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做数学卷子好吗(文科生考试有标准答案吗)

文科生做数学卷子好吗(文科生考试有标准答案吗)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0-26 13:19:50

点评一:我为“文科生”一哭!

准确来说,现在已经没有文科生的概念了,不过,从高考物理与历史两条录取通道来说,选了历史≈文科生,所以,准确来说,是为历史类考生一哭!

在旧高考还是文理数学两张卷的年代,文科数学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18-20那三年,出题人竭尽全力的展现着数学这门学科的平易近人,大面积的送起分来,都不禁让人怀疑这是那遥不可攀的数学?时至今日,每每遇到文科生,我都无比怀念那个美好而又纯真的年代~

而在去年21年的新高考卷中,虽然文理合并成了一张卷,不过,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得出来:虽是按照理科卷的模样出的卷子,不过出题人有充分地考虑到文科生的存在,最明显的就是每道大题的第一小问真真实实的是在送分,整张卷子做下来,只要基础过关,文科生绝对是吃得消的。

正当以为新高考格局便是如此之时,今年高考狠狠地打了脸!

不用多想,在2022年6月7号下午3-5点这场数学考试中,对于大多数文科生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庞大的计算量,思维量,不多的送分题。尤其是到了大题部分,如果说第一道大题数列的繁琐会让部分文科生开始怀疑人生,那么到了第二题的解三角相信会让大多数文科生心理崩溃,而倘若在第二题的解三角崩了,那么又将极大影响在第三题,尤其是第四题这个纸老虎身上拿分,而最后两题不必说了,恐怕都拿不了太多分。因此,出了考场,看着六道大题太多的空白,怎么能不崩溃?

因此,可以断言,在文科里本就是最为拉分的数学,今年将会显得尤甚!今年福建省检历史类数学一段(原985/211线)仅是68分,今年高考恐怕也差不太多,大有可能会再低一些!

!再次为文科生一哭!

当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倒也不必担心,高考录取是看排名的,难度大意味着分数线便会降低,拿下剩余科目才是要紧!

点评二:我为基础一般的普通考生二哭!

首先,“基础一般”的普通考生很难以去定义,大多数情况下是凭感觉吧。不过,学过正态分布的同学应该知道,倘若我们将成绩的分布大概看成正态分布,我想,这‘基础一般的普通考生’大约可以定义为一个西格玛之内,也就是大约68.26%这部分中间档的学生.

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应该压轴部分压根可能就没怎么动过念头,看得懂就蛮看看,连蒙带做,一带而过。他们的重心应该是在单选前七,多选以及填空前三,大题前四以及后两题第一小问。

所谓时势造英雄,倘若早生一年,是在去年,这部分题属实都很好做,所以去年许多这个区间的考生确实是赶上了好时代。因此,去年一个现象十分普遍,这类学生在经历了去年四次质检的摧残之后,高考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极大地缩小了与顶尖数学考生的差距,排名上可谓是立了大功。

不过,今年恰恰相反,方才所说的那些位置都不是特别好做。具体情况比较类似于点评一中的文科生情况,恐怕这部分学生选填就已经做了比较久,在数列三角大题逐渐崩溃,加之后边太多的留白...

哎!怎么说呢,这份试卷确实是狠狠地坑了这部分考生一把,丧失了对于这中间档考生的区分度!

不过,还是那句轻飘飘但是无比正确的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咱们吐槽完了,收拾收拾心情,好好准备剩下的科目吧!

点评三:数学高分选手迎来历史性重大机遇!

如果说去年的分数还比较‘正态’的话,那么今年的分数分布将比较可能会是如下图的‘左偏正态’,也就是由于送分题的减少,将‘中档’打入了‘差生’行列,将高分的优势继续放大。

十分明显地,今年这套数学试卷将为他们的省排立大功,这在最近这么多年的考试中都是遇不到的。

假设,我们以今年福建省检理科一段切线为例:75。试想,当这些人掏出三位数乃至130,140的成绩,这期间造成的巨大鸿沟,想必不是其他科目可以比拟的。因此,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应该是算碰到了绝佳的历史性机遇。

只是,这类考生向来成绩不错,而这次考试也会令他们感觉考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的,尤其是压轴题部分可能出现比平常多的留白,令他们十分不爽,不过,相信我,倘若高考数学成绩有单科排名的话,最后他们的单科数学一定不比省排差,绝对是属于立功的科目!

非常重要的一点,今年的卷子虽说比较难,但是方向却没有跑偏,不是像以前省检出现的偏题怪题居多,今年比较多的难题是那种对以往的题进行再次加工改造,东西却还是那些东西。比如单选78,多选12,还有最后的导数同构等,都不是没见过的题型。

而主要的分水岭是在基本功的扎实程度,速度够不够快,准确度够不够高,毕竟这套试卷两小时时间实在是够呛。另外一点就是技巧性的东西,比如单7的泰勒,多选12的函数性质结论,填16的焦点弦长公式等,这些用得好的话确实是事半功倍。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考生觉得并不是那么难的重要缘故。

当然,兴许许多这类考生出考场的时候可能感觉不是很好,甚至感觉考砸了,但是,兴许到了最后,虽然成绩不大好看,排名却倒是不错,这比去年看似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却拉不开多少差距对于他们来说更为有利。

总评:今年试题比较追求妙手,不够体现本手,综合考虑文科生,思维量计算量与时间量的匹配,以及区分度等因素,确实是算一俗手。

不过,题都是好题,值得高一高二学生好好品味。

前瞻2023——

纵观全国卷,出题人最为擅长的便是‘订正作业’。

正是这个因素,我们每年的高考卷总会出现一难一易的波动。例如17难18易,19难20易,而2021年由于新高考的缘故,重新洗牌,又回到了易。原以为今年出卷人好歹考虑是文理一张卷,会是稳中求进,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却是次大跃进。

因此,明年出题人恐怕会继续延续‘订正作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增加送分题基础题的比例,降低难度,变得‘中规中矩’。

所以,倘若当2023年6月7号的考生,于当天下午5点气定神闲地走出考场,别忘了双手合十,感谢感谢2022届为你们空手接白刃的学长学姐吧~

说几个具体例子,比如2021出得比较简单的模块:三角、圆锥曲线。今年的这两块的难度直线上升,尤其是圆锥曲线,几乎没有什么送分题,完全用力过猛,明年这块大概率会变得简单,当然大题该压轴的还是继续压轴。

而今年不够难的模块,比如概率统计模块,明年兴许会加大难度。

而众所周知,绝对的原创难于上青天,纵使天才如奶茶伦,写出那么多歌,不也是泡着十一月的肖邦长大的?因此,我们不禁要思考,那么这出题人的‘肖邦’又是什么?

从今年来看,一者是往年高考,二者是那一年所出现的一些优秀模拟题,一些新题型。

比如,出题人‘订正作业’的行为也通常出现在对于往年被忽视的考点,这一点一定是源于出题人对于往年高考试卷的无比熟悉。例如,立体几何模块,19圆柱20正四棱锥21圆锥,因此今年轮到棱台是不是合情合理?还有高频考点的二项式定理,外接球,函数比大小等模块去年都被冷落了,今年是不是就该考了?

所以,第一点,对于往后的考生最大的启示,是不是应该像出题人一样对于往年高考题无比熟悉?

第二点,出题人对于出题那一年的模拟题,尤其是一些新题型十分熟悉,例如今年单7单8,多选12导数压轴的同构等,很明显的看得出来都是改编的痕迹。

当然,这些东西对于备考来说也只是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具体又该怎么去做,以后有时间专开一文再探讨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