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
A. 1∶20000 B. 1∶200 C. 1∶200000 D. 1∶2000000
2. 图示信息反映了( )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表示学校的图中宽度约为1厘米,长度约为1.5厘米,假如采用的比例尺分别为1∶20000、1∶200、1∶200000、1∶2000000,则学校大小分别为200米×300米、2米×3米、2千米×3千米、20千米×30千米,一般情况下,一所中学长度和宽度最有可能为数百米,因此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1:20000,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图示地区海拔低于50米,坡度较小,不符合丘陵地形的特征,①不符合题意;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大致为由西南向东北流,②不符合题意;学校靠近海洋,其东北、正东、东南方向无其他事物阻挡视线,因此可能看到日出,③符合题意;读图可知,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下游反之,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其水面高程称为潜水位。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潜水位线。下图示意松花江流经长白山段支流等高线(单位:m)及某时段多年平均等潜水位线(单位:m)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区域( )
A. 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 B. 河流的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
C. 甲地下挖15m可采到地下水 D. 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8m
4. 表示EF地形剖面的是( )
A.
B.
C.
D.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结合图示可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地形大致东高西低,A、B错误;甲地等高线为780 m,等潜水位线为760 m,甲地下挖15 m 为765 m(距离潜水位线还有5 m),所以不能采到地下水,C错误;图示等高距为10 m,陡崖三条等高线相交,其相对高度为20~40 m,因此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8 m,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据等高线图可知,EF段海拔最高为790~800 m,靠近F点,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海拔最低为770~780 m,靠近E点,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同时最低海拔处有河流流经,形成河谷地貌,海拔低于两侧,据此可推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区域特征:判读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根据试题提供的经纬度、地形起伏、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等要素作出区域判断;其次再解答剖面线所经的大洲、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
A.
B.
C.
D.
6. “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
A. 自转周期不同 B. 体积大小不同 C. 自转方向不同 D. 公转周期不同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中陆地轮廓形状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因此可知图中90°为东经度,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故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选项中A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错误;B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错误;D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错误;C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易同框,D正确;难以同框与自转周期不同、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无关,ABC错误。故选D。
【点睛】金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其余行星是自西向东。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 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 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 D. 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
8. 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 耀斑爆发 B. 极光现象 C. 狂风暴雨 D. 太阳辐射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往舱外看,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不符合题意;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B不符合题意;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C不符合题意;流星现象是高速运行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产生放光放热的现象,但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不会形成流星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
【8题详解】
中国空间站与地球站通信联系依靠的是无线电短波。耀斑爆发属于太阳活动,会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A对;极光是由于高速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该现象对通信影响小,B错;狂风暴雨、太阳辐射不影响短波通信,CD错。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电厂,是指利用软件系统参与电网的运行和调度的智能电网技术。虚拟电厂平台可直接调度分散分布的发电装置、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的电能,使电力资源再分配,实现削峰填谷。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城市“冬、夏季风电与光伏发电量日变化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的曲线②代表( )
A. 夏季日风电 B. 冬季日风电 C. 夏季日光伏 D. 冬季日光伏
10. 下列地点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参与虚拟电厂调度响应合理的是( )
A. 地铁适当调低空调的温度 B. 汽车充电站提高其充电功率
C. 机械厂开足马力全力运行 D. 企业储能设备放电返充电网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④白天功率大,夜间停止发电,符合光伏发电的昼夜变化的特征,①③昼夜均能够发电风力发电特征,A、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比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昼长更长,②的发电功率大于④,且发电时间较长,判读为夏季,C正确,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铁适当调低空调的温度、机械厂开足马力全力运行不涉及分布的发电装置、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的电能,A、C错误;汽车充电站提高其充电功率可能使用电高峰电力缺口增大,B错误;企业储能设备放电返充电网属于电能调度,且一定程度补充了高峰期的用电缺口,D正确。故选D。
【点睛】光伏发电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风力发电具有间歇性。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乙、丁、甲、丙 D. 乙、丁、丙、甲
12. 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时代 B. 裸子植物 C. 海生藻类 D. 被子植物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此时陆地上的主要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孢子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植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古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B错误;元古代被称作为“海生藻类时代”,C错误,故选D。
【点睛】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这个时期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衰减,新生的裸子植物逐渐繁荣起来。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也成为地史上重要的聚煤阶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地核 D. 下地幔
14. 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 )
A. 此次地震震级小 B. 震中周边人口密度小
C. 此次震源深度小 D. 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灾程度较低,损失较小,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大,C错误;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会导致损失较大,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15. 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下图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如果在图中的a、b、c、d四条河中顺流放木排,假设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是( )
A. a河流 B. b河流 C. c河流 D. d河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a、b、c河流都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d河流主要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D错误;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应位于北半球,相同速度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a河流纬度最高,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明显,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A正确,BC错误。故选A。
W公司的总部位于成都(31°N,104°E),子公司维斯塔斯位于丹麦。周末,在总部工作的张经理连续两天环湖跑步,北京时间6:30跑经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图1为“张经理所见的太阳位置示意图”,图2为“张经理跑步线路示意图”。星期一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8:00-18:00),张经理将给子公司召开1小时的网络在线会议,图3示意维斯塔斯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月可能为(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7. 张经理观日时的位置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网络在线会议应定在北京时间( )
A. 8:00-9:00 B. 10:00-11:00 C. 14:00-15:00 D. 16:00-17:00
【答案】16. C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6:30时,成都的地方时是5:26,早于地方时6时日出,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AD错误;成都纬度较低,地方时5:26日出,说明该日距离二至日较近,不可能是离春分日较近的4月,且第二日同一时间,太阳位置降低,说明昼变短,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7月符合题意,B错误,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日出方位偏东,说明张经理此时应向东跑步。甲路线方向大致朝西,乙路线方向大致朝南,丙路线方向大致朝东,丁路线方向大致朝北,图中符合方向大致朝东的是丙路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维斯塔斯位于8°E~10°E之间,采用东一区区时。成都使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东八区比东一区早七个小时。子公司维斯塔斯时间是8:00~18:00时,北京时间是15:00至次日1时,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D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的东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的时刻较早。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时刻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为方便生产生活,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列小题。
19. 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 12小时和8小时 B. 13小时和11小时
C. 14小时和10小时 D. 16小时和8小时
20. 推测该山可能是( )
A. 山东泰山 B. 海南五指山 C. 安徽黄山 D. 四川峨眉山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h51m,由此计算出X=13h51m,Y=10h9m。据此,C答案最接近,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题详解】
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½×14h=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据此可知,四川峨眉山经度范围符合,其它三地经度范围不符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地方时来求算昼长,方法是:昼长=2×(12-日出地方时)或昼长=2×(日落地方时-12)。
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 4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22. 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
A. 东三区 B. 东一区 C. 西二区 D. 西六区
23. 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可信的是( )
A. 当时在萧山机场准备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
B. 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
C. 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
D. 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
【答案】21. C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飞机到达时约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左右,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时,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五个小时,多哈所在时区应为东三区, 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3题详解】
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萧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京时间19点左右,萧山太阳方位应该位于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A不合题意;多哈纬度较杭州更低,且靠近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杭州,因此晴朗的白天时,多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B不合题意;多哈位于北半球,出差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多哈应该是昼渐短夜渐长,C不合题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多哈的昼长比杭州短,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04:50立春,当天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串起绚丽的中国影像,向世界展现了惊艳的中国式浪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从北京时间立春时刻算起,距离最近的一次全球日期范围等分,还需要经过大约( )
A. 1小时10分钟 B. 3小时10分钟
C. 7小时10分钟 D. 19小时10分钟
25. 若在图3基础上添加绘制米兰当天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则需要做出的调整为( )
A. 顶点变低,开口变大 B. 顶点变高,开口变大
C.顶点变低,开口变小 D. 顶点变高,开口变小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最近的一次全球日期范围等分,即0°经线地方时为0:00,此时东八区是8:00,因此,从北京时间立春时刻04:50算起,还需要经过大约3小时10分钟 ,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5题详解】
2月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米兰的纬度较巴黎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顶点会变高;此日,米兰的昼长较巴黎长,因此,日出时间较早,日落时间较晚,因此,开口会变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 12 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及终点者为胜。北京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下图为比赛用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在某点标处服务的志愿者用手机拍摄了一张村落局部照片(下图),请推测拍摄者最可能在1、3、7点标中的哪一个,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述村落位置选择的理由。
【答案】(1)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起伏和缓,中部、北部高,东、西、南较低,东南最低。
(2)拍摄者位于点1。理由: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应朝南,据此判断拍摄点位于村落东北方向;从方向上看点1位于村庄东北,符合题意;点3、7分别位于村庄西北和西南方向,不合题意。
(3)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洪涝灾害威胁小;距水源较近。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聚落的区位因素、地形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地区平均海拔大多低于500米,区域内相对高差不到100米,因此当地地形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上地势起伏较和缓。中部和北部等高线数值较大,说明地势较高,东、西、南三面等高线数值较小,说明地势较低,读图可知,东南部海拔低于300米,地势最低。
【小问2详解】
判断拍摄者的位置,要看照片中热水器装置的朝向,也要考虑到通视问题,通视主要看等值线的凸向和疏密。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应朝南,拍摄者位于热水器的左后方,即位于村落东北方向。从方向上看,点3和点7分别位于村庄的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不符合题意;点1位于村庄的东北方向。综上判断拍摄者应该位于点标1。
【小问3详解】
村落位置选择的理由从地形、交通、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说明。图中显示,图中村落所在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居住、生活与耕作。村落临近公路,且有多条小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村落离河流有一定距离,而且比河谷高10米左右,因此受洪涝灾害威胁小。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8月1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1)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数值范围。____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的原因。____
(3)对比分析海南文昌和甘肃酒泉两大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答案】(1)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 ①. 3600小时<甲<3800小时。2400小时<乙<2600小时。 ②. 原因: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被山地环绕,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海南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安全。甘肃酒泉:地形平坦开阔;降水稀少,多晴天;铁路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保障发射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航天基地选址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不均;西北部数值较大,东南部数值较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年日照时数的数值范围是3600小时~3800小时。乙区域年日照时数的数值范围是2400小时~2600小时。原因是甲区域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深居内陆,周围被山地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少,多晴天,日照时间较长。乙区域位于祁连山东南段,是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地形雨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等。
【小问3详解】
海南文昌:位于海南省北部,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航天器发射的燃料;沿海地区,可以通过海洋运输运输大型火箭,交通便利;四面环海,发射安全性较高。甘肃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发射窗口期较长;地形平坦开阔,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发射安全性较高等。
28. 下面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该日,____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____方向。M地昼长为____小时。Q地夜长为____小时。
(3)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下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
(4)请写出题干左图所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 ①. (21°S,105°W) ②. 69°N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2) ①. 东南 ②. 16 ③. 24
(3)39° (4)21°S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日照图的判读,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日出日落的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左图和右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可知 69°N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知,太阳光直射点的纬度为21°S,105°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地方是为12:00,135°E处正在日出,若105°为东经,则135°E地方时为14:00,地方时不符合日出时间,所以105°为西经度,所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1°S,105°W)。
【小问2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东南方向。M地位于34°S,135°E,105°W为12点,则75°E为0点,135°E此时为4时,为日出时间,昼长为16(4点日出,正午12点,20点日落)小时。Q地处于极夜,夜长为24小时。
【小问3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21°S,因此该日杭州(30°N)正午太阳高度为90-(30° 21°)=39°,为使太阳能电池板效率最高,应使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垂直,则结合下图可知,所求夹角与太阳高度相同,因此正午时分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39°。
【小问4详解】
根据左图可知, 69°N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1°S,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