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英语高考试卷原题(1998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1984年英语高考试卷原题(1998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4-11-30 12:39:13

一九八四年七月,我又一次参加高考。

我是在县二中补习班报名参加高考的。一九八三年秋,自行车绑着铺盖和草苫,大哥驮着我来到广府城二中南院报到。记得没掏补习费,因为头年高考成绩超过建档线,只交了不多的钱,忘了都是什么项目。

报到完,到北院安排宿舍。北院过去曾是广平府衙所在地,“文革”时贺龙还在这儿“押”过,这是后来听同学说的。今天知道前者千真万确,后者却无从考证。北院大门敞开,又好像没有门,门楼高耸,院墙逶迤。补习班宿舍在校园东南方向坡下。前面闲着大片空地,地上长着高低不齐的杂草。空地南面漾着一洼水坑,水色黄绿,厚厚的绿藻浮在上面。

宿舍是半新不旧的瓦房。宿舍门漆皮剥落裸出原来的木色,上边没有玻璃,下边开着大洞,只有中间一块木板。没有床,全是砖砌的地铺,南北两排通铺,铺着破旧苇席。里面铺上已占满颜色杂乱的铺盖,墙上挂着样式不一的布包。我不敢去里面找地方,只好在南排紧靠门的地方来安排铺位。临门铺边垒着一尺多高的短墙,活砖,用来挡风。不知学校垒的,还是上届补习生垒的。帮我安置好住宿,大哥就骑车回去了。

那时全县就县一中一个考点。高考头天上午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中。高一高二学生已经放假,县城外学校来的考生就住进他们宿舍。午饭吃的什么忘了,只记得很好吃,还免费,同学们有站有蹲吃得都很带劲。就像现在,为了让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学校给学生加强营养,餐厅提前就给“加料”了。

在二中补习一年,顺风顺水。老师都很和善,很少训人,个别学生犯了错误,也只是简单批评几句,讲些道理。老师上课有的条理清晰,有的生动风趣,有的深入浅出。同学间关系比较融洽。都是补习生,知道来干什么,老师几乎不用管纪律。两三个男生缠着女生谈恋爱,同学们很瞧不起。不知什么原因,脑子似乎开了窍,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每次考试后,语文老师总是表扬,还说作文写得好。其实自己也不知好在哪里,甚至有时怀疑老师是否表扬错了,就这样默默承受着老师的错爱。

英语更是好得莫名其妙。单词记得快又牢,两册省编课本许多重要课文全能熟练背诵,课堂老师提问好像没错过,做练习、答试卷更是不假思索。班里有两个考英语专科的同学,他们的英语成绩很棒,但很快都被我“碾轧”。然而,数学却是我的最痛。两位数学老师(代数、几何分开教)都是全县有名的名师,大家都说他们的课教得好。可我愚笨,就是听不懂。他们的美名大概被我给毁了,因为数学成绩总不及格。但其他学科很强,总分排名靠前,因此对高考满怀信心。

当年要想参加高考可不像今天这么容易,因为考前还有一次预选,要淘汰百分之四十的学生。班里有个男生,平常考试总分排名总第一第二,可预选竟然名落孙山。许多同学,甚至不少女生替他惋惜。但我觉得可气又好笑,因为他的成绩有水分。好多次考试,我发现他打小抄、偷翻书。监考老师好像也看到了,可他们视而不见,我不知为什么。然而,我最不屑于那样。

高考第一天上午九点正式开考。第一场语文。试题好像不难,材料作文。也不知对错,反正题都做完了,检查了一遍,“当——当——”清脆的钟声敲响,两个半小时的考试结束。走出考场,拿上饭盆,急忙到学校后面食堂排队打饭。熬肉菜,免费,很香,同学们有站有蹲吃得都很带劲。

吃罢午饭,同学们三三两两到宿舍睡午觉。我犹豫要不要回宿舍。老师反复讲考完后不要对答案,不要议论考过的科目。可有的同学肯定不自觉,要对答案,要说闲话。那样肯定影响休息。再说宿舍也没电扇,天气闷热,肯定也睡不好。想了想,我就走出一中校门,沿着门前一条土路向东走去,想找个有树荫的地方随便迷糊一觉。走了大约有六七百米,发现路南有个打麦场,场西面连绵堆着高高的麦秸。场边玉米地有株高大的杨树,树荫正好罩在麦秸堆上。好地方!我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急走过去,一屁股坐下,仰身躺在松软的麦秸上。

麦秸淋过雨,已不新鲜,有些许霉味,但这气味比宿舍的气味要好闻得多。田野有少许风掠过,带着泥土和庄稼的气息,仰望着蓝蓝的天空,上下眼皮很快合在一起。

睡了一觉醒来,看看手表时间还早,就坐那儿乱想。都想了什么,早已忘记。但肯定不像今天的孩子想人生、理想,985、211。对于一个农家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变成城里人,那时根本没有这个想法。老师只管上课,从来没在班里讲过高考的重要性,也没讲过人生和理想。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更不知高考为何物,高考如何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和人生。他们总说只要你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应。那时的想法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就种地,也没有感觉丢人败兴。常听村里老人说“干啥还不吃碗饭”“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家雀”,明白了不参加高考也能活。落榜的同学去补习,于是想也该去补习;听说二中老师教得好,就来到二中补习。高考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多少年后发现,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活得也很好。

此后两天午休是否还睡在那个麦秸堆上,接下来五场考试又是什么情形,真记不清了。但第一天的午休,多少年后还记得十分真切。高考成绩公布后,我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老师不管填报志愿,父母也不管,想想当老师也不错,就报了几所师范院校,最终被本省师范大学录取。

一九八四年,我就这样没有任何理想追求参加了高考。大学毕业后,有幸分到本市师范专科学校教书。此后也一直从事教学或教研工作。假如没有高考,人生会怎样,我不知道。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