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帮李华写信”“希望他快点考上大学啦”……6月8日,物理、历史、外语三个科目开考。广东考生在下午的英语考试中,又遇见了“老朋友”李华,有考生幽默祝福李华“快点考上大学”,有人则表示遇见李华“很安心”。此外,物理科目今年题型新颖实验题多,不少考生表示有难度。历史科目则相对常规,凸显了广东地域特色。
培正中学考点,考生陆续走入考场。
物理
题型新颖实验题多 “时间有点不够用”
物理考试结束后,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的一名考生刚走出考场,就大声跟同伴感慨:“物理比数学还难。”在该考点,不少考生反映,今年物理科目的题目很长,阅读量大。李同学说:“整场考试写下来,感觉压力挺大的,时间有点不够用。”陈同学也表示:“感觉今年的物理题比往年的难一点。”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道选择题,“题目给出了两个半径,但答案是基于其中一个半径来计算的,得仔细甄别。”
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考点,也有不少同学对物理感到有点“意外”,“以往实验只考一两个,今年一口气考了好几个实验题。”谢同学告诉记者,今年题型比较新颖,有些平时很少遇到的,“比如有一道是分析冲量的,还有一道是关于压强导致气体交换的。”同个考点的黄同学则对其中一道汽车安全气囊的题比较有印象,“汽车保护装置这一道算是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的骆同学表示,今年的物理考试题型不算很偏,但相比广州一模二模稍难一些。“感觉该拿的分是拿到了,考得一般。”
考题解析
广州市第六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王丽珍:
增强应用性和创新性
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王丽珍点评说,今年广东物理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创设典型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究情境,全面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在深化基础性的同时,增强应用性和创新性,有效地发挥了试卷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她指出,试题把科教兴国的素材融入其中,比如说第二题,以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前沿。第九题引导学生关注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增强科技兴国的民族自信和远大理想。
试题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加强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比如第十四题,通过文字图形和图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通过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突出推理论证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十五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对分析推理和论证能力的要求较高。
此外,优化情境设计,落实课标理念。命题关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需要将生产生活实际应用进行抽象建模,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第四题、第八题、第十三题、第十四题,坚持从真实问题情境建构物理模型,还原知识应用和实践过程,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历史
凸显地域特色 内容有创新
“没有很难的题,都做完了,题量跟平常差不多。”历史科目考试结束后,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的林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历史题“比较常规”,其中一道关于“广东和中国近代史”的小论文题令她印象深刻,最后她选取了三元里人民抗英、黄花岗起义、虎门销烟等历史事件进行论述。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的熊同学则表示,今年历史的选择题比较难,“是做过最难的一套”。她印象比较深的是材料题,“我写得比较慢,虽然完成了考卷,但感到时间上比较仓促,考完心情有一些低落。”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考点的林同学印象比较深的也是跟广东相关的题目,“考到广东的历史,突出了地域特色。”她表示,这是一道12分的大题,平时比较少遇见,算是一种创新。
考题解析
广东仲元中学历史正高级教师戴世锋:
总体保持平稳 知识覆盖面广
戴世锋表示,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在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挖掘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避免了偏题、难题、坏题和生题。试题总体上保持平稳,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他认为,今年的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能让学生表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历史问题情境。比如非选择题第二十题,以二战后远东国际格局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为主线,意在考查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引导学生不能简单机械地学习历史。
另外,考题凸显广东特色,厚植家国情怀。非选择题第十九题是开放式试题,依托广东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以及近代化历程上的突出作用,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治理问题,达到在考试评价中落地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同时,今年历史试题既明确指向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认识,同时又指向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的认同,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理念。
英语
“李华年年有,祝他早日考上大学”
近几年高考的英语试题中,李华频频上线。8日下午的英语考试,考生又在作文试题中遇见“老朋友”李华。今年的题目是李华在公园上了一节美术课,要给外国笔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完成的作品及上美术课的感受。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外,提前交卷的一名考生兴奋表示,“今天的作文考题还是帮李华向外国笔友写信,需要向他介绍在公园画画的活动,并介绍画的内容。”她开玩笑说,“我有一句话想对李华说,从小学帮你写信到现在,你也该学会写信了吧!”同一考点的李同学也“喊话”李华:“你的活动有些太丰富了,下次自己写信吧,再也不用帮你写了!”
“李华年年有,一点不意外。祝他早日高考毕业,考上大学。”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考点,曾同学直言。他表示,今年的试题无论题型还是内容都比较常规,跟平时练习的没有多大差别。同行的赵同学则表示,看到“李华”有种亲切感,“毕竟老朋友了,平时练习也会碰到,觉得挺安心的。”赵同学说,今年的阅读C篇和D篇新词汇较多,稍微有点难度,但相比市和区的模拟卷要简单,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
广州市执信中学考点的不少考生也表示,今年英语试题难度不高,有同学说,“如果10分的话,今年就5到6分吧。”黄同学则认为,今年英语题目的生词较多,大作文的主题也有创新,是第一次遇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的徐同学印象深刻的题目是读后续写题,陈同学认为今年的试卷题目与去年相比“半斤八两”,比自己的心理预期要差一些。
“英语题做得挺顺的,作文都有训练过”“阅读理解很简单,但语法填空难”,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的多名考生反映。
考题解析
结合生活实际 考查关键能力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4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中指出,命题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语篇,通过设置真实易懂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以及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新课标Ⅰ卷阅读第二节选取的语篇介绍了作者使用英语词典的经验、心得与乐趣,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各类词典。新课标Ⅰ卷读后续写题综合考查了“读 写”的语言技能,引导学生协同发展各项语言技能,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卓越教育高考英语研究团队认为,今年英语作文题创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新高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就写作能力方面而言,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恰当表达自己对美术课的感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
统筹: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徐绍娜 见习记者 陈洁 陈钰涵 陈邹心怡 实习生 独炘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郭思杰 见习记者 观显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