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合理的考试难度,即80%的是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目,中等题占比最大,也是区分度最高的板块,20%的难题可能5%的学生会做,对于其他95¥的学生就区分度就体现不足,30%的 简单题,主要为了让学生进入考试状态,保障最低得分。
各学科按照这种难度体系,150分的试题,120分以上人数较少,上了这个成绩,就可以选择较好的211院校,再往上提升进入985高校,就需要具备做出一定量的难度的能力,630分与600分,看似30分的差距,但每提升一分,难度都不小。
最弱的一部分学生,中等难度题可能只会一半,150分试卷其成绩可能上限80-85之间,总分400-450分,也就是上限二本的成绩。
大多数学生中等题得分50%-100%之间,换算总分也就是450-600分,中等题区分80-90%的学生,即大多数学生上不了211,但可以保底二本,难题都不会,简单题都很稳,大家比拼的就是中等题的得分率,区分度最高的中等题占比也最高,也就是合理的。
如果试题过难或者过于容易,都会减少中等题的占比。
我们假设一位同学,属于较为优秀不拔尖一类,数学120分,物理80分,理科强于文科,英语较弱,属于普通优生,以理科拉文科,假设与另一位文强理弱的学生相比,数学和物理可以领先50分,但语文英语要落后30分,仍然具有20分的优势。
这是各学科难度都按照3:5:2设置。
但如果难度过大,本应该能得分身后同学得分的中等题,大量变成难题,自己与身后的同学都得不到分,优势变小,过于容易则是大家都得分,优势同样变小。
数学和物理假设一门特别难,一门特别容易,并不是平衡难度,而是两门学科都减少理科中上等学生优势。原本50分的领先可能缩水为20分,但语文英语落后的30分仍然存在,这样理科更好的这位同学,就被文强理弱的同学给挤了下去。
即理科组合,数学和物理更好的学生落榜,语文和影月更好的学生上岸的情况出现。过难和过于容易的试题,使得理科优势缩水不如文科的劣势。
试卷难对谁都难是公平的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成立,试卷越难越体现区分度,同样也不成立。
过难或者过容易的题型搭配,都不是最优的情况,那些150分满分的试题,出现均分四五十分的情况,不能说明其水平高于均分八九十分的老师,更大可能是难度把控的不到位。
虽然高考目的是选拔人才,但并不只是选拔头部人才,而是各层次的人才进行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