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三线城市的00后国际高中的高三学生,有幸在疫情爆发前参加过全国性的高中美式辩论联赛。数十次往返全国各地,我同北上广深以及其他地区的学生相识,交流,同台竞技,认识到了一群无比优秀的年轻人,也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在生活中对周遭进行降维打击的。
从小到大,从小学到高中,无尽的作业与考试给学生带来的是枯燥的,重复性,高竞争性的生活体验。人们常说爱学习的人成绩普遍会好于厌恶学习的人,然而其中的因果关系恰恰相反,只有善于考试,善于获得高分的人,才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学习。
于是,在年复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因为无法脱离体制,大部分认为考试成绩是他们此时此刻最该为之努力的事。为了从成绩中获得快感,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而当每一个人都开始无止尽地为了超越身边的人疯狂努力时,内卷无疑就成了病态的。
“天赋”是存在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想必大家都见过数学一看就会的人,也应该遇到过次次数学考试难以及格的困难户。对于他们来说,“内卷”这个赛道从来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但数学考试不可避免,那些怎么都无法将数学修炼到极致的学生,该如何从挫败中站起来,自信面对学习,且从中获取快感呢?
我得出的答案就是:快人一步,找到自己的赛道,避免竞争。
如何找到自己的赛道?——明确目标。
孙同学是我初高中六年的同学,现在在斯特恩商学院读本科。他SAT 1550,雅思8,托福110 ,课内绩点4.0,无疑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可谁能想到这样的他初中时考及格都算是超常发挥呢。
孙同学在初中时明确了自己的路线——留学。他在认识到目标了之后自己脱离了原有的赛道“无数次的考试测验”,而选择了提前学习雅思托福。在初二时,他的雅思能力也不过是5.5的样子。而在初三时,他已经在别人沉浸在高分模考的虚荣竞争中时拥有了雅思7.5-8分的能力。(英语基础好且刷题精且题量大)
进入高中后,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不大的高一高二GPA时,孙同学自行在校外学习了托福,AP,SAT等标化测试,并且参加了各种高逼格活动。他的每一天都过得十分有目的性,而支撑他高效走下去的动力,无疑是来源于他不同于身边所有人的赛道。在他的视野中,他在学校没有竞争对手,他的每一次自我价值提升都能带来百分之百的成就感。
放宽到北上广深的其他孩子身上,不少人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开始做了孙同学同样的事情。在某些层面,他们在更小的年纪完成了其他人高中毕业甚至本科毕业都达不到的高度。而这样的生活体验无疑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充满斗志,快乐且积极。
这个世界上的赛道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即使是在体制内的学校,家庭没有足够资产支撑起像孙同学这样的赛道,我相信你们还是能想出让孩子独一无二的培养方法。学校能给的只有最基础的教育,认知的提升,自我的构建,自信心的培养,更多还是看家庭。若是在学习,在生活中能够获得成就感,能够快乐,孩子们又怎么会沉迷于游戏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