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我想我的马①
鲍尔吉·原野
大群牛羊拥挤在公路上,汽车鸣笛也不躲开。牛羊满山遍野,边走边找草吃。今年旱,六月中自了,草还没盖住地面,白音温都的牧民正赶着自家的牛羊转场去塔林花草原夏营地。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下意识地想告诉老父亲。接着心里咯噔一下,父亲已经去世了。在镇政府,我看见一个两岁的女孩在大厅纳凉,她庄重地伸出手,跟往来办事的牧民握手,好可爱。我想说给我父亲听。他一定是盘腿坐在床上,身体摇晃,露出微笑,仿佛见到了小女孩。但是,父亲去世了。心又咯噔一下。
父亲去世四年了,我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这几年,我没去草原,去了会想起父亲,仿佛他就在那里。草原上,干牛粪发出草药的气味,排队飞行的大雁,翅膀反射着阳光。被晒得灰白的木轮车边上,牵牛花(蒙古语叫媳妇花)开放了,傍晚它们会收拢花瓣,像一支支雨伞。我想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诉父亲,却无处说,我感觉自己孤孤单单。
父亲性格刚直,说人论世,言语激昂。进入80岁,他变得柔软安静。到90岁,他几乎不说话,趴窗台看绿地上的花朵和天上的白云。父亲度过91岁生日后,开始说他的战马。马的名字叫沙日拉,意思是带点黑灰斑点的白马。
父亲说,辽沈战役打沈阳的时候,国民党的黑飞机飞得像树梢那么高,机枪连串扫射。骑兵目标大,没地方躲,好多战友牺牲了。战马低头嗅主人身上的血,不离开主人。他说:“战争啊,比电影看到的残酷。”炮弹爆炸,四处是残破的血肉。按理说动物应该在炮火中逃散,但是马不离开自己的主人。我父亲说:“沙日拉是一匹多好的白马!”
我怕父亲情绪激动,扶他到床上躺下,说:“你别想过去的事了,享受幸福的晚年吧。”
父亲说:“沙日拉爱用鼻子嗅我身上的味,我也喜欢马的汗味。我想我的马。”
2019年7月,父亲的身体开始虚弱。10月1日上午,电视直播新中国成立70年庆典。我们早早把父亲扶到沙发上,他坐不住,身体两边放了两床棉被。十点整,电视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纪录片。70年前的这天,我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他是内蒙古骑兵白马团的战士。我父亲目不转睛地看完电视画面,说:“我没找到我的马。”
那天晚上,我们看完电视准备休息,父亲从卧室走到客厅,站着,像要宣布一件事。他说:“我的马……”“马”字没说出来,眼泪已在他脸上流淌,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我上前扶他,感觉他在颤抖。他说:“我的马在哪儿?”
母亲说:“快睡觉吧,你说你的马在抗美援朝时被送到朝鲜去了。”
父亲躺在床上说:“我想我的马,我感觉孤孤单单。”最近听了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说起唯一的故乡,眼泪落下来,自己都没察觉。说起唯一的马,眼泪落下来,自己竟不知道。”好像在唱我父亲。父亲以前说起马兴高采烈,夸马的眼睛、马的鬃毛。现在提起马,他的脸上挂着泪水也不擦,浑然无觉。
我父亲活了91岁,经历九死一生。走到生命的终点,他忘记了世间所有的荣辱,却忘不了那匹战马。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
一个月后,2019年11月8日,父亲溘然辞世。如果有天堂,他会在那里见到他的马。在天堂的绿草地上,他和白马一同徜徉、云游。
(有改动)
文本二:
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首部以马为题材的文学绘本《父亲的战马》,是一曲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
生长于内蒙古广袤草原的鲍尔吉·原野对家乡,以及家乡的马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父亲的战马》正是取材于原野先生父亲那顺德力格尔与心爱的白马沙日拉之间真实的情感经历。那顺德力格尔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8岁离开家乡科尔沁左翼后旗,加入解放军,作为内蒙古骑兵二师白马团的成员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大小战役,战马沙日拉曾救过他的性命。在将战马送往朝鲜战场后,他一直念念不忘。胜利的荣耀属于蒙古族战士,同样的军功章也属于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战马。
作家、评论家汪政先生在谈到鲍尔吉·原野的草原儿童文学创作时说,原野的创作是一种富有独特地方感的边地与特色文化的写作,草原的独特生命体验深入到他的精神与骨髓里。在撤退的过程中,父亲爬山时从马上摔下来,腿摔伤站不起来,“白马围着他打转”;在与土匪的战斗中,巴图、却吉、杜楞扎那、东山四名蒙古族战士牺牲,战斗结束后他们的战马找不到主人,“慌慌张张地在队伍里钻来钻去,见到人就闻腿闻胳膊,鬃毛如乱发撒在脖子上”。人与马之间生死相依。
当父亲将战马送上抗美援朝战场时,当每一名蒙古族骑兵将自己心爱的马送上驶向朝鲜前线的列车时,他们胸中激荡着保家卫国的战鼓,同时也激荡着古老草原上马的赞歌。
(摘编自《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读鲍尔吉·原野(父亲的战马)有感》)【注】①本文为绘本《父亲的战马》后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这里的“空空荡荡”既是写父亲身体的瘦弱,更是写父亲内心的空空荡荡,强化对“马”的思念。
B.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不得不和战马分离并遗憾终身。
C.文章引用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是为了表达父亲既思念战马,又思念草原故乡,战马和草原本身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化了主题。
D.文中巧妙运用父亲和母亲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到父亲曾经参加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向读者展示了历史的横截面和历史进程中革命者的风采,节省了笔墨。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点带面,通过展现人与马美好的情谊,让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加深人的领会。
B.文章善用细节描写,例如父亲的喃喃自语,马在主人身边流连,感人至深,让人回味。
C.文章通过父亲的回忆来写战争,语言平淡质朴,娓娓道来,把读者带到遥远的战争年代。
D.“我想我的马”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亦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情感主线。
3.文章前三段多次提到“父亲去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4分)
4.两个文本都提到了“马”对战死或受伤的主人不离不弃的场面,深切动人。同学们准备要把这一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分镜头脚本(片尾)时长:20秒 | |
①音乐特点 | |
②远镜头 | |
③特写镜头 | |
④视频解说(不超过50字)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青青牧草
了一容
他想成为草原上最好的牧马人。
伊斯哈格刚从内地跑到草原上时,先给哈力克放马,又到艾布家,后来到艾孜家,大家轮流请他牧马。伊斯哈格憨厚老实,从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给他一碗饭吃,他就心满意足了。
在漫长的冬季,草原上马儿们喜欢吃的酥油草完全干枯了,各种青草已经没有那么丰富了。回到马厩,伊斯哈格还会给马儿们拌些草料。马槽被马儿们的嘴唇磨来蹭去,已经有些包浆了,青乌乌的,并且溜滑溜滑的,就像新疆和田的羊脂青玉一样,油油的、光光的。有几次,伊斯哈格就躺在马槽里睡觉,他和马儿不离不弃,夏天马槽里比毡包里的床铺还凉快惬意呢。马儿的嘴唇把他拱来拱去,就像是在给他按摩,一直把他拱醒为止。他醒来后,摸着马儿软软的嘴唇,肥乎乎、肉嘟嘟的,马儿会禁不住从鼻孔里喷出青草的香气,他闻着,有一种莫名陶醉的感觉。
伊斯哈格热爱自己牧马的工作,对马儿能够悉心照料,他把马儿当成自己的亲人。哈孜大叔很喜欢他,称赞他说:“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牧马人。”
伊斯哈格牧马的第三年冬天,那时天气预报也不那么准确,一开始中亚大地一派祥和,太阳挂在地平线上,晴朗朗的,他把马群赶到长梭梭草最多的禾木河对岸的一个峡谷里。下午,草原上突然刮起一阵旋风,过了不一会儿,就飘起雪花,接着彻底刮起了暴风雪。暴风雪携带着呼哨声,席卷着整个中亚大地,马儿们被冻得在草原上瑟瑟发抖,它们在风雪中迷失了方向,三三两两地走失了。伊斯哈格去追赶马匹,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被狂舞的雪花阻断了视野,眼前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雪和风搅和在一起,旋转着,把他包围了起来。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变得非常渺小,就像一根被冻干了的梭梭草的草叶似的,随着风雪在中亚大地的天空里被卷了起来,迎风飞舞着。他狠狠地吹响了口哨,他心爱的坐骑黑豹听到他一声声的呼唤,长啸着,飞奔而来。黑豹卧倒在他的脚下,他爬上黑豹的背去寻找和驱赶在风雪中跑散的马群,他希望能赶着马群在被冻死前回到马厩里。这是一个合格的牧马人的责任和义务。可是,伊斯哈格赶了这匹马,又丢了那匹马,他和黑豹一起在跟风雪搏斗着。他觉得除了黑豹身上传递给他的一丝温暖,他的头和脚都已经快被冻僵了,身体的某些零件都仿佛要和自己的身体分离开来了。
伊斯哈格在马背上把自己几近缩成一个毛线疙瘩的样子,他的眼睛无论怎么睁也睁不开,雪被风吹进眼睛里,就像奔跑的马蹄抛起的飞溅的小沙石,打得他的眼球针扎一样疼痛。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他感觉到天旋地转,大地好像倒了一个个儿。他昏昏沉沉的,不知什么时候,就彻底失去了知觉,什么也不知道了。
是哈孜大叔找到了伊斯哈格,把他用马驮回了自己的那间粗糙的泥土夯就的小房子里。奶茶在火炉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伊斯哈格被几层毛皮包裹着,靠在火墙子跟前。哈孜大叔给他灌下去半碗奶茶。他终于从昏迷中醒过来。
哈孜大叔告诉他,多亏那匹黑马救了他。黑马已经完全被风雪覆盖了,但它甘愿被冻死,也不离不弃。这位在草原上敬业地坚守了一辈子的牧马人说,牧民爱马儿胜于爱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常常与马儿相依为命,因为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
时间过得飞快,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哈孜这个老头儿在草原上一天天变得更苍老了,他步履蹒跚,连上马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迟缓和笨拙,需要马儿卧倒在他身边,他才能勉强爬上马背。他就要在这里和草原上的一块石头一样,成为这草原上的一道风物,历经风雨,慢慢地经历沧桑。伊斯哈格从哈孜大叔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尽管他的心劲依然挺大,还在向着一个理想、合格的牧马人的方向努力。他也有许多痛苦,最让他感到难过的是,那个对他期待了很久、盼着他有出息的老父亲永久地离开了他,他再也无法握到父亲的那双刻在他记忆深处的大手了,那一双厚墩墩的劳动者的大手。每当夜深人静,在草原的帐篷里,只要一闭上眼睛,他就仿佛清晰地听见父亲低沉地唤着他的名字:“哈格、哈格!”他记起父亲说的,“做一个踏实的牧马人,并不丢人!”父亲嘱咐过他:“不管干什么活,就要干到底。不要心花,许多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片草原上曾有过伊斯哈格的快乐和痛苦,也有他的荣光,有他流淌的眼泪和汗水浇灌过的牧草。他像一名灯塔守护人一样,习惯了看草原上的日落日出。此刻,夕阳红彤彤的,照在喀纳斯的大草原上,牧草仿佛被晚霞镀上一层金黄金黄的颜色,使得大地别有一番意境。伊斯哈格想,这青青的牧草,一定能给他带来多多的人间的欢乐。(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简明交代伊斯哈格的人生理想,结尾通过对草原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强化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B.小说开始写伊斯哈格“不离不弃”,后文写黑马“不离不弃”,通过写人和马的相依为命,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C.伊斯哈格从哈孜身上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未来的他可能也会变得迟缓和笨拙,但他并不为此感到悲观失望。
D.在伊斯哈格回忆中出现的父亲被他视为精神支柱,在他质疑自己、沮丧低落的时候给予他慰藉、鼓励和教导。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语言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用“肥乎乎、肉嘟嘟”写马可爱的形态,用“长啸”“飞奔”写马的急切的动作。
B.小说在描写暴风雪的场景中使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塑造了坚忍顽强的人物形象,也增加了作品的张力。
C.小说不直接描写黑马如何保护伊斯哈格,而是通过插叙哈孜与他的对话进行说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功能很多,既能够描绘祥和的场景,也能够渲染紧张的情节,还可以营造悲壮的氛围。
7.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黑马,有何用意?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4分)
8.文本描写了伊斯哈格遭遇暴风雪的场景,其中黑马在暴风雪中不离不弃、保护伊斯哈格的场面,真切感人。学校“光影翰墨”社团想把这场面拍成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根据文本,完成以下表格。(6分)
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 | |
音乐特点(12字以内) | ① |
远镜头 | 广袤草原上,天气阴沉,狂风呼啸,泛黄的牧草被雪击打着,失散的马匹在风雪交织中若隐若现,嘶鸣不已。 |
特写镜头(40字以内) | ② |
画外音(60字以内) | ③ |
参考答案:
1.B【解析】“遗憾终身错”,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之前的这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
2.D【解析】D项,错在“贯穿全文的线索”。
3.①家乡和平美好的图景是父亲等革命者的战斗牺牲奉献换来的,作者想告慰父亲,内心充满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②父亲去世四年了,作者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看到草原上的景象,勾起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每点2分,满分4分)
【解析】答案第一条针对的内容是第①段和第②段,分别涉及家乡的美好景物和可爱的人,考生答题时可以分述,也可以整合。心绪皆是对父亲的告慰与崇敬。答案第二条是针对第③段,从“回避”和“孤孤单单”中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4.示例:
分镜头脚本(片尾)时长:20秒 | |
①音乐特点 | 悲壮、雄浑、低沉(情感色彩相近即可)(1分) |
②远镜头 | 乌云低沉,战机低飞,硝烟四起(1分) |
③特写镜头 | 战士躺在血泊中,白马在战士身边徘徊(2分)(分别写出人和马的状态) |
④视频解说(不超过50字) | 人与马在战场上朝夕共处、彼此信任,马已经成为蒙古族草原文化中代表自由、质朴、勇敢、坚毅的精神符号。(2分)(写出人与马的关系1分,写出马的精神内涵1分,答案合理即可) |
5.B(“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说法不当。根据原文“做一个踏实的牧马人,并不丢人。不管干什么活,就要干到底”的说法,以及伊斯哈格对牧马工作的热爱和努力,可知,小说的主题是对“父亲”、哈孜大叔、伊斯哈格等踏实劳动者的歌颂。)
6.C(“插叙哈孜与他的对话进行说明”说法不当。“插叙”的内容删掉不会对作品的内容造成影响,而“哈孜”说的话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插叙”。)
7.①通过描写黑马在风雪中和伊斯哈格一起搏斗,塑造了勇敢、有责任心的伊斯哈格的人物形象。
②通过描写黑马在风雪中帮助寻找走失的马、保护倒下的伊斯哈格,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以黑马为典型形象写出了草原人与马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小说充满地域色彩。
④叙述黑马拯救了伊斯哈格,突出马的忠诚,印证了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8.①音乐特点:紧迫低沉,悲壮慷慨(1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②特写镜头:伊斯哈格蜷缩着,躺在雪地上。黑马跪下,依偎在他身边,用身体护着他,阻挡暴风雪。(答出人1分,答出马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③画外音:暴风雪中,人以生命驱赶着马,担当着责任;马用身躯温暖着人,彰显着忠诚。人与马相互扶持,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3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