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
A.作业文件
B.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D.监测活动准则
答案:B
解析:管理手册是对施工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描述,为体系的进一步展开以及后续程序文件的制定提供了框架要求和原则规定,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2."及时购买补充适用的规范、规程等行业标准"的活动,属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中的()活动。
A.信息交流
B.执行控制程序
C.预防措施
D.文件管理
答案:D
解析:管理系统的运行包括:①培训意识和能力;②信息交流;③文件管理;④执行控制程序;⑤监测;⑥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⑦记录。
3.施工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关键是()。
A.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B.坚持持续改进和环境污染预防
C.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D.组织全体员工的参与
答案:B
解析: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原则:(1)标准的实施强调自愿性原则,并不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2)有效的环境管理需建立并实施结构化的管理体系。(3)标准着眼于采用系统的管理措施。(4)环境管理体系不必成为独立的管理系统,而应纳入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5)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关键是坚持持续改进和环境污染预防。(6)有效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必须有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以及全员的参与。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减少或消除生产因素中的(),避免事故发生。
A.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
B.不安全行为和状态
C.不安全状态和职业病
D.违章作业和错误操作
答案:B
解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进行控制,使生产因素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避免事故的发生,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应由()进行。
A.施工企业行业协会
B.施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C.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D.第三方认证机构
答案:C
解析:管理评审是由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判断企业的管理体系面对内部情况的变化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应有效,由此决定是否对管理体系做出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6.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期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机关同意,可不经审查延长有效期()年。
A.1
B.2
C.5
D.3
答案:D
解析: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3年。
7.下列施工现场危源中,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
A.工人焊接操作不规范
B.油漆存放没有相应的防护设施
C.现场存在大量油漆
D.焊接设备缺乏维护保养
答案:C
解析: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根本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危险性主要表现为导致事故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方面。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3)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8.对于施工现场易塌方的基坑部位,既设防护栏杆和警示牌,又设置照明和夜间警示灯,此措施体现了安全隐患处理中的()原则。
A.单项隐患综合处理
B.冗余安全度处理
C.预防与减灾并重处理
D.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
答案:B
解析:为确保安全,在处理安全隐患时应考虑设置多道防线,即使有一两道防线无效,还有冗余的防线可以控制事故隐患。例如:道路上有一个坑,既要世防护栏及警示牌,又要设照明及夜间警示红灯属于冗余安全度处理原则。
9.下列建筑施工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的保险中,属于非强制性保险的是()。
A.工伤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意外伤害保险
D.失业保险
答案:C
解析: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并交纳工伤保险费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但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投保意外伤害险并非强制性规定,是否投保意外伤害险由建筑施工企业自主决定。
10.下列风险控制方法中,属于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方法的是()。
A.消除或减少故障
B.隔离危险物质
C.增加安全系数
D.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答案:B
解析:风险控制方法:(1)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方法:可以采取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和隔离危险物质、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法。建设工程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各种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只能采取预测、预防、应急计划和应急救援等措施,以尽量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以消除或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等。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克服不良的操作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并在生产过程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