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大主科,语数外,数学被公认为最难学科。语文和英语还能通过努力弥补,如果逻辑思维不好的同学,学习数学真的是犹如看天书一般吃力。
在还分文理科的时候,很多同学选择文科并不是因为多喜欢政史地,是因为文科高考时候数学会简单一些。那句得数学者的天下这句话,在高考之中一点多不夸张。
学得好的同学,在考试中可能考到140分以上。考得不好的同学40分左右都是很常见的。那么作为这么难的数学题,让高中老师来做会得什么样的成绩呢?
如果同学们找到高中的数学老师,和他们说让他们去参加高考,难不能考出145以上的好成绩。老师可能都会满头汗,告诉你这个概率不大。
首先:体力不支,高考看似只是一场考试,但是其中需要集中精力在规定时间昨晚带有各种知识点的试卷,是一件很考验精神力和体力的事情。
如果说把试题拿走慢慢做,老师可能得高分,但是在体力和精力都没有年轻人好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不能按时完成试卷。
其次:熟悉的知识点不同,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有些老师是从高一教到高三,但是有些老师是单独教高一,或者单独教高二。
在这种长期接触固定知识点的情况下,面对高考的试卷可能会出现知识点关联不上的问题。导致考试并不能取得太好的成绩。
最后:反应能力变差,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时候,是脑力最好的时候,学东西和反应能力都很快,而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性。
这一点可能相对年纪大一些的老师就会显得有些跟不上,出现答不完试卷的情况。所以就算是高中的老师,在面对高考的时候也不一定可以考出145分以上的成绩。
可能会有同学说了,身为老师都不能考满分,还做什么老师呢。这句话就狭隘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情太正常。
优秀的高中老师能培养出很多清华北大的同学,但是自己却并不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老师在于传授学生知识点和学习方法,特别像数学这种学科需要一定天赋来融会贯通,逻辑思维和立体感要求都很强的学科,更要看学生自己,最后比老师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少重点学校里,都会有让老师都钦佩的学霸,这种学生学习看起来毫不费力。并没有普通同学焦头烂额和抵触的情绪,这种其实除了天赋外还和后天的培养有关。
想要数学学的好,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爱好是最重要的老师,学生数学的成绩,和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成正比。很多同学还是本身就喜欢数学,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这种天赋,我们就需要后期培养。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里的趣味性,数学本身是一件很有趣味性的学科,里面包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图形分析,立体感等都像解密一样环环相扣。
从最简单的考试做,一步步深入,慢慢培养这些数学本身需要的能力。同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给予心理上的鼓励,在某一阶段达成目标之后的成就感,也会让人无法自拔。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美感的认知同样重要,数学里有很多对称美,规律美。都需要家长和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以此培养兴趣。
多做数学题,数学不像语文和英语,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数学最重要的公式之间的融会贯通,这种都需要同学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渐渐熟悉。
数学是一门容易上瘾的学科,如果一旦开始能用自己头脑里的思维构造,解开以前不会的习题时,会有慢慢的成绩感。
这种成就感就是不断学习的动力,学习前期不用做太难的卷子,以免打击自信心。可以让老师帮忙挑选,典型题型来做,一步步培养兴趣。
笔者寄语:
数学确实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喜欢的人喜欢到了骨子里,讨厌的人避之不及。但是数学作为我们大大主科之一,是觉对不能放弃的学科。
同时笔者认为关于高中老师能不能考出好成绩这件事情,不重要。能教出好学生就是一名合格的老师。
今日话题:你觉得高中数学老师,参加高考能考多少分?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