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兴起,汉语渐渐成了受人追捧的热门语种,不少国家都掀起了汉语学习热潮。
作为公认的最复杂的语言之一,汉语究竟有多难学呢?
前段时间,美国纽约排名前60的FDR高中公布了一张校内中文期末试卷。
一波看热闹的中国网友在扫完所有题目后,纷纷欲哭无泪地表示:此生英语大仇难报了!
这真的是外国人的“中文试卷”吗?为什么第一道题就把我一个人中国人给难哭了?
纽约高中“中文试卷”火了,第一题就难哭中国网友:我上了个假学
话不多说,先和兜妈看下这张试卷的第一个部分,同义词和反义词。
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僦居”的同义词,等等,什么居?这个“僦”字看起来生僻得很啊,念“cù”吗?cù居?不对不对,那个蹴鞠是踢足球的意思……
第一题就被难住,真的是无比尴尬啊……还是上网查下正确答案吧:
原来这个字念“jiù”,僦居的意思有两种,第一是指租住的房屋,第二种是租房子住。
虽然明白了读音,但它的同义词依然是大脑一片空白啊!不着急,先看点容易的:“啖“、“龁”、“逡”的同义词……
这……除了逡字,前两个压根连发音都不知道怎么读好吧,硬着头皮继续求助网上:
出师不利,果断放弃近义词,可瞟了眼反义词,感觉更加绝望了……
“出淤泥而不染”的反义词是什么?
弱弱地问一句: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吗?
再说这个“甚蕃”,看上去怪异得很,真的是一个词吗?看完答案才知道它出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不少网友看完纷纷感慨,现在外国人学中文都到了要认生僻词的地步了吗,真的是太拼了!
手抖公布正确答案,看看你对了几题?
在智商被近义词和反义词碾压完毕后,让我们吃一颗“速效救心丸”,把目光投向造句。
同样是第一道题就将人推入了深渊,隐约知道“见方”是面积单位, 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造句。
不少中国网友苦思冥想后,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是十分想见方文山。”
“我刚看见方浩在打篮球。”
更有网友表示这种造句张口就来:
金蝉脱壳:他成功捕捉到一只金蝉,结果脱壳了。
千里迢迢:我千里迢迢来看你,你居然要跟我分手?
蔚为奇观:这个舞台装扮得真是蔚为奇观啊!
得天独厚:你在吃饭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果然,过了高三的文化巅峰期,语文知识基本上只剩下会认字了,当然,认的还是基础汉字,稍微生僻一点的就会原形毕露。
最后一项是可怕的作文题,任选下面一个题目写300字以上议论文。
1. 莲花的启示
2. 永远的昭君
3. 读“大鼠”(蒲松龄)有感
说实话,要不是题目里标注,很多人估计连《大鼠》是蒲松龄写的都不知道,更别提300字以上的议论文了……
有网友表示自己试着完成了整张卷子,结果只得了30多分,正式迈入“半文盲”的行列。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我感觉自己上了个假学。”
“我的实力配不上我的国籍!不说了,先去背会成语了。”
“作文我只能编一下永远的昭君了,然而我都不知道昭君和亲去了哪里……”
在国外,中文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内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语文的教学。
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曾说:作为中国人,语文你都学不好,别的也就更学不通了。
的确是这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语文,尤其是教育改革之后,语文的难度大大增加,给不少孩子和家长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语文成绩?
1、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例如打造一个读书角,在孩子能接触的地方都放上各种各样的书籍。
当他们觉得无聊时,随手就能拿起来书本来翻阅。常常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之中,孩子读书的兴趣就渐渐建立起来了。
此外,家长对于书籍的选择可以杂一些,例如故事类、历史类,漫画类,诗词类,工具类等,不要限制孩子读书的类别,只要是好书,都可以随时阅读。
2、父母每天抽空和孩子一起读书
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家长,应当尽量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个时间可以不用很长,但要形成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对孩子就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孩子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向家长寻求解答。
除此之外,亲子关系也会在亲子共读中得到增进。
3、做读书笔记,定期分类整理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只是一味地读书而缺乏思考,那么就不会深刻地理解一本书的意义,而如果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钻研和学习,那么也是没有收获的。
所以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时,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将体会和感悟记录下来,并且定期分类和整理。
这样读书才是真正地把一本书看清吃透,而不是泛泛浏览,毫无收获。
兜妈寄语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当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未来将汉语推广至世界各地。
文中的汉语试卷,你做对了几题呢?快来留言区和兜妈一起讨论吧!
我是兜妈,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关注我,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