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卷子做完了的图片怎么做出来(数学试卷的图片怎么弄)

数学卷子做完了的图片怎么做出来(数学试卷的图片怎么弄)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0-30 23:56:00

函数图像信息获取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不仅数学会考,初二物理在机械运动、质量密度、压力压强等单元也是必考内容。所有的数据信息都蕴藏在函数图像中,不能正确的从图像中读取出数据,就没法解题。

此类题型解题步骤:⑴看轴,看清楚x轴y轴代表哪种变量;⑵找点,找到图像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等重要的点,搞清楚这些点,对应的横值和纵值代表的意义;⑶观线,观察线的陡峭平缓、上升下降,知晓图像的变化趋势,理解每段的实际含义;⑷根据解读出来的数据,依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关系式,计算解题;⑸得到计算结果后,记得检验下是否合理。

如图1(图中各角均为直角)动点P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BCDE做匀速运动,△AFP的面积y(㎝²)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解析:①x轴表示动点P从0秒开始运动的时间量;y轴代表△AFP面积随动点P运动时长不同的而变化的情况。②0~4秒这段,△AFP的面积不断增大,从0~12㎝²③4~6秒这段,△AFP的面积始终是12㎝²。④6~12秒,△AFP的面积从12㎝²又开始逐渐增大。⑤12~16秒,△AFP的面积又保持不变。

在解读出的这些信息中,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图中有两段时间,△AFP的面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这里有个平行线里的知识点: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就有了等底等高模型,即动点P在BC和DE两线段上运动时,△AFP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明白了这点,又能解读出以下信息:⑥0~4秒动点P在AB上运动,第4秒时到达点B,即AB长度为4㎝,△AFP的面积=12㎝²,AF=6㎝。⑦BC=2㎝;DE=4㎝。⑧CD=6㎝,动点P经过12秒运动到点D,此时△AFP的面积=30㎝²。

一个图像蕴含了如此多的信息,为解题提供了足够多的数据。

做一道题,学习下怎么找等量关系列式。(此题型数学必考,物理必考,一定认真学习)。

图3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运动,先相向而行。乙车到达A后停止行驶,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原速返回A地,结果与乙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离B地的距离y(公里)与出发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像如图3。甲乙两车迎面相遇后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90公里?

解析:由图可知,A、B两地相距360㎞,两车迎面相遇时,用时2小时。最终两车同时到达A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驶了720㎞,乙车行驶了360㎞,两车速度比为2:1。

解:设乙车速度为V,则甲车速度为2V。

迎面相遇则有:(V 2V)×2=360,V=60㎞/H。甲乙两车在P点错车后。①假设甲车在没有到达B地前两车相距90㎞,设需要t1小时,可列式:(60 120)t1=90,解得t1=0.5小时,经检验满足条件。②若在甲车返回A地时,存在两车相距90㎞的情况。甲车从A地到达B地需用时360÷120=3小时,此时乙车距离A地60×3=180㎞。假设再经过t2小时两车相距90㎞,可列式|180 60t2-120t2|=90。t2=1.5小时或t2=4.5小时。(列式方法参照数轴上动点解题方法)经检验t2=4.5小时不符合要求。所以迎面相遇后,当甲乙两车相距90㎞时,用时0.5小时或2.5小时。

总结:不管题目多复杂,先能尽可能的解读出图像中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有了大量数据的支撑,就方便找到等量关系列式解题。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