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数学下册人教版换牙期间有没有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可打印)

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数学下册人教版换牙期间有没有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可打印)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1-12 19:08:55

我换牙了—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 · 四学制) ·数学(一年级下册)》96~9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写

一写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数据分析的意义。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数据整理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数

据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感受数据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初步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数据,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五类牙齿板贴、小磁铁;

学具:水彩笔、两种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谜语导人。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说一个谜语,大家来猜猜看,好不好?“健康卫士穿

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谜底:牙齿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牙齿有关的数学问题,牙齿是我们的好朋友,人的一生要 长两副牙齿,先长的一副叫乳牙,儿童一般在六岁左右开始换牙,后长的一幅叫恒牙,恒牙会跟

随我们一生,关系我们的健康。同学们你们换牙了吗?【板书课题:我换牙了】

换了几颗?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回答。

师:通过一个一个的询问,我们能清楚地知道某一个同学换了几颗牙。如果现在要研究某一 个小组换4颗牙以下的情况、换4颗牙、换5颗牙、换6颗牙、换6颗牙以上的情况,我们该怎

么办呢?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生正值换牙期, 课本换牙情景的设计,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巧妙地拉近了孩子们与新知识距离。

考虑到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究竟换了几颗牙,所以课前做好功课,在弄懂自己换牙

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本节课的学习。

二、 经历统计全过程

(一)收集数据

师: 现在我们全班分成了5个小组,哪个同学能想办法,分别数出你们小组这五类换牙的

人数。

1.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预设: 一个一个挨着问,以某个小组为例,按顺序询问,避免重复或遗漏。

预设:换4颗牙以下的同学请举手,换4颗牙的同学请举手......

师:同学们,各小组的情况老师该怎么记录呢?

预设:写名字或写符号

如果我把同学的名字板书到黑板上,写起来很麻烦,我能不能用一个小磁铁代表一个同学呢?

(利用举手,数人数的方法,师生借助小磁铁共同记录这个小组的换牙情况)

师:除了一个一个挨着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预设:用举手的方法。

师:孩子请你站到前面,以你们小组为例,示范给大家看。

谈话总结:同学们,像刚才我们经历的借助分类举手数人数,或一个一个挨着询问并记录的

过程,称为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学生第 一次接触统计知识,收集数据是统计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一步,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不应仅停留在表面的口头描述 上,初学阶段一定要完全弄懂这一环节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我设计这一环节引 导孩子示范,共同经历收集数据过程的原因。相信有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示范, 了解了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在下个环节,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才更可行。另外, 看似简单的一个环节, 一个磁铁代表一个同学,实则还渗透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

方法。

2.亲身实践收集

师:接下来,我们分小组收集数据,小组内可以先商量用哪种方法收集数据,然后在一号记

录单上记录结果。但是孩子们,你们没有小磁铁,那可怎么记录啊?

【设计意图】上学期学习重叠问题时,孩子们已经接触过用符号表示事物,抛出

以上问题,激发孩子的思维冲突,引导孩子回顾旧知,借助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思维

方法解决新问题。

预设:用符号,圆形、三角形、对号等表示人数,

换牙情况记录单1

4颗

以下

图 1

6颗 以上

当 然 可 能 也 有 孩 子 直 接 写 人 名 。

小组长管理好小组纪律,并在1号记录单上(见图1)

做好记录。

3.展示

师:老师收集了五个小组的记录单,

展示之前大家猜猜,收集的数据会不

会一样?为什么?

看看每个小组用什么符号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前面的环节做足功课,在展示环节,老师完全可以大胆放手,借 助几个典型问题引领孩子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不同小组记录数据的看法。同时, 本环节不仅是孩子们作品展示的过程,也是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过程,更是孩子

们进行作品的比较、选择和优化的过程。

(二)整理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数据的方法已经掌握,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接下来,我们 进行第二步整理数据,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老师直接告诉大家,我们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

据。

【板书:整理数据:统计图、统计表】

1.介绍统计图

师:孩子们,见过统计图吗?想不想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借助课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谁能看懂?

生先回答,师再补充介绍统计图:每一类换牙情况对应一个竖条,竖条中的一个格可以代表

一个人,有几个人,对应涂几个格。

以黑板上收集的某小组的换牙情况为例,师课件示范涂色。最后,涂完还要再次检查涂的格

数与记录的数据是否一一对应。

【设计意图】统计图是整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出示统计图前,老师先询问孩子

见过统计图吗?介绍统计图前,先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孩子说说他对统计图的了

解。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在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认知基础,便于因材施教。

2.介绍统计表

师:除了统计图,我们还可以借助统计表整理数据,这就是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我们只需要数出每一类换牙的人数,把人数涂到对应的空格处即可。

师介绍涂色的注意事项:涂色时,若用彩笔,可以全部涂满;但如果用较细的铅笔,则建

议大家用画斜线的方法,而且是从下往上涂。

3.尝试整理数据

师:你会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你们小组收集到的数据了吗?谁来说说?

学生介绍。教师提示:明确根据1号记录单整理数据,避免出现再收集一遍数据的情况。

师:接下来,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1号记录单放到桌子中间,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2号记录单。

(三)分析数据

1.分析小组内的换牙情况

师:同学们,根据大家整理的数据,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

选两个小组的学生拿着整理好的2号记录单(见图2),上台投影介绍小组换牙情况。

换牙情况记录单2

统计表: 图2

4 颗

以下

7797

777

171

6颗

以上

( ) 人

()人

( ) 人

()人

2.分析全班换牙情况

师:小组的换牙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想不想看看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老师展示已经整

理的全班换牙情况统计图和统计表(见图3)。

全班换牙的情况怎样呢?

4颗 以 下

7

6颗

以上

8

5

4

9

4

从左图和表中,你发现了什 么数学信息?

引导孩子分析数据,谈谈发现,如:换几颗牙的最多,换几颗牙的最少,换几颗牙的比换几

颗牙的多(少)。

3.推测整个一年级的换牙情况

师:根据咱班的换牙情况,大家推测一下,整个一年级换几颗牙的最多呢?一定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

师:孩子们,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出的数据,我们能发现很多数学信息,这个过程就称

为分析数据。

【设计意图】统计的核心是用数据说话。此环节分析数据,感受数据中蕴含的 信息,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尽管部分孩子在描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语言组织起 来有困难,但是我们先小组分析再扩展到全班分析,逐步加大难度,符合孩子的认 知规律。另外不仅引导学生体会到数据中是蕴含着信息的,而且还可以借助数据进 行推测,感受猜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加深学生对统计的理解,体现统计的意义,发

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对比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你更喜欢借助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说说原因。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观点: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统计表简捷、方便,各有优势。

【设计意图】孩子们是第 一次接触统计图和统计表,没有必要渗透过多的知识,

只是初步了解而已。此环节意在引导孩子感受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劣。

(四)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师:孩子们,这节课的知识量相当大,而且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现在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一

666666666666

下整个学习过程。为了了解每个小组的换牙情况,我们先按换牙颗数进行分类,借助简单的符号 或汉字进行记录,这个过程称为收集数据;接下来,我们数一数,在图表中涂一涂或填一填,这 个过程称为整理数据;最后,从数据中读取相应的数学信息,也就是分析数据。像我们经历的收

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称为统计。

【板书:统计】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经历整个统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回顾,把零散的 各个统计步骤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统计”的数学

思想和方法。

(五)换牙小知识

师:经过统计,我们了解了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那在换牙期间,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交流

课件出示:换牙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经常刷牙,学会正常的刷牙方法。不要用舌头舔刚长

出了的牙,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挑食。

师:希望同学们说到做到,顺利度过换牙期,长出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并把今天学到的换

牙小知识讲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希望孩子们通过这节课不仅学到统 计知识,更通过换牙知识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护牙的重视,希望孩子们能应用到自

己的日常生活中,顺利度过换牙期。

三、 练习巩固,体会应用

师:其实,统计不仅应用在

图4

解决换牙情况中,还应用在生活

的方方面面。

1.数一数,填一填

师:大家看,这里有一堆杂

( ) 个 ( ) 个

乱的贝壳(见图4),你能一下子

就说出每一种的个数吗?

师:那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先分类,再数一数

师:好,就按大家说的先把这些贝壳分类放好。

完成习题:

(1)大家一起数一数,把每种贝壳的个数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

(2)说一说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统计几种贝壳的个数,让学生运用画图所提供的信息, 填写表格并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先填表格,再 解决图下面的前3个小题,然后通过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认真

观察图画和表格,充分地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 解决问题

调查咱班同学最喜欢哪种糖果。 (1)涂一涂。 (2)一共调查了多少人?最喜欢吃哪种糖果

的人最多? (3)你还知道哪些信息?与同伴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借助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体现了统计学习 的价值。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兴趣,并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整个统计过程,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形成初步的统计活动的

经验。

四、回顾整理,提升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思考后,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总结,今天我们借助小组换牙情况,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这个完整 的统计过程,还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解决了很多生活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

在生活中做个有心的小统计员,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养成及时回顾总结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

--统计

一 、收集数据

4 颗以下

开 计 9 7 1

符 守甲用评罚 ●

6 颗以上

二、 整理数据

统计图、统计表

三、 分析数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