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试卷的整体评价及建议英语怎么说

对试卷的整体评价及建议英语怎么说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4-12-21 07:19:51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考英语语篇型语法填空题语篇、考点分析及思考——以2014年高考英语课标卷II知识运用第二节为例

周 燕

摘要: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II)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启用了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从而代替了沿用几十年之久的单项填空题。本文通过对该试题的评价与分析,试图引导中学一线英语教师如何将语篇阅读教学和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建构符合学习者交互式语篇阅读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从而在语篇教学中探索一些新途径,以达到通过语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习者语篇阅读能力的提高,培养学习者在语篇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篇型语法填空;语篇阅读;课堂教学

一、背景和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育部,2003:14)。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课标(实验)》的精神,高考英语试卷中仍然需要保留专门考查语法知识运用的内容。为此,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英语试卷结构重新进行了调整,启用了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代替传统的测试语用、词汇及语法基础知识的单项填空题。传统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主要测试考生的浅层次的识记语言知识及结构的能力,而不能有效测试考生运用语言来交际的能力(Heaton,2000:34),难以达到《课标(实验)》所规定的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无疑是对传统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的挑战,体现了语篇教学的思想。语篇是一个语言使用单位,它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是一个在某个语境中起交际功能的单位(黄国文,2010:17)。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不仅仅是测试语言基础知识在单句层次上的识记与理解,还体现了“涉及句子以上的语篇层面的语篇语法”(胡壮麟,2010:252)。

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是在语篇语境中考查考生对语法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种语法分析是在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的,常常是跨句际、段际乃至全篇的逻辑关联。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在语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否善于识别作者在语篇语境中,主要采取哪些词汇-语法知识(lexico-grammatical system)的连贯手段,而这些词汇-语法知识又是如何用来保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实现语言知识及语言结构与语言意义的整合,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功能,恰好与语篇教学思想吻合。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如何将所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在语篇语境中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文主要以2014年高考英语课标卷II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为例,详细分析了该题的语篇结构及特点、各题考查要点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教师重视语篇教学。

二、语篇型语法填空题评价

2014年高考英语(课标卷II)试卷的难度、题型、选材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注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体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充分体现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特征,强调“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际”的命题思想与思路。其中,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交际功能主要是分享作者的亲身经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作者主要采用了记叙文的写作手法,按照时空、人物、事件的先后关系描述并记叙了某天上午所发生的小故事。

短文共有19个句子,简单句11个,其中含“主 谓 宾”结构的句子有6句,“主 谓”结构的句子有4句,“主 系 表”结构的句子有1句;并列句4句(and引导的2个,so引导的1个,but引导的1个);复合句4句(含when引导的2句、until引导的1句、what 引导的1句) 。其中,41、43、44、46、47、50空只需考生读懂考点所在的句子,就能填入正确的词。另外的4个空是逾越句子层次的,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在语篇的语言情景中运用词汇-语法的能力,它所体现的是功能语法的思想,所关注的问题是语言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结构,语言结构与社会文化语境有何关系,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如何通过语篇,而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来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该题间接测试了考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对中学英语教学如何重视语篇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014年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短文全长187词,阅读量198词(187 11);参考时间12分钟,读速要求为16.50WPM。填空的平均间距为18.70词,最大间距为39词(47-48空),最小间距为7词(42-43空)。短文篇幅、阅读量以及填空的平均间隔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填空主要涉及动词、形容词、副词三种实词;此外,连词、介词、助动词、代词各1题。

所涉及的词形有:动词原形变动名词(2个)、动词变形容词、介词短语、动词原形变一般过去式、动词原形变动词不定式、助动词引导一般疑问句、人称代词主格变名词性物主代词、形容词变副词。

该语篇共设10个空,其中7个给出了提示词,考生需要根据句意使用恰当的形式填空,而且词性和词形要正确;另外3个空没有给出任何提示,考生需要根据语篇逻辑填空。每空填入的单词数量不得多于3个。具体请参阅表2.1。

三、语篇型语法填空题考点分析及思考

2014年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所涉及的词汇及语法难度不大,几乎是初中就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但是需要考生将语法及词汇基础知识与语篇所产生的语境和语篇的交际目的结合起来。如果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得到一系列的语篇层面的微技能训练,缺乏语篇意识,就难以适应这样的题型结构。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语篇阅读学习中,如何将词汇-语法与语言的意义和语篇的语境联系起来。Halliday和 Hasan (2007:293)指出:语篇产生于语境,又是语境的组成部分,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产生。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下面,笔者试从语篇教学的方法和特点角度出发,分析该大题中部分小题的测试目的、考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失误原因。

第41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单句层次上的语法能力。正确答案是being,难度为0.34。

One morning, I wa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worried about 41 (be) late for school.

【分析】该句所填入的词需要判断worried about短语在句中的语法成分。该句所涉及的是一个过去进行时的单句,句首的One morning是主位,体现语篇的时间背景,at the bus stop这个述位则体现了语篇的地点背景。worried about短语起到了人际的作用,充当该句的伴随状语,说明作者等车时的心情。该空的填入与后文几乎没有关系。考生只需知道worried about ... 后常接名词、代词、动名词等结构,所给的提示词是be,而be的动名词形式应该有两种,即being 和having been。通过语境分析,“作者担心上学要迟到”应该是一个表示后时的动作,只能用动名词的一般式being来体现,无需用完成式having been。

出现失误的考生由于不知道worried about ... 后常接词的形式,将be改为is, was, will be, been, to be等形式;还有部分考生不能把握“迟到”的后时语境,误填入having been。

该题的失误除了说明考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欠缺以外,也反映出考生辨别语篇所产生的语言情景的能力较为薄弱。该题如果是一道单项填空题,难度则会降低。考生对该题型不熟悉也是造成出错的一个原因。

【例】第42小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上下文语境信息,填入一个合适的连词引导并列句。正确答案是and,难度为0.28。

There were many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42 some of them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43 (disappoint).

【分析】该题需要考生综合上下文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填入一个合适的词来保持这两个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基础,衔接在具体的语篇中体现为指称、省略、替代、同义、近义、反义、重现、搭配、连接等语法和词汇手段(张德禄 等,2004:204)。但是,有了衔接不一定产生语篇,还要看其是否连贯。

Halliday和Hason(2007:213)将连接划分为4类:添加(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和时间(temporal)。其中,添加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评论或者解释等,而转折则体现后一句与前一句相反的意义。

从42小题所在句提供的信息来看,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说明,也可理解为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There were many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some of whom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43 (disappoint).

对于此题,有考生误判为转折的关系,填了but;也有部分考生理解为因果关系,误填so;还有考生理解为时间关系,填入then等。如果将该句改为单项填空题,应该不算难题。

对比例句:There were many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______ some of them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disappointed.

A. so B. and C. then D. but

考生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后一句显然是在表示解释或者说明,连词应该体现的是表示肯定的添加,B项正确。连词and体现了意义上的连贯和形式上的有效衔接。

由于考生不具备一定的语篇分析能力,误填的词除上述说明的以外,还有whose, who, which等。语篇分析是“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句子如何构成更大的意义单位如段落、会话或采访的研究”(Richard, et al, 2000,转引自黄国文,2010:1)。语篇分析研究的对象是交际中的语言,它主要关系到语言与语言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该空需要考生结合语义、语境、语篇的功能来综合考虑,才能成功填入该词,使之符合语境的需求,体现语言的功能。

【例】第45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时态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正确答案是caught,难度为0.15。

... so I had a good view of the sidewalk. A boy on a bike 45 (catch) my attention. He was riding beside the bus and waving his arms.

【分析】该题需要考生通过上下文情景语境,判断谓语动词catch所发生的时间。

从前后句子的谓语动词had和was riding可知,故事发生在过去的某天上午,谓语动词要用涉及过去范围的时态。误填catch, catches,is catching, will catch的考生没有搞清楚语境所发生的时间;误填catched, cought, caugh的考生,虽然时间判断正确,但是出现了所填单词的本体错误,说明单词拼写能力较差;误填was catching的考生没有出现本体和词汇错误,但是出现了时态错误。如果该句用过去进行时,强调的是瞬间即过的动作,那么,就不会存在下文作者所观察到的这个男孩所做的一系列的动作——was riding ... waving his arms ... kept riding ... was carrying ... shouting ... ran up to ... ;还有部分考生填入was caught, was catched(本体错误),虽然知道故事发生在过去,但是,语态误判为被动语态,不能理解catch one’s attention是一个动词短语,体现动宾结构。

【例】第46小题主要考查单句层次上的语法结构。正确答案是to stop,难度为0.41。

I heard a passenger behind me shouting to the driver, but he refused 46 (stop) until we reached the next stop.

【分析】此题较为简单,无需联系上下文语境,只要能看懂单句即可完成。

该句谓语动词refuse作为及物动词时,常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组成refuse to do ... 结构,所以只能填入stop的动词不定式形式“to stop”,其他形式均不符合语言结构在此处的需求。由于考生不熟悉refuse to do这个短语或者根本就不理解该句的结构和语义,出现许多词汇和语法错误的形式,例如:stopped, to stopping, the stop, didn’t stopping, stop, had stopped 等;同时,也出现一些诸如stoped, had stoped的本体错误。

【例】第48小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时空信息,填入一个合适的助动词帮助谓语动词构成一般疑问句。正确答案是Did,难度为0.04。

Then the driver stood up and asked, “ 48 anyone lose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

【分析】该空需要结合语义、语境以及语篇功能来综合考虑,才能正确填入该词,使之符合语境的需求,体现语言的功能。考生需要具备以下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① 知道这个句子是一个直接引语,直接引述了司机的话语;

② 看懂上下文语境信息,推断该句的谓语动词短语“lose a suitcase”应该是一个发生在过去的动作;

③ 知道这个句子是一个发生在过去的一般疑问句,但是缺少助动词引导;

④ 知道助动词did常用来引导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且首字母必须大写;

⑤ 从该句的谓语动词原形lose判断,不可能考虑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以及过去进行时等谓语动词不能用原形的时态;

⑥ did引导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时,谓语动词常用动词原形。

考生如果拥有了以上微技能,再结合情景语境,就能正确填入Did。如果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动词短语“lose a suitcase”在句中的暗示作用,就会填入Has, Had, Is, Was等不能与动词原形搭配的单词,即出现:has lose, had lose, is lose, was lose等语法错误;有部分高分组的考生,出现了Does的填空,虽然从语言形式来说,它与“lose a suitcase” 构成了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但是时态却与语言情景不相符。还有部分高分组的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误填If, Whether,想体现“是否”的概念,但是却忘记了这是一个直接引语。如果要将该句改为间接引语的话,即The driver stood up and asked whether (if) anyone had lost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 就需要连词if或者whether引导。

从全篇时间逻辑来看,“lose a suitcase”发生在司机问话之前,而不是同时,也不是一个后时的动作。该题不仅需要拥有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考生在上下文语言情景中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体现了语篇在时空上的衔接与连贯。同时,该空也出现了一些诸如:Which, Where, Whom, Who, Whose, That, How等既不能体现语言形式的正确,也不能体现语言的逻辑连贯的单词;还有相当多的考生虽然填入的单词是正确的,但是,首字母却没有大写,也不能得分。

该题不仅是10道小题中最难的一道题,也是全卷最难的一道题,反映出考生灵活运用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较差,语篇意识较为淡薄,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现象较为严重。

【例】第49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上文信息,填入代词“I”的合适形式作表语。正确答案是mine,难度为0.70。

A woman on the bus shouted, “Oh, dear! It’s 49 (I)”.

【分析】考生首先要掌握“I”的各种变换形式的语言基础知识,然后知道这些形式常用在哪些语境中。

① I:主格代词,常在句子中作主语;

② me:宾格代词,常在句子中作宾语或者表语;

③ my: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属于限定词,常在句中作定语;

④ mine:名词性物主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补语或者表语;

⑤ myself:反身代词,常在句中作同位语、宾语或者表语。

结合前文的问句:Then the driver stood up and asked, “ 48 anyone lose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 知道,司机是拿着包询问所有的乘客,而后文信息 ... “Oh, dear! It’s 49 (I)”. 则是针对所属关系来回答的。因为名词性物主代词在用法上相当于省略了中心名词的’s属格结构,如:her pen意为the pen is hers。所以,此处的my suitcase 意为the suitcase is mine. 同时,考生也要识别该句的主语It指代的是前文的名词suitcase,此句相当于:The suitcase is my suitcase. = The suitcase is mine. = It’s mine. 该空较为简单,它所涉及的是初中的语法现象,有70%的考生填入的答案正确。但是也出现了my, myself等语法错误的单词。

从以上分析看出,考生在该题型中的失误既有本体错误,也有语法错误;既有词性错误,也有词形错误。同时,也有基于语篇层次上的衔接与连贯的错误,反映出中学英语教学虽然学习了零散的关于词、词组、句、段、篇中的有关的语言知识,却缺乏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去了解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起到的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语境衔接、意义衔接的作用和所体现的上下文逻辑连贯的意义。“一种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思想或途径”(a discourse-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语言教学观从关注语言的结构上升为关注语篇的层次和整体语篇分析这个话题。语篇分析常与语境、主位推进模式、衔接与连贯等话题相联系。接下来笔者将重点分析2014年课标卷II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所在语篇的主述位结构。

四、语篇案例特点分析

语篇的主述位结构的呈现体现了文章的新旧信息是如何在语篇中交互作用的,语篇的主位结构模式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整个语篇的发展进程(李国庆,2010:91)。其中,主位是语篇构成的重要手段,在语篇信息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述位起着传递新信息的作用。表4.1说明了2014年课标卷II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所在语篇的主述位的排序,组成语篇的发展文脉,体现了语篇的连贯。

以上23个句子的主位结构清楚地呈现了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语篇中所出现的概念主位中,围绕作者本人“I” 的非标记主位出现了5次;作者在等车时所涉及的非标记主位分别有“many people”和“some of them”, 显然不包含作者本人,而作者在上车后用到的非标记主位“we”2次,表示主位含作者本人。其中,围绕“we”的指代有3个,分别是anyone, everyone以及the crowd of strangers;同时,在乘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关键人物“the boy”的非标记主位达6次(含指称代词he),另外,the driver出现了1次,A woman(含指代的人称代词she)出现了2次,指代前文名词“a suitcase”的“It”出现了1次,“the bus”出现1次。以上主位的呈现,读者立刻会知道该语段所涉及的是哪些人或者物,这些人或者物通常负载已知的信息(张德禄 等,2004:200);而述位则是对主位的叙述、刻画、描写、形容和说明,它是句子的核心内容,叙述主位在语篇中执行了或发生了什么动作。

在这23个小句中,其中,One morning, and, When, so, but, Still, Finally, Then, and标记主位,体现了语篇循序渐进的时空关系,在语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谋篇的意义;Oh, dear含有情态的成分,体现了人际意义。总之,主位与述位在语篇的信息传递中负载着不同程度的交际动力。中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的微技能指导与训练,帮助学生抓住语篇的文脉,了解作者的预先设定和布局谋篇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语篇的深层意义和对语篇的评价和欣赏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交互式阅读能力。

五、结语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语言情景中进行合理的交际和交流,无论是哪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交流,都需要语言知识的支持,即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提高语言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所以语言知识的考查是基础。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主要涵盖语法、词汇知识和较为简单的表达方式在语言情景中的连贯表达,体现了使用中的语言。McCarthy和Carter (2005:1)在《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一书中,从语篇的视角出发,对语言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一种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思想或途径”。这种新的语言教学思想或者教学途径有别于传统的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教学模式(a grammar-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教学中主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即语言结构,重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却忽略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习者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真实或者是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去交流、互动与表达时,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Littlewood, 1981:6)。语篇分析与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是保持一致的,都是体现学习者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结构以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思想或途径倡导的是一种新的语言观,它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导向——教师要树立基于语篇的教学观,语言教学应该从关注语言结构上升为关注语篇的层次和主题。教学中,不仅仅是针对单个句子的语法进行分析,而是要特别关注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系,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的关系,语言结构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语言结构与文化语境的关系,语言结构与题材和体裁的关系等。总之,要以语篇为单位来研究和解释语言的特征和特点,观察并分析语篇的结构模式,语篇中的词汇-语法等是如何衔接与连贯的以及如何使用语言形式达到语篇的交际功能等。McCarthy和Carter(2004:173)认为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去研究语言结构,才能了解语篇的交际功能,才能体会到语言形式最终是为表达语言的功能服务的,才能有效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上需要我们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Littlewood, W. 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4] McCarthy, M. & Carter, R. Languages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胡壮麟.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A]. 见:彭漪,柴同文. 功能语篇分析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6] 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A]. 见:彭漪,柴同文. 功能语篇分析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 李国庆. 主位功能与语篇理解[A]. 见:彭漪,柴同文. 功能语篇分析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9] 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An Analysis of and Thinking on Discourse-based Grammatical Blank-filling Item——Exemplified by the Use of English Knowledge of 2014 NMET

Zhou Yan

Abstract: With the new round of adjustment of 2014 NMET, a new test item called “discourse-based grammatical blank-filling item” took the place of sentence-based multiple-choice item tested for over 10 years. By assessing and analyzing the new test item, this paper tries to guide English teachers through the way going to discourse-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here we can construct our own wa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In this way, teachers can explore some new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in discourse-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learners’ discourse reading ability will be quickly improved. As a result, it’s possible to enhance learners’ competence in comprehensible use of language.

Key words: discourse-based grammatical blank-filling; discourse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0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