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没听见数学老师讲卷子(声音好听的数学老师讲数学题)

再也没听见数学老师讲卷子(声音好听的数学老师讲数学题)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0-29 22:51:39

生活中,孩子是常常会抱怨,比如孩子说“老师不好,同学不好。今天不顺心”等等这些问题时,作为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在孩子成长的这条道路上 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教会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帮助孩子构建强大的内心,让他们勇于直面挫折和挑战,才是最重要的。

构建强大的内心其实就像强身健体一样,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大的内心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内心力量练习就是训练我们的大脑。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内心力量的组成部分。

第一:想法,不仅指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积极乐观的面对,更重要的是指作为父母要教孩子形成现实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二:行为,教孩子挑战自己,做出正确选择。

第三:情绪,教孩子管理情绪,他会因此而得到享用一生的财富,比如更好的控制力和沟通技巧。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个词语“受害者心态”。指的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使自己短暂的获得了同情、安慰。

上面给大家提到的孩子抱怨老师,孩子做某件事情出现的畏难情绪,比如“我这次可能考不好。”“真倒霉,计划好的去游泳,怎么突然下雨了!”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实质上都是“受害者心态。”

一般来说,“受害者心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父母,包括:

1:父母自身。遇到事情时总会想:“我怎么总是这么倒霉。”

失败的态度具有传染性,你经常这样说,孩子也会养成听天由命的习惯

2:为孩子感到难过。有时候,父母会暗自身残疾和遭受创伤的孩子难过,即使你从来没有公开谈论你对孩子的怜悯,你也会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

让你的孩子成为受害者不是困境,而是你面对困境的态度,后者才是关键。

3:低估孩子的能力。“那太难了,你做不到。”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强化效应,如果你不断的否定孩子,时间久了孩子潜意识就会认为“我不行”“这做不到。”

天才都是被鼓励出来的。

4:不忍看孩子把犯难。孩子第一次尝试洗碗不熟练,你闲太慢,“好了,还是我来吧。”

要知道,没有成长哪来的成熟?

“受害者心态”第二个方面来自孩子本身。孩子怨天尤人,消极负面,曲解好意,博取同情,悲观无助。

“受害者心态”大多是后天习得的。

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做好表率,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的“摆脱受害者心态”呢?

一,是保持乐观。我们应该多说一些让人高兴的事,不要总说丧气话。

二,是克制发泄,发泄本身对听者和说者都没有多大的好处,反而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当然了,偶尔倒一下苦水,确实能帮你减轻负面情绪,但不能天天如此。

三,主动追求,多做好事。多帮助他人,告诉孩子,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主动坚决。愿意维护自己的利益,让孩子知道他不需要成为一个被动的受害者。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孩子认识自身力量。

一,帮助孩子关注他能改变的事。即使他不能改变外都世界,至少他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努力和心态。

二,当孩子抱怨时,不妨这样问他“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事情是你能够改变的?”“你现在想改变哪些事情?”“你想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出改变?”

丽丽不喜欢上学,她每天回家一进门就对妈妈抱怨说:“妈妈,你不知道,今天中午我们老师安排让大家安静吃饭。但是。有一个同学太讨厌了,他的吃饭的声音太响了。”“妈妈,今天校车上一个同学太坏了,我再也不喜欢坐那趟车了。”作为妈妈,该如何做呢?

首先接纳孩子情绪,然后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她关注到美好的事物中来:“宝贝,我们来想下,今天发生了哪些让你感觉美好事情?”让孩子学会追求美好。

最后一点,据理利争和保持沉默。

有时,要反抗权威。有时,最好尊敬的保持沉默。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不断完善自己,回归自我,不断修正,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终成为孩子心中最棒的父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