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高考试卷英语(1977年高考试卷英语完整版)

1997高考试卷英语(1977年高考试卷英语完整版)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4-11-30 06:49:55

点击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不一样的考试升学资讯!

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四种技能。过去的英语教学偏重于读写,“聋哑”英语因此得名。而进入21世纪后,“聋哑”英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当时教育界普遍认为,英语学习的灵魂是“交流”,仅仅作为一项偏重读写的考试科目还远远不够。于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中增加“听说能力的考查”成为迫切需求。虽然英语试卷中出现过一些试图考查考生的“听说能力”题型,但实际效果如同“纸上谈兵”。当然,考虑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在高考中考查“说”的能力显然还不具备条件,但考查“听”的能力在当时已具备可行性。

1、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诞生

1993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发布,并于1996年在全国各高级中学统一使用。该大纲在“考试、考查”部分明确提出,“测试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和口试或听力测试”。为了让考试内容符合1993版的《教学大纲》要求和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于1993年展开了“在大规模考试中增加听力测试”的相关研究。借助在高中会考中进行英语听力测试的实践经验,1997年的广东省高考中,英语听力测试完成了“首次亮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推广

1999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考试厅[1999]3号)中指出,在推进“3 X”科目设置方案的进程中,“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

2000年1月,教育部向全国各省招生考试机构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逐步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教考试厅[2000]1号),明确了将采取以省为单位、逐步过渡的方法,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完成高考英语听力改革。具体的过渡方法如下:

200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向各省市提供4种高考英语试卷供选择:(1)含听力部分且其权重占全卷20%的试卷、(2)含听力部分但其权重仅占全卷13%的试卷、(3)不含听力部分的试卷。同时,单独提供听力部分的试题和录音母带。(4)不含听力部分的试卷。

2001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向各省市提供2种高考英语试卷供选择:(1)含听力部分且其权重占全卷20%的试卷、(2)含听力部分但其权重仅占全卷13%的试卷;某些条件不成熟的省可选择试卷(1),并自行去掉听力考查的内容,对其余试题的分数进行加权处理。

200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只提供含听力部分且其权重占全卷20%的英语试卷;某些条件不成熟的省,仍可自行去掉听力考查的内容,对其余试题的分数进行加权处理。

若个别省2003年后仍不准备在高考英语中增加听力考查,则需在每年1月底以前,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并全国高考改革领导小组提交专门报告,详细阐明理由。

2006年以后任何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在高考英语中增加听力考查。

2003年,全国各地统一使用了含听力部分的英语试卷。由于英语听力的加入,英语试卷发生了较大的题型调整。语音题、补全对话题等试图考查考生听力的试题因“正主”的到来而从试卷中黯然退出。

然而,要想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并不容易。其最大难点在于考试的组织上。每年到了高考英语考试当天,各地的考试组织者都会异常地紧张,直到听力录音放完,他们才如释重负,仿佛整场考试都结束了般放松。原因很简单:听力,真的太怕出问题!几乎每年高考英语考试时,都会因听力设备故障、环境干扰、磁带问题、考务工作人员失误等原因引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教育部在2005年制订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从2005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对考生外语听力测试不再做全国统一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教育实际自行决定外语听力测试的考试形式、时间和计分办法,并将成绩在录取时提供给有关高等学校。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向全国提供含听力和不含听力的英语试卷各一套,由各省进行选择。直到2013年,考试中心的这套不含听力的英语试卷才彻底退出高考舞台。


1985年,上海率先取得自主命题权,开始了漫长的改革试点之路。2002年,北京宣布开始自主命题,我国的高考自主命题工作全面触发。随着自主命题队伍的不断壮大,高考命题步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时的英语题型已经相当地稳定(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完形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短文改错题和书面表达题),但从英语的学习角度来讲十分有必要存在的听力题却开始了“反复横跳”。同时,社会上关于英语在高考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的质疑声也越发地壮大……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系列专题——《高考英语发展史》第三期。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喜欢的朋友欢迎多多关注、点赞、收藏和分享哦,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更有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为“指南针升学”创作,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作者及时更正。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