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万三月考 23 题讲解)。
1. 同学们好,近期有不少万三的初一孩子们给老师发信息说是这次月考当中最后一题,有的不太会,老师今天专门就把这次考试的最后一题给大家做个讲解。
2. 因为这个月考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自己的答题情况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大家都看一看你们的做法和老师的做法也不一样。
3. 看一下这道题,这道题考察是什么?是不是竖轴?看一下题当中的三道题,第一题是比较简单的,先大致都看一下。
- 第一题是不是根据竖轴的位置就能知道了两个点是多少?
- 第二题知道了木棍,有木棍向右移,也有向左移的部分,能不能设 x 来表示?设 x 求出木棍的长度是不是就好算了?
- 第三题知识运用,这个是不是就让实际生活和习题做了一个连接?能不能也设年龄差?分别表示玲玲和爷爷的是不是也就好算了?
4. 一起看一下。
- 第一道题问竖轴上 a、b 两个点,a 表示多少?b 表示多少?结合竖轴就知道了,这个是最简单的,所有同学都能做对。a 是多少?看,没问题,负三,这个都对。b 点对应的是三,可以的,这道题肯定都是满分。
- 第二题知识迁移,看题当中给了木棍的左端对应的 a,右端对应的 b,中间黑色部分是不是木棍?底下有两句话,将木棍向右移的时候左端对齐了 b,另一端对应了四十,所以这是不是向右移的一部分?
- 第二句话当在向左移的时候最右端对齐了 a,最左端对齐了七数,所以这是不是又一段?这样是不是就知道了实际的木棍其实是一段向右移,b 到四十是也有一段,向左移七到 a 这块是不是也有一段?所以是几段?三段,没问题。
- 第二题的第一问怎么做?求木棍的长度,能不能设木棍长是 x?可以的。式子怎么列?刚刚大家跟着老师是不是知道了一共是有三段来表示?能怎么列?写到这里是不是相当于就是 3x 等于四十减七,这样是不是就算出来了?x 等于十一,没问题,所以木棍是不是就做出来了?十一。
- 第二题是不是也更好做了?看一下 a 表示点在这里,大家怎么算?这里是七,刚刚知道了木棍代表是多少?对,十一。应该是什么?七加十一等于多少?十八。没有问题。
- 看 b 点表是多少?同样的,刚刚知道了 a 点这里代表的是多少?是不是十八?对。木棍又是多少?又是十一。b 点表示的数是多少?是不是十八加十一?对,二十九。没问题,看这样式就做出来了,不难吧?
5. 最后一题,大家可以先读读题,再回忆一下读完了没有?这道题是不是也能借助数轴来一起看一下?把玲玲和爷爷的年龄差看作中间这个木棍,大家想一想把中间这部分看作爷爷和玲玲的年龄差,然后爷爷像玲玲这么大的时候是不是能看作点 b 移动到点 a?对不对?
- 此时 a 就怎么样了?a 向左移是不是它所对应这里相当于是多少?是不是就是负四十?没有问题吧?
- 再看题当中的第二句话,若现在是我这么大的时候是不是就能把 a 移动到点 b?就是就能看作 a 移动到 b,然后 b 相当于对应的就移动到哪里了?是不是就相当于到了这是多少?一百二十五。这样是不是就好多了?这是原本的年龄差,然后移动一下 a 到了这儿,它就到了这儿,然后向左移 b 到了 a 的这儿,然后对应玲玲是不是就到了负四十这里?
- 所以同样的是不是也是分为三段儿?怎么做?是不是就能设年龄差为 x?大家想一下怎么列式子?同样是三部分,能不能等于 3x 等于怎么样?是不是一百二十五减去负四十,这样解出来是不是就是它的年龄差?没有问题吧?
- 这样玲玲的年龄是相当于是不是 a 的值了?大家看一下是多少?是不是相当于这的负四十加上五十五是不是就知道玲玲的年龄了多少?是不是负四十加上五十五等于十五?这其实是不是玲玲的年龄?爷爷的年龄其实相当于是不就是 b 所对应的?所以应该是多少?是不是十五再加上五十五等于七十?这样是什么?这个是不就是爷爷的年龄?
- 大家看一下,回忆一下是不是这道题的应用就和上道题的木棍是一样的,也是把它分为三段来看,就发现其他这道题也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借助竖轴看,直接读这两句话有时候会觉得比较懵,对不对?这样结合竖轴是不是就比较简单了?三段一目了然,意思就是当这么大的时候还要四十年才出生,所以是不是能向左表示负四十?
- 第二句话,和我一样大的时候已经一百二十五岁了,是不是三个年龄段是不是就豪杰了?大家的做法和老师一样吗?一样的告一下老师,不一样的。你们的思路分享给老师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