增长2.6%。高铁营业总里程3.0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选自《搜狐网》,有改动)
【材料三】
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总结过去经验,未来,在铁路部门和全体交通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路事业必然会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
(节选自《澎湃新闻》)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健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巨变,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一。日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经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循环的大动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节选自《腾讯网》)
11、选出对以上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材料一左图呈现的是一张从内江到九龙坡的硬座硬纸板火车票,车票全价4.70元,旅客需人工检票上车。
B.吴婷是一名铁路售票员,她经历了车票材质一系列的变化,体会到了出票的速度由慢到快的过程。
C.材料运用对比,将买票的使用工具和票检方式进行对比,突出强调科技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捷。
D.2008年进入高铁时代后,蓝色磁介质票的使用、12306网站的使用、市内售票点位的增加,使得售票窗口的压力大大缓解。
12、请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3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车票见证时代变迁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浓烟 徐全庆

①鬼使神差地,老万又来到山脚下。天空一片蔚蓝,山青得还是那样透彻,满山的树哇、草哇都哗哗地摇动着绿莹莹的叶子,仿佛在鼓掌欢迎他的归来。
②这儿是他曾经工作二十多年的地方呢。
③刚来当护林员时,他才二十多岁,眨眼间他就将近五十,由小万变成老万了。时间过得真快呀。老万感叹着,把电动三轮车停在山脚下,一瘸一拐地向山上走。
④一进山,老万就又找到了当护林员的感觉。那时候,每天吃过早饭他就开始巡山,把他管辖的区域跑一遍,就到吃晚饭的时间了。中午呢,没时间回去做饭,只能带些馒头和咸菜。晴天还好,雨天就麻烦了。若是下了雪,巡一遍山就需要几天。
⑤这辛苦就算了,关键是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有人在山脚下烧秸秆,放孔明灯;还有人祖坟在山中,上坟时想烧点纸:偶尔有游客想在山上野炊……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火灾,都要制止。总有一些不理解的人,要吵上一架才能解决问题。若是碰上盗伐树木和盗猎的,就不是吵架的问题了,有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要报警处理。为此,他曾被一个盗猎的报复,门窗和锅碗全被砸烂了。
⑥起初,老万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妻子更不喜欢。特别是儿子上幼儿园后,妻子工作忙,没时间接送儿子,想让他调个工作。他去找领导,领导就叹气:我也想给你换个工作,或者增加个人手,这样你也能照顾照顾家,可咱缺人哪。
⑦领导说的是实情,他知道,只好叹了一口气,回头再做妻子的工作。光做工作有什么用呢,现实中一大堆问题等着他和妻子一起扛,可他却被困在山里打转。
⑧他一遍又一遍地找领导。每次,领导都会许诺,一旦来了新人,你的问题我一定想法解决。
⑨可总也不来新人,他只好一年年地熬着。
⑩渐渐地,老万竟喜欢上这份工作了。山上的草木蓊蓊郁郁的,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全都像儿子满月时的笑脸。随处可见的野果他更喜欢,每次,他把摘的野果带回家,妻子和儿子都非常高兴,当作礼品送人呢。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不时地在他眼前出现,好像是怕他寂寞,陪他巡山呢。
⑪为了它们,这山就要好好巡。老万这样想。
⑫二十多年里,老万管辖的区域没有发生一起火灾。老万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隐患被他提前化解了。他也曾很多次从盗猎者的绳套和捕猎夹中救过野鸡、野兔、麂子。他还记得,给一只麂子包扎好放生时,麂子跑开十几米,居然转身冲他点点头。那一刻,老万决定要巡一辈子山。
⑬可是他做不到了。他的腿在挑水时摔坏了。山上的生活很不方便,尤其是吃水,要到三里外的小溪里去挑。那天刚下过雨,路滑。他一路都小心翼翼,眼看到住处时却滑倒了,他清楚地听到骨头断裂的声音。他的腿就这样瘸了。
⑭巡山自然不行了,组织上就安排他去山下的苗圃。那儿离家近,工作也轻松。别人说他这是因祸得福呢,只有他知道自己有多么遗憾。
⑮他时常不知不觉就溜达到山脚下,又悄悄离开。他怕以前的同事看到他的瘸腿。
⑯老万刻意避开以前的同事,慢慢地向山上走去。这山上的一草一木,还有数不清的小动物,都是他的老朋友呢,他要好好看看它们。
⑰爬到半山腰,就已经汗流浃背了。老万停下来,扶着一根树枝向山下看。他喜欢这样向下看,特别是在山顶时,整座山都在他的视线里,那感觉很惬意。目光巡视到山脚时,老万身子一震,他看到了一股浓烟。
⑱老万环顾一下四周,不见一个人。起火了!他大喊了一句,也没人回应。不能等,现在还只是烟,一旦起了火,后果不堪设想。老万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
⑲没有路,老万也没有时间找路,只能不顾一切地往下冲。手和脸很快被灌木划破了,火辣辣的疼。老万顾不上疼痛,只想着尽快赶到起火的地点。
⑳老万又一次摔倒,人像石头一样向山下滚去。他的腿再一次摔断了。
㉑有一天,老万坐在轮椅上,老婆推着他散步。老婆问,你能不能和我说实话,你这次到底是怎么摔的腿,我不信你是不小心。
㉒老万皱着眉沉思了许久,说,救火。
㉓救火?没听说森林失火呀。老婆说。
㉔所以才不能让别人知道。老万______地说。
㉕老婆更加起劲地追问起来。
㉖摔倒之后他才看清楚,那根本不是浓烟,是很多小飞虫在飞。老万说。
㉗幸好不是失火。老万又补充了一句。
(选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12期,有删改)
13、阅读选文第⑥-㉔ 段的内容,补充下面在横线。(4分)
概括内容: A ; 老万在巡山中化解了很多隐患,爱上了这份工作;老万摔断腿后被安排到苗圃工作,他感到遗憾;B 。
14、选文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选文第⑤段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的内容。(4分)
17、请在第㉔段的空白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2分)
18、选文用“浓烟”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①1961年7月,为调动起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关部门批准试行了一份文件——“科学工作十四条”,明确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文件批准试行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由此可见,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②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强调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国家领导人情真意切的话语,道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声,在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共鸣。
③科技创新急不得。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数据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才能获得,一个公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缜密推演才能得到科学论证,而一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甚至可能需要科学家付出一辈子的心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出现,绝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长时间的投入、长年累月的付出耕耘。遥想当年,“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了原子弹的奥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历经长时间不懈努力后,才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超导专家赵忠贤在发现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之前,伴随他的是无数次的制备、测试、分析、放弃、重新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给科技工作者一个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环境,使他们能潜心攻关,才有可能收获“一鸣惊人”的创新成果。
④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为不必要的表格、检查、评审而奔波的时间多了,投入科研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为无谓的迎来送往、繁文缛节而分神了,进行科技攻关的精力自然也就被分散了。古人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科技创新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探索科学真理的路途往往异常艰辛,从无捷径可走,需要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需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心无旁骛。科学研究里,确实有“灵光一现”,但那往往是长时间专注思考之后的豁然开朗;创新探索中,也确实有“妙手偶得”,但那通常是历经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探索后的厚积薄发。没有专注,哪来突破?缺少坚守,何以创新?保障时间正是要保障科技工作者的专注力。
⑤千方百计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潜心攻关的条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领导人指出:“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当我们寄望科技工作者“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沉下心来搞创新,也要给他们可以静心努力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希望他们能把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同样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韩非子·喻老》中有句话:“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也就是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才有可能期待他们“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⑥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所以把时间还给科技工作者,帮他们“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这既是为科技人员造福,也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添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0、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21、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举例论证

C

得出结论

D

22、下面的事例能做选文的论据吗?说说理由。(3分)
苏炳添的世界里,只有对百米梦想的执念。他一周6天训练,一天4-5小时,跑步前至少1个半小时热身,跑步后1小时的放松。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下,苏炳添成为了世界田径史上首位百米跑进10秒的黄种人。

三、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______牵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春天来了,花园里万木争荣,百花争艳。
这时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顶出污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们看见空地就占,遇到缝隙就钻,妄想称霸整个花园。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鲜花一株株地凋残,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气活现。可是,当它们爬到一棵参天大树底下的时候,却被那粗壮的树干顶住,任凭如何使劲,再也无法向前。
“喂,你是甚么东西,胆敢阻挡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厉声吆喝。
“放心吧!”参天大树巍然屹立,轻蔑地答道,“我是不会和你争的!你抢占的,是脚下狭窄的污地;而我追求的,是头上辽阔的天空。”
要求:①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1)夜吟应觉月光寒 (2)箫鼓追随春社近 (3)推从梁上飞 (4)报君黄金台上意 (5)三军可夺帅也
6C
7、(1)(我)于是添加衣服出门(1分),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1分)。(2)茫无边际的思绪虽然无法/不容易平抑(1分),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1分),我已禁不住赛冷的侵袭(1分)。
8C
9、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10、A比喻 B.皎洁/空明/澄澈/空灵清澈 C和D.欣喜;悲凉;悠闲
【参考译文】
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靠近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呀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11C
12、示例:高铁促进交通变化 交通保障经济发展
13、A老万不喜欢护林员工作,找领导调却没成功。B.老万偷着巡山,发现山下浓烟,内心紧张焦急,滚下山坡,(不顾一切冲下山去救火,)摔断腿。
14、环境(景物)描写,写出天蓝山青草木摇摆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状况晴朗,地点山下,渲染了轻松(愉悦欢快)气氛,烘托了老万(回到山里的)喜悦的心情。
15、交代了老万护林员工作的不被理解和有危险的种种现象/表现了老万工作的不易),交代了老万想要换工作的原因;说明老万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误以为山林着火作铺垫。
16、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万在听到妻子询问腿摔伤的原因时内心的犹豫/矛盾,表现老万的敬业。
17、忸怩/害羞/不好意思/尴尬,因为当了这么多年的护林员,却将看走了眼,说出去丢人,所以不好意思说。
18、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中心,表达对老万一心为公的品质赞扬。
19、保障时间就是保护(科技)创新能力。
20、A.科技创新急不得。 B.解释科技创新急不得的原因。 C.列举邓稼先靠长期积累破译了原子弹的奥秘;屠闳幼靠长时间不懈努力提取出青蒿素;超导专家赵忠贤靠在无数次常年累月的付出发现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事例(邓稼先、屠幼、赵忠贤经过长期耕耘,收获创新成果)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给科技工作者一个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环境,使他们能潜心攻关,才有可能收获“一鸣惊人”的创新成果。
21、用科学工作十四条中规定保障科研人员科研时间的话在科研中起到的重大作用/1961年中央推行文件“科学工作十四条”,保证科技人员搞科研时间,使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2、不能,因为事例侧重论证如何实现梦想,针对的是运动员,而苏炳添的事例也不是创新;而选文针对的对象是科技工作者,所以不能。(所给事例侧重论述运动员坚持训练实现梦想,这个事例不是创新,文章论述保障时间是要保障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保障时间就是保护(科技)创新能力,两者不相符)
23、作文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