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得分率往往是学霸和普通学生分水岭,即按照3:5:2的难度配置,能够得到80%得分率,这其中数学和英语是提分最明显,也相对容易的两门学科。
英语比拼的是基础和投入,不愿意努力再高的天赋也很难获得提升,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已经不再是理科最难,很重要一点就是文理同卷,全国同卷,很难再现那种超级难的试题,注重基础注重计算,使得中上等学生仍然有更多获得高分的机会。
数学125 、130 以上的成绩需要一定的天赋加成,但120分的成绩,却是很多学生可以实现的上限目标。
在越来越比拼计算情况下,粗心丢分往往最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很影响成绩,而且看似的偶然失误却往往很难改正,很多的计算失误并不只是单纯考试时的运气和状态,而是形成了错误的做题固定思维。
这些看似非思维能力引起的小错误,如果整理分析,往往会发现有很大的相似性,不管是强化计算,还是错题演练。虽然很枯燥,但必须多练习提升计算手感。
比计算失误更高层级,就是能听懂,但自己在考试时有限时间做不出,这类题目本质上还是不熟,介于会做和不会做之间,考试时能否做正确需要看状态和运气,也是大多数中等生成绩不稳定,发挥波动的主要原因。
这类题目必须要自我复盘和思考,多想和多做结合,厘清题目背后的知识点运用,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的方式。既可以提升同类题的正确率,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难点拓展。能够做好这点,往往就能超过同层次大多数中等生,除了难题以外,能够获得较高的得分率,总分表现也不会差。
至于怎么讲解也听不懂的难题,则不需要过于执着,高中与初中不同,不是追求高分满分,而是有这明显的分层,超越自身能力层次的难题,投入收效并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