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浩瀚无垠,天文学中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单位,“光年”是 (选填“长度”或“时间”)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木雕是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如图所示,一名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雕刻过程中木头的质量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装有ETC信用卡的汽车,能实现不停车自动缴费,在ETC专用通道直接通过高速公路的收费站。ETC专用通道长15m,一辆汽车以3m/s的速度匀速通过所需的时间是 s;以汽车为参照物,通道左侧的标志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演员在登台表演之前要对着镜子化妆,当演员靠近镜子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登台演出时,演员身上的衣服看起来有闪闪发光的效果,这是因为周围的灯光在衣服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5.随着人们对住宅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的单层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 的原理,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选填“远视”或“近视”)眼,他应佩戴的眼镜镜片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
7.谚语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谚语:“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是因为雪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质量为180g的雪全部变成水后,水的体积为 cm3。(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8.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时,看到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虚像。
9.一容积为500mL的酱油瓶,装满酱油时,酱油的质量为600g,则酱油的密度为 kg/m3,用完酱油后冲洗干净后装满水,则装入瓶中水的质量为 kg。
(ρ水=1.0×103kg/m3)。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则反射角为 度;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背负20kg的仪器登顶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成功,登山队背负的仪器登上珠峰之巅后仪器的质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2.2020年6月21日,天空中上演了本世纪最壮观的一场日环食景象,火红的太阳逐渐变成了一个金色的“指环”(如图)。
下列光现象与日环食成因相同的是( )
13.2020年11月6日,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运载火箭发射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若认为火箭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6G试验卫星
C.发射塔
D.太阳
14.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学校将组织歌唱比赛,如图所示,这是学生合唱演练的情景,关于演唱的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的
B.合唱可以提高歌声的音调
C.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改变音色
D.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15.中国古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16.随着科技的进步,刷脸就可以完成购物支付了。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关于刷脸支付说法错误的是( )
A.摄像头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
17.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下列有关生活和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通过升高水的温度和加快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
B.图乙中,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
C.图丙中,冰雪在消融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图丁中,洁白的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形成的
1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质量越小
B.液体的质量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
C.量杯质量为20g
D.被测液体密度为1.0×103kg/m3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十一国庆、中秋,早上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回家探望奶奶,上车后发现汽车的玻璃蒙上一层雾气,使玻璃窗变得朦胧,看不清楚前方道路,他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暖气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吹风,不一会前挡风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现象。
20.如图所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一20”,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身的质量。将体积为0.02m3的实心钢制零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换做成实心的零件质量减少了122kg。(ρ钢=7.9×103kg/m3)
(1)求钢制零件的质量;
(2)求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21.为节能环保,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某工厂对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2km。求
(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2.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发现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花岗岩,测得长为5m、宽为4m、高为2m。为了估测该块花岗岩的总质量,他从花岗岩上敲下一小块样品,用电子秤测得样品的质量为108g。在一空杯中盛满水,测得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48g,再将样品轻轻放入水中,溢完水后擦干杯子边缘的水,测得总质量为216g。
(ρ水=1.0×103kg/m3)
(1)求样品的体积
(2)求样品的密度
(3)求长方体花岗岩的总质量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时间为 min s。
(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温度计的读数为 ℃。
24.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A”或“B”)铁圈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小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为 ℃。
(5)小明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得出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水在沸腾时, (写出一条即可)
(6)同桌的小丽同学实验中的水比小明同学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入射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 ,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3)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至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的像的特点是 (选填序号)。该成像原理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将蜡烛移至15cm刻度线位置,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青少年要多吃鸡蛋、牛奶等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小明同学坚持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他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设计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此时指针的偏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2)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空烧杯中,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38.4g;然后把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数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g。
(4)被测牛奶的密度为 Kg/m3。
(5)同桌的小南同学采取另一种方案测量牛奶的密度,先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人量筒中,测岀牛奶的体积,最后计算出牛奶的密度。小南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壁中会残留部分牛奶,所以测得的牛奶的体积 ;测得的牛奶的密度 。(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长度 ;3×108
2、变小 ; 不变
3、5 ; 运动
4、不变 ;镜面
5、真空不能传声 ; 传播过程中
6、近视 ; 凹
7、熔化 ;180
8、浅 ;折射
9、1.2×103 ; 0.5
10、50° ; 左
二、选择题
11、C
12、D
13、B
14、A
15、A
16、C
17、ABC
18、CD
三、解答与计算题
19、前窗玻璃上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
20、解:(1)由ρ=m/v可得,0.02m3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m钢=ρ钢V
=7.9×103kg/m3×0.02m3
=158kg
(2)因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时,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122kg,所以,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质量
m碳=158kg-122kg=36kg
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ρ碳=m碳/V
=36kg/0.02m3
=1.8×103kg/m3
21、解:(1)由v=s/t可得s山=v山t山=8m/s×500s=4000m(2)由v=s/t可得t公=s公/v公=2000m/20m/s=100s(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s总=s山 s公=6000m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时间t总=t山 t公=600s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总/t总=6000m/600s=10m/s
22、分析: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如下,参照图可计算出样品排出水的质量,从而求出排出水的体积,也就是样品的体积。
解:(1)样品排出水的质量m排=148g-(216g-108g)=40g
排出水的体积V排=m排/ρ水
=40g/1.0g/cm3=40cm3
样品的体积V样=V排=40cm3
(2)样品的密度ρ样=m样/V样
=108g/40cm3
=2.7g/cm3=2.7×103kg/m3
(3)花岗岩的体积V=abc
=5m×4m×2m=40m3
花岗岩的总质量m=ρ样V
=2.7×103kg/m3×40m3
=1.08×105kg
四、实验与探究题
23、(1)1mm ; 1.90
(2)5 ; 37.5
(3)热胀冷缩 ; 1℃ ; -4
24、(1)B
(2)96
(3)丁
(4)98
(5)汽化 ;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水量少(或水的初温高)
25、(1)11.0
(2)中央;同一高度
(3)B;投影仪
(4)左;变小
26、(1)零刻度线;右
(2)50
(3)60
(4)1.2×103
(5)偏小 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