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位 置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一、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能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难点:能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宏伟的跨江大桥!(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上、下”。
(1)感受“上、下”。
师:仔细观察主题图,把自己从图中所看到的交通工具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主题图进行描述)
提问: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总结: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板书:上 下)
(2)动手操作。
①师: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提问: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②师:用自己的书和文具摆一摆,你能用“上、下”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2.教学“前、后”。
(1)感受“前、后”。
师:同学们找一找桥上面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表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同桌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总结:客车的前面是货车,我们就说货车在客车的前面,或者说客车在货车的后面。“前”和“后”也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板书:前 后)
(2)交流练习。
师:教室里也有前、后的位置关系,看看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同桌相互说一说,点名学生回答)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点名回答)
答案:小东的前面是小玉。 前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题。(师生一起用“上、下、前、后”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学会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上 下 前 后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左、右
一、教学内容
左、右。(教材第10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能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学具卡片、小棒。
学生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学生做拍手游戏。
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回答)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学生回答)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学生边指边说,板书课题:左 右)
二、学习新课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老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2)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3)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4)抬抬左脚,抬抬右脚。
(5)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1)指一指,说一说。
师: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
师: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
(2)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边和右边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 )个。
3.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小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4.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提问:①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②最左边的是什么?
③谁在谁的左边?
④谁在谁的右边?
……
(2)同桌之间活动: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4题。(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5题。(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6题。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给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
答案:(1)先向上走,再向左走(或先向左走,再向上走)。
(2)先向上走,再向右走(或先向右走,再向上走)。
4.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学生齐读)
师:你知道这个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板书设计
左、右
左 右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