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三大理科,初高中难度相差最大,知识点衔接最不明显学科,无疑就是物理,而力学考试难度和权重淡化,使得初中普遍成绩虚高,而高中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初二上学期声光热,难度较为浅显,小学生就能轻易学懂,更偏重于自然现象科普,而没有相应理科思维考察,更没有繁杂的记忆量,聪慧的孩子学习很轻松,思维力不足学生也觉得不难。
初二上学期物理虽然是新增加学科,但并不是造成这个阶段学习难度提升主要原因,数学的思维能力要求,英语的记忆量要求,才是初二上学期真正难度所在,而物理低难度高趣味性,反而可以提振学习意愿。
在数学和英语学科,已经形成较为明显区分度情况下,初中的物理并不需要设置太高难度,让大多数孩子学的懂,而不是学不会,物理运动这一核心,我们那个年代的重点,现在几乎不作为知识点存在,要么不出题要么一个小学低年级难度填空。
初二下学期物理力学,即使在不过度增加难度情况下,也能形成明显区分度,浮力和压强,杠杆与滑轮,这些板块中等以上难度综合题,就很容易锻炼提升场景模型建立与分析能力,和高中物理有着极强的思维衔接性。
初二下学期力学,已经可以形成较为明显区分度,但最终中考这部分知识弱化,考试难点变为难度更小的电学,使得原本形成的能力分层又被掩盖,这也使得追求短期成绩最大化的鸡娃,会淡化力学板块学习和思考,虽然取得初中阶段的高分但也失去高中学习基础积累的关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