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很难想象三十年前考大学的情况,很多网上的故事感觉和我记忆里的也不太一样。那就说几件自己记得的当年的一些趣事。
第一件事,南京市最顶尖的高中(估计南京人都知道是哪所高中),这所高中也是全国级的名校,培养出的两院院士位列全国第一☝️。三十年前的本科录取率低于50%,也就是说一半多的这所顶尖高中的学生只能考上大专、中专或者啥也考不上。哈哈。
第二件事情,1991年江苏省文理科的两位状元都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当时笔者就读的南京市最好的几所高中之一,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所学校。没错,当时的学生就是这么孤陋寡闻[捂脸]。
第三件事情,高三的时候,有一次班上一位学习很好的同学非常认真地问班主任老师,“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哪所学校更好一些”。全班同学没有人嘲笑他,都在认真听老师的解答。是不是觉得很无语,嘻嘻。
第四件事情,班上的学习委员保送,可以选择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高校,两者都是科技英语专业。学习委员毫不犹豫选择东南大学。不仅仅如此,班级的第一名也选择保送东南大学。我们全校高考的第一名(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五十分)也选择报考东南大学。可见当年,东南大学在南京考生心中的威望是有多高呀[晕]。
第五件事情,班上有两个外地户籍学生,一个内蒙古户籍,一个上海户籍。大家都以为内蒙古会很容易。结果发现内蒙古的重点本科线只比江苏低40分而已,内蒙古的同学以超过江苏本科分数线的成绩考上了无锡轻工学院(211大学,只是当年还没有211的概念)。而上海的同学以不到江苏重点本科分数线的成绩,轻松考上上海交通大学,让大家羡慕无比[爱慕]。
最后一件事情,记得不算很清楚了。1990或者1991年北京大学因为报考的人太少,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正好压在重点本科线上。然后江苏因为考虑北京大学的面子,降低了一分重点本科分数线,以便让北京大学不是压重点分数线,也是唯一一次公布了全省统一分数线后更改的一次。
以上的事情,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呢?呵呵呵,时代的变化永远比我们想象的都大。再过三十年,不知道考大学会变成什么样子?还需要考大学吗?[呲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