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们,暑假临近,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各任课老师一致决定收取教辅材料费xxx元,请各位家长通过下方二维码进行支付”。
近年来,为了方便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好的督促孩子学习,班主任通常会建立一个班级的家长QQ群或者家长微信群,老师家长可以通过这些聊天工具及时反馈学生情况。殊不知,这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实行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趁之机,一些“假老师”、“假班主任”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6月15日,从呼和浩特市反诈中心了解到,随着暑期临近,呼和浩特市部分学生家长受到了“冒充老师诈骗”的侵扰,财产受到了损失。
事实上,不仅是呼和浩特的家长,内蒙古多地学生家长都曾遭遇“假老师”骗局。
2021年3月,内蒙古杭锦后旗某学校一家长群内有不法分子冒充班主任向家长收取500元的资料费。据了解,不法分子将自己的微信头像和网名与班主任更换一致后,冒充班主任连续发出多条关于班级订购学习资料缴费的通知,当真正的班主任发现时,已有3位家长扫码付了钱。
2020年9月,不法分子盗取东胜区某中学一名学生的手机信息,扫码进入班级微信群,并迅速修改成班主任老师的昵称和头像,利用老师上课,家长上班时间,假扮班主任在群内发布缴纳资料费的通知,致使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某中学49名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被骗走9800元。
根据呼和浩特市反诈中心公布的骗术,小编整理了以下几点:
骗术一:如何混进班级群?
不法分子通过QQ,搜索班级群的xx班级、xx届xx班等群聊关键字,就会出现大量公开的班级群,家长群的运营通常较为松懈,不法分子通过申请即可进入。此外,有些班级群号、微信群号会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这也给了不法分子进入群聊的机会。
骗术二:如何冒充班主任?
当不法分子进入班级群后,就可以查看参与群聊人员的头像、昵称等相关信息,通过下载头像、复制昵称可以迅速改变原有账号信息,创建真正老师的高仿账号,之后观察群里老师发布通知的方式方法,等待时机,实施诈骗。
骗术三:如何防止被真的班主任发现?
群聊内会有大量信息显示,老师因其工作特殊性,通常会开通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选择上课关闭手机,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挑选老师上课时间,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骗术四:如何实施诈骗?
根据警方公布的案例来看,不法分子多以暑期临近,需要购买教辅材料为由实施诈骗,而群收款是最常见的一种诈骗方式,通过群内发布群收款码,设置固定金额,再由假扮家长的不法分子主动与假扮老师互动,进行扫码缴费,从而引导真正的家长“上钩”。
为此,警方提醒,班级群内如若发布收取xx费用通知。或者收款码时,家长应立即与老师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切勿盲从缴费。此外,班级老师在建立班级群时应添加进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进入群聊,按照统一格式更改备注,经常核查本班级微信群、QQ群成员身份信息,发现身份存疑的及时将其清退出群,如遇诈骗,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正北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