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俯瞰赣鄱大地,眼前展现出一片略显粗(guǎng) 而壮丽的景象,我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宛如置身于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那翠绿的山林与碧蓝的湖泊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片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瞰 () (2)guǎng()
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戏,是江西抚州临川区的城市文化符号。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种种努力,让戏韵绵延,持续让临川文化绽放出古今的魅力。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创造 B.开放 C.开发 D.创立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临川文化持续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
B.让临川文化绽放出持续穿越古今的魅力。
C.让临川文化绽放出穿越古今的持续魅力。
D.持续让临川文化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人生自是有诗意。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______,我们只要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姿。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温文尔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意的人生遥不可及 B.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不可即
C.诗意的人生并非触手可及 D.诗意的人生并非唾手可得
6、你班正开展“用语言演绎小说人物性格”这一主题活动,以下对小说人物的演绎和说话语气与教材小说不符的一项是 ( )(2分)
A.甲(演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我就知道这个贼会回来拖累我们的,我们得想个法子,绝对不能让这个流氓、这个无赖再回来吃咱们!”(决绝、厌恶、急切)
B.乙(演绎《故乡》中的少年闰土):“迅哥儿,我们海边可好玩了,你知道吗,在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潮汛一来,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天真、好奇、兴奋)
C.丙(演绎《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你只是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看看你,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讽刺、轻蔑)
D.丁(演绎《三顾茅庐》中的张飞):“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却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来,看他起不起!”(不满、愤怒、嘲讽)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完成 7- 8 题。(4分)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明朝应作断蓬飞。
柳枝词[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九日送别》首句点明登高送别是在蓟州极荒凉、萧瑟之地。
B.《九日送别》后两句用今日之行为与明朝之遭遇对比,给人一种孤独、飘零之苦。
C.《柳枝词》首句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
D.《柳枝词》最后一句化实为虚,把看不见的离恨写成无形的事物。
8、从内容上或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 9-11 题。(10 分)
陆九龄传
陆九龄, 字子寿, 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 闻新博士学黄老①,不事礼法,慨然叹曰:“ 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 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②, 退居临川, 与语大说, 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 翻阅百家, 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 调桂阳军教授, 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 会湖南茶寇剽③ 庐陵,声摇旁郡, 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 郡从众请, 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 文事武, 一也 。士而耻此, 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 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 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曰:“ 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过其门, 必相戒曰:“ 是家射多命中, 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 益修礼学, 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 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尝曰:“ 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 言之激, 适固其意; 少需, 未必不自悟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 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黄老”, 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②有名中朝: 在朝廷里很有名望。③剽:剽掠,抢劫。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语( ) (2)会( ) (3)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遂归家, 从父兄讲学益力。
(2)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曰:“ 是固男子之事也。”
11、第三段体现了陆九龄怎样的教育理念?(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望着夕阳余晖晕染下,呈现着浓浓秋意的山林你不禁想到了王绩《野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7.7级强震。危难面前,土耳其人民和各国救援队同舟共济,携手赈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考在即,为勉励自己不畏困难,勇攀学习高峰,你满怀壮志雄心,将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座右铭贴在课桌上。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15 题。(9分)
虑远而安 王厚明
①诸葛亮有句警世之言:“ 思者虑远, 远虑者安,无虑者危。”这提醒世人不可安于眼前之逸, 只图一时之利,而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备无患的长久之计。
②虑远而安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它能让人擦亮慧眼、洞察本质,也能见微知著、远离祸患。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列子处世低调,“子列子居郑圃, 四十年人无识者”, 但他贫富不移,荣辱不惊,有着“和光同尘”的境界和“宁静致远”的心智。居郑国时,因家中贫穷, 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一家人面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起这件事:“ 列御寇, 是一位贤德有道的人, 居住在您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 传出去恐怕有人会说您不重视贤达的人吧? ”子阳听后觉得有理,就派官吏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说了官员的来意,再三辞谢,执意不接受子阳的馈赐。官吏无奈离去后,列子的妻子气得捶胸埋怨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 可是如今我们却是面黄肌瘦得不成样子。相国子阳给我们送粮食,可是你却死要面子拒不接受,看样子跟着你是命中注定要忍饥挨饿过苦日子的!”
③列子笑着对妻子说:“ 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贤德才给我送吃的, 而是听信别人的话才这样做。今天他能听信别人的话送我食物,明天也会听信别人的话而加罪于我, 所以我不能接受呀。”后来,因为滥用刑罚的子阳民怨太深,百姓果然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④列子不受粟, 并远离不义, 是因为他有见细节而知祸患的眼光。列子虽有饥寒之忧, 却不苟取富贵, 可谓有“见得思义, 见利思害”的虑远之智。
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虑远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预察预判各种不利因素,从而选择周全而长远的应对之策,从这一点而言,不失为一种严谨缜密的能力素养。公元968年,宋真宗即位,陈恕提任户部郎中。宋真宗命令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陈恕评久不报、皇帝催促多次,并派官员责问,陈恕回复说:" 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 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宋真宗了解实情后, 并未责备,反而很赞许他。正是陈恕心系朝政、凡事虑远、善思深察的素质, 颇为宋太宗器重赏识,曾亲自在宫殿立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也被《宋史》称为“能吏之首”。
⑥虑远而安,不仅是人类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生存之道,也是动物界赖以生存的智慧。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叫蚁熊,它生活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为了存活, 每天要吃掉1.6万只蚂蚁。然而令人大为惊叹的是,蚁熊有一种习性: 它吃蚂蚁时绝不斩尽杀绝。当它每刨开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蚁穴时,它只吃其中的一小部分,最多不会超过500只, 对剩下的则不闻不问,只是径自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蚁熊对每一个蚁穴口下留有余地,不涸泽而渔,为的是能保留生生不息的食物,何尝不是一种虑远生存的长久之策呢?
⑦“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虑远是一种眼光, 看清本质,才能放眼未来; 虑远是一种素质, 预知风险, 必然占据主动; 虑远更是一种智慧, 未雨绸缪, 方可防患未然。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虑远而安是一种严谨缜密的能力素养。
B.文章第②--④段列举列子的事例证明了“虑远而安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的分论点。
C.虑远而安是人类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生存之道,动物界没有这种虑远生存的长久之策。
D.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
14、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3分)
A.新中国成立后, 党中央在国家困难时期依然做出优先发展核科研的决定,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从而让新生的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上。
B.巴克斯顿说:“人生如下棋, 深谋远虑者获胜。”
C.小兰同学为能在四年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每天晚上学习到12点才睡觉,她觉得这样的远虑能有效助力高考, 实现理想。
D.每逢冬眠之前,黑熊在秋天大量进食,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就蛰伏洞中,不吃不动, 处于半睡眠状态。
15、试结合本文相关内容以及学习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谈谈你对“虑远而安”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6-17 题。(6分)
生物多样性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从2001年起,“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每年12月29日改至5月22日。
(刊载于2024.5.22)
【材料二】
2024年1月,我国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开展行动的四大优先领域。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代理执行秘书大卫·库珀看来,中国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达成一致的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景是相契合的。
我国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国家层面出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点任务并作出明确部署。在制度体系方面,《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我国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
数据显示,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全国2015-2020年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表明,我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高,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43%以上,首次超过低差等级比例。
(刊载于2024.5.23)
【材料三】
一只水鸟掠过洪泽湖水面,湿地旁的光学监测装置迅速捕捉到这一画面,通过抓取高清摄像头记录下的“尾、足、喙”等细节,经人工智能算法比对后,判断这只水鸟为白鹭,并在终端系统内记录下时间等数据。这一幕场景得益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鸟类AI识别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已在洪泽湖湿地、镇江长江豚类保护湿地进行了搭建与测试。
高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进一步实施保护行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已初步建成科学、全面、长时间序列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王志斌表示:“我们建立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趋势。针对关键生物类群的分布与迁徙特点,我国形成了覆盖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淡水鱼类等多个类群及多种生态系统的专项监测网络。”
其中,依托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31个省区市建立了749个监测样区,获得监测记录180万条,开发了全国监测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积累了长时间、大量的监测数据。中国科学院建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是全球第一个具有完整纬度梯度的森林监测研究网络,包含亚洲最大的鸟类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数据库。
(刊载于2024.5.23)
【材料四】
2024年5月19日,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
5月以来,广州海珠湿地公园、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广州动物园等地已先后开展生物多样性自然观察活动、“獭”的奥秘公益研学活动、“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科普活动、动物故事会《数不清!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等形式,多样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5月期间,荔湾湖公园、海珠湖等多个会场还滚动开展“Tree Watch”树木保护行动、“观”爱鸟类、“我们生活在中国”科普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5月份的每周三,广州动物园组织开展的《身边的动物邻居》主题活动,也成为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进校园的“明星课堂”。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度,全省各地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全球老虎日、世界候鸟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生态徒步行、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展、生物多样性讲座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而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刊载于2024.5.30)
16、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物多样性”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三个层次。
B.我国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达成一致的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景是相契合的。
C.2015-2020年,我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高,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低差等级比例。
D.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鸟类AI识别系统,具备光学监测装置和人工智能算法,已在全国所有湿地进行搭建与测试。
17、你所在的学校打算开展一期“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策划方案,请结合材料四,提出几个活动项目。(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8-21 题。(15分)
自谋出路的树 麦伽
①我家后院,有一棵蓝花楹树。而且,这棵树还总是歪着脖子。
②也不只是歪着脖子。刚从泥地里钻出来,它就往邪路上长。说得不好听点,它真是从脚后跟开始,就已经铁下心走上旁门左道。
③它那歪脖子越过篱笆墙探入邻居家的躯干,被时不时来鸡窝里偷食的袋貂当作栈道,轻易就从邻居家的后花园暗度陈仓,翻入我家后花园。继而登堂入鸡舍,不掏分文,大吃大喝。
④该树实在可恨。它若年幼,我会在其主干下撑根粗壮柱子,逼着它往栋梁之才的方向健康成长。但是,这棵蓝花楹树是前屋主栽种的,壮实得让我无可奈何。
⑤甚至,我猜想着,在前屋主建房子之前,它大概就在此落地生根了吧?它那身材,比我的腰还粗壮。显然,已经与它短兵相接过的春雨秋风,少则它也见识过二十余载了。
⑥因为歪,横看竖看都不顺眼。我又没胆偷偷将它一锯了之——私自砍伐树木,哪怕是种在自家院子里,那也是违法的。
⑦说起来,我也挺佩服这棵树那么歪,比45度还歪,竟能做到不摔倒在地。对于树来说,身子是歪的,根是正的,就足以稳如泰山。就算根不正甚至东倒西歪,那也不怕,只需根扎的足够深,也就够了。
⑧我家这棵蓝花楹树,之所以歪着身子长,会不会是一种无奈之下,自行琢磨出来的绝地生存之道呢?因为,那棵蓝花楹树的正上方,是两棵高大强壮、枝繁叶茂、对它来说简直是遮天蔽日的柏树。
⑨这两棵柏树,都至少有15米的身高,光是每年落在我家车库顶上的枯枝败叶,用一辆五十铃车的拖斗也装载不完。假如人群中的小弟,能有个大哥罩着,日子自然会轻易许多。
⑩但,若是一棵树头顶上有个实力强大的老大哥罩着,日子就太难过了。要阳光没阳光,要雨露没雨露,简直比没爹没妈的孤儿还惨。
⑪如果能到我家后花园来看一眼,你就会发现,那两棵参天的大柏树下,连杂草都没兴趣长出来。而那两棵参天大柏树,是后邻家的。
⑫可蓝花楹树不是杂草,它既有骨气又有智慧。我猜,它被前房主栽下后,抬头一瞧,发现形势不对,
⑬看不到阳光雨露,也无法仰望星空,就赶紧另谋出路了。
⑭一棵树,能有啥出路呢?总不是深更半夜,偷偷从土里爬出来,单腿跳着去找个新家吧?如果不愿一死了之,它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使出最大力气,歪着身子,瞅准空子,往斜刺里突围——哪里有无遮无拦的天空,它就往哪里伸展枝叶。
⑮就这么长啊长,最后长到谁也奈何不了它的粗壮,谁也不得不仰视它的高大时,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⑯我家这棵歪着身子、挣扎着成长的蓝花楹树,春天一到,花开满树,足以把我们家后院,以及后邻家的院子,都明亮得如同塞满整个蓝紫色海洋。
(选自《文摘报》,有改动)
19、本文语言既生动活泼,又亲切自然,请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一棵树,能有啥出路呢?总不是深更半夜,偷偷从土里爬出来,单腿跳着去找个新家吧?如果不愿一死了之,它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使出最大力气,歪着身子,瞅准空子,往斜刺里突围——哪里有无遮无拦的天空,它就往哪里伸展枝叶。
20、下列对文章第⑫ 段“有骨气又有智慧”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蓝花楹树在缺少阳光、雨露,连杂草都没兴趣长的环境下依然顽强生长,所以作者认为它是“有骨气”的。
B.这棵蓝花楹树长到谁也奈何不了它的粗壮,谁也不得不仰视它的高大,从而扬眉吐气,也是“有骨气”的表现。
C.“有智慧”是指这棵树被后院的柏树遮挡住,懂得报复,于是歪着身子长到后邻家的院子里。
D.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蓝花楹树以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棵树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1、文中这棵蓝花楹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从它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 9分)
2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作品不仅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时弊的批判,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
B.阅读《昆虫记》这一类的科普作品,不仅要阅读正文,连前言、后记以及相关作家作品介绍都要全面把握,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主要讲述了尼摩船长带领工程师阿龙纳斯一行漫游海底的惊险故事。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该书的首要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3、在文学作品中,把作者情感传达给读者的媒介有很多,作品的色调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朝花夕拾》,你觉得这本散文集的色调是怎样的?结合相关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分)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作。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我们的观点得不到长辈的认可,但我们要主动与长辈沟通,请记录下你的喜好。
请以“没错,我很喜欢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