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付向东 李艳茹
摘要:本研究以内蒙古C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平行班41名学生为例,通过分析学生词汇学习问题,发现学生对词汇有错误理解,且存在三个问题:记不住词汇、记不准词汇、不会用词汇。然后,笔者根据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三个月的实践,分别是:通过整理词单分类记忆词汇;广泛积累词块规范语言输出;深度接触文本激活词汇。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词汇遗忘、词汇混淆及词汇运用问题。但是,不足之处是由于本次教学实践较短,其作法及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观察,笔者将会继续对此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词汇学习;词汇问题;词汇改进
一、引言
词汇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学习者头疼的事情。对于高一新生而言,他们经过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1500~1600个常用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对于词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教育部,2018:21),理应能够适应高一英语词汇学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已有研究显示,学生都会在高一英语学习上出现一些问题。有人指出,初中升学考试后假期较长,学生很少接触英语,不同水平的学生词汇有所磨蚀(傅山云,2015),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学生的词汇学习习惯(黄垂进,2014;沈小力,2018)及教师词汇讲解策略(肖露,2014)对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的英语词汇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笔者认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步骤、分内容进行初升高衔接教学,还应该有效利用并开发教材及各种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当然,在词汇策略教学上,教师们也有取得了一定成果。譬如,陈彩云(2016)从语篇推进围绕话题进行词汇教学,她认为这样能够很好地把词汇学习与语篇写作结合起来,不仅扩充了学生词汇量,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语篇意识的培养,进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有的认为应该关注词汇用法(付向东,刘丽,2017),还有的为了克服词汇教学中的机械记忆提出了“合作学词法”(何文,2018)。总之,针对高一学生英语词汇研究,部分学者和一线教师在词汇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本文则从学生的词汇问题出发探讨了一些做法。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为内蒙古C市某重点中学的平行班级。该班高一入学为41人(成绩见表2.1),所参加的初升高英语试卷满分150分,班级英语平均分为122分,最高分146分,最低分78分。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词汇方面存在以下误区和困难。
(一)学生对“词汇”的几种理解
1. 词汇即教材后词汇表所列词汇
这种理解相对片面,英语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词汇极具不稳定性,教材中词汇及其语法在不同学段复现频率较大。所以,单词表所列词汇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生词”。其实,有些词汇是学生已知词汇,而有些学生不理解的词汇还存在于教材文本。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单词表中所列五个单元词汇总量为308个(见表2.1.1),其中课标词汇152个,重点词汇及短语91个,不要求掌握65个。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教材文本中仍然有重点词汇及短语需要理解、夯实,所以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词汇远不止308个。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词汇指学生接触的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或短语,亦可指某个语法特征的单词。
2. 词汇主要为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虚词并不重要
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单词学习态度。通过学生的词汇学习,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实词上花费了很大功夫,也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但是在个别虚词面前还是无能为力。以高考试题中的短文改错试题为例,学生出错较多的是冠词,主要是容易混淆the和a(付向东,2016)。此外,笔者也通过自建高考英语文本语料库,发现在词符53324的文本库中词频前五分别是the(21780个)、a(13312个)、to(12895个)、and(9745个)和of(9567个)。所以,虚词不应该被忽视。
3. 生词就是陌生词汇
这样理解的话,学生就容易出现更大的词汇误区,很容易将词汇范围扩大,增加词汇理解难度。笔者认为,应该重视高频词的积累,关注词汇发音、拼写、词义、运用。相反,对于低频词(罕见词),笔者认为侧重词义即可。
(二)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
1. 记不住单词
多数学生总是记不住单词,这也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大致分为五类:(1)学生单词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受客观因素影响,英语一般都是每天安排一节,而学生单独学习英语时间又相对不足。此外,学生在课堂上单独熟读、记忆单词的时间少,多数情况下为教师或课代表领读,又或是跟读录音学习,所以学生不能深度接触单词,以致读音、意思记忆模糊。课下,多数仍是靠重复书写死记硬背,词汇学习效率必然不高;(2)学生词汇基础知识薄弱。由于学生语音基础知识不足,多数学生不能根据单词所给音标有效读出单词。特别是,学生分不清重读音节,不能流利地诵读;(3)高中词汇增加了学生词汇学习难度。相比较初中,高中课后词汇在教材中复现率较低,这使得学生不能更多地体验词汇,加快了学生词汇遗忘的速度;(4)高中词汇量增加。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每单元平均达60个左右(包括课标词汇、重点词汇及短语、带△符号不要求掌握词汇);(5)单词较长。据不完全统计,高中课后单词词长多数为8个字母以上,多的则是十个字母以上,像必修一的disadvantage(12个)、congratulation(14个)。
2. 记不准词汇
通过收集学生单词听写、句子书写,笔者发现学生记不准词汇主要在这几个方面:(1)拼写容易出现部分错误,大致分为几类。一是个别元音字母遗漏,像 extreme、entire、persuade、schedule中的e字母,还有个别辅音字母双写时漏掉一个,像t、r、l等;(2)发音相似字母混淆,像guidance后缀ance往往写成ence,还有sion与tion,sent与cent等;(3)记错词汇,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听课笔记不规范,导致单词记忆错误。比如,有学生笔记中这样写到:full of 充满,located in 位于。那么在运用此类词汇时候学生就会困惑,所以像这类词汇学生应该熟悉它的语法性,located in作状语或后置定语,而be located in作谓语。 此外,学生容易混淆部分词义、词性、名词是否可数等。
3. 不会用词汇
根据调查,学生英语学习较大的焦虑就是英文书面表达。笔者认为大致有两个原因:(1)语言输入量不足。课堂上,由于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课堂话语常出现英汉语码转换、教师话语规约、教师指令等,这些话语质量及话语时间都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带来一定影响。而学生接触较多的是通过视觉,且是碎片化地吸收,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思维;(2)受汉语表达思维影响。调查发现,学生明显接触英语文本太少,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句子中各成分,以致影响学生对意思的表达。这样,同样对于写作也是有困难的,因为学生不能区别中英文语言表达时的差异。比如,学生经常将介词类短语与动词类短语在表达时顺序错位。像according to 学生会写为“I according to your performance know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应为“According to your performance, I know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介词短语according to作状语,误作谓语。
三、高一英语词汇教学实践
(一)整理词单,分类记忆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们词汇整理方法有很大差异。有学生认为,把老师课堂讲到的语言点誊抄到笔记本;有的认为把老师提到的易错词、好句、好的句子结构用笔记下来即可;还有的认为笔记应该分类整理,突出重难点和易错点。甚至,有的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分不清时态、单复数,误将动词过去式、名词复数誊抄。所以,教师有必要合理指导学生进行词汇整理。在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将过去的课堂笔记变为整理词单,这样逐渐培养了学生对所学词汇自觉分类的意识。经过实践,学生整理词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学生“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教育部,2018:21)有很大帮助。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常接触的英语学习资源(像教材、检测卷、习题、大型考试卷,等),自行设计词单(A4/B4纸张)(如表3.1.1)并定量印刷,提前发放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使用。使用前,建议学生准备好荧光笔、红色中性笔。整理时,学生要根据词汇形式用荧光笔标记词性或词形变化,以便记忆和二次整理。在二次整理时,指导学生按照词条顺序分别有序整理(如表3.1.2)。这样,学生逐渐对自己所学词汇构成特征内化,形成一定的词汇积累习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表达”(教育部,2018:23)笔者在实践中注重词汇分类,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词性、词形、词义的归类习惯,进而使得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词汇学习意识。因此,我们在词单整理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地细化。具体上,按照词性分为动词/名词类(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形容词/名词类(既是形容词又是名词)、其他类(指三种词性以上);按照教材课后生词表规定分为课标词汇、重点词汇、不要求掌握词汇;按照冠词短语搭配,分为the的短语(人教版共计33个)、a/an的短语(人教版共计112个);按照词汇文本特征,将词根根据构词法归类。
但是,考虑到词汇分类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笔者将分类不断细化。譬如动词短语类,它在整个短语中比重较大,具体上它指短语在句子中作谓语,通常放置在句子主语之后。笔者根据短语特点,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动词类短语,另一类是be动词短语。学生根据归类,在分类整理和运用时较能正确使用,遗漏be动词的情况自然有所改变。但是,务必要注意不及物动词短语和特殊的系动词短语,像break out, come out, turn out, remain等。所以,对于特殊情况,要单独笔记并适时反思。“动词 介词”类,像bring up;“动词 名词 介词”类,像take part in;“动词 介词 介词”类,像get along with;“be动词 介词 名词” 类,像be in trouble;“be动词 done 介词”类,像be concerned about;“be动词 形容词 介词”类,像be content with ;“be动词 介词 名词 介词”类,像be in favor of 。
(二)积累词块,规范输出
词块在语言表达中是一种语言范式,不仅仅是简单的词组,而是一种真实有效的表达。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表达英语时句子位置成分有所不同。因此,强化词块输入有助于学生英语地道的表达,避免“汉式英语”。笔者深度挖掘教材和试卷文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为下面三类词块对于学生非常重要。
1. 定语词块
这是名词化最常见的形式,通常由某个动词或名词的一定形式构成,以后置形式居多,在阅读文本中最为常见。若学生在作文书写时经常使用该词块,句子质量会有明显提升。动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像a better place for sb. to study and live in(对某人学习和居住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地方);of 名词作后置定语,像a boy of 17(一位17岁的男孩);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像a family living in (住在...的一家人);形容词短语(adj prep.)作后置定语,像a gift full of love(一份爱心礼物);动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a speech contest to be held(即将举行的口语比赛);省略关系词的后置定语,像all the activities you offer(你所提供的所有活动);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像class taught in English(英语授课);介词短语(prep. n.)作后置定语,像help those in need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过去分词作前置定语,given topic(给出的话题)。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规律为:名词 主语 谓语 、名词 done 、名词 doing。由于学生更多机会接触此类结构,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比如,当表达“我是李华,今年18,来自于赤峰。我对红山文化很感兴趣,欢迎有此兴趣的同学和我联系。”,学生可以用到此类结构“I am Li Hua of 18 from Chi Feng. Interested in Hongshan Culture, any student who has the hobby is welcome. ”。
2. 被动词块
学生理解和认识被动句较为狭窄,我们阅卷发现,此类结构在学生作文中使用频率较低。此外,在语篇填空和短文改错中,凡是涉及被动句的试题错误率也较高。自然地,这是学生知识点盲区。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认识被动词块进而逐渐认识被动句。 像句子“A good rest is needed.(需要好好休息)”、句子“A survey has been done.(开展了一次调查)”、句子“Accommodation is included. (包括食宿)”以及句子“Fluency in Chinese is preferred. (汉语流利(者)优先)”。在翻译此类句子时,一般的作法就是“被动表达,主动翻译”,这样更能突出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经过训练,我们发现学生逐渐增强了被动语态使用的意识。
3. 其他词块
根据教材所给定话题,结合书面表达书写内容,笔者认为将一些习惯性表达词块整理、分类,这样会保证学生正确的、规范的语言输入,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一种语言思维,极大地保障了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还能不断地优化词块,进而熟悉语言表达习惯。像book in advance(提前预定)、break the rules of school(违反学校纪律)、coming of summer holiday(暑假的到来)、cover the entrance fee(包括门票)、early in the morning(一大早)、have much more knowledge in many fields(学识渊博)等,学生通过词块的输入,逐渐明晰语言表达的词汇位置或方式,进而形成自己语言表达的范式。
(三)接触文本,激活词汇
“学习词汇不只是记忆词汇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或观点。”(教育部,2017:21)词汇不能脱离文本,相反应该回到文本。由于词汇的词性、词义可变性极强,加之它的不同语法形式,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词汇本身的复杂度。而曾经那个独立的词则由于在一定的语篇中也就变得更加丰富。对于学生而言,这就自然地通过语篇真正地学会了词汇。
下面,笔者以高考真题中一文本为例介绍一下接触文本的意义。该文本选自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语法填空”部分,共有形符191个,类符124个,类形比为64.9%,是一篇适合学生深度阅读的文章。通过表3.3.1可知,在13个生词中,其中含必修四4个词(underground, avoid, surface, steam engine)、必修五2个(complete, carriage)。但是,在高一的实际教学或学生阅读材料中经常会遇到此类词汇,所以有必要通过阅读整理此类词汇的词性、词义,进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再次强化记忆。
In 1863 the first underground(1) passenger railway in the world opened[1] in London. It ran[2] for just under seven kilometers and allowed people to avoid(2) terrible crowds on the roads above as[3] they travelled to and from work. It[4] took three years to complete(3) and was built using[5] an interesting method. This included digging up(4) the road, laying the track and then building a strong roof(5) over the top. When all those had been done, the road surface(6) was replaced(7).
Steam engines(8) were used to pull the carriages(9) and it must have been[6] fairly unpleasant(10) for the passengers, with all the smoke and noise. However, the railway quickly proved[7] to be a great success and within six months, more than 25,000 people were using it every day.
Later[8], engineers managed to construct[9] railways in a system of deep tunnels (隧道), which[10] became known as[11] the tube. This development was only possibl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ic-powered(11) engines and lifts[12]. The Central London Railway w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se new lines[13], and was opened[14] in 1900. It had white-painted(12) tunnels and bright red carriages, and proved[15] extremely(13)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注:单词加粗为考查词汇
我们通过表3.3.1还能发现,在15个易错词中,除3个功能词(as, it, which)外,其余12个均为实词。若单独就词而言,分别都有不同的用法及解释,但在本文本中词汇的用法就很真实、灵活。像open这个词,意思和词性(形容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都很丰富。可是,它在文本中分别以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出现,这对于学生理解该词提供了很好的语境。再比如名词lift和line,这就很好地启发学生要学会关注语篇中的词汇,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词汇的准确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C市某重点中学一个平行班41名学生历时一学期的英语词汇学习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词汇的认识有三个误区:词汇即教材后词汇表所列词汇;词汇主要为实词,虚词并不重要;生词就是陌生词汇。此外,词汇学习还存在“记不住词汇”、“记不准词汇”和“不会用词汇”三个问题。于是,笔者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开展了三个月的教学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分别是:(1)自行设计词单指导学生根据词汇情况分类整理词汇,以促进学生词汇记忆;(2)深度挖掘教材及试卷文本,进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常用词块,尤其是定语词块和被动词块,为学生规范语言输出奠定基础;(3)积极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大量接触符合学生层次的文本,通过词汇语境复现习得词汇。
众所周知,词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再加上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地区及教材等因素的复杂,词汇教学就变得更为棘手。本次实践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教学实践较短,其做法及效果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中进一步验证和观察,笔者将会继续对此实践及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彩云. 基于语篇推进的 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6(3).
[2] 付向东. 高三学生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试题失分原因与对策[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6(5).
[3] 付向东, 刘丽.基于学生成绩分析的高一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7(2).
[4] 傅山云. 高一新生英语词汇磨蚀个案研究[J].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5(10).
[5] 何文. 创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式[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8(2).
[6] 黄垂进. 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提高词汇教学效率[J]. 基础教育课程, 2015(5下).
[7] 沈小力. 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8(4).
[8] 肖露.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与思考[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4(5).
Problems & Approaches in Vocabulary Learning for Students in High SchoolFu Xiangdong Li Yanru
Abstract: Based on 41 students from Grade 1 in a high school in Inner Mongolia, the study made an analysis on their problems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surveyed three problems: vocabulary cannot be memorized clearly, vocabulary cannot be written accurately and vocabulary cannot be used properly. After that, the practice was carried out smoothly intended for the situation among three months. First, the word list should be classifiably made to memorize the vocabulary. Secondly, vocabulary chunks should be widely. Thirdly, the text should be deeply understood to use vocabulary. Thus, problems in the loss of memorization, mistakes and misuse in vocabulary has been solved. However, the study was practiced in a short period, whose impact remains to be examin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vocabulary learning; problems on vocabulary learning; approaches to vocabulary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