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最早分化出学生的能力的学科,而且一旦出现分化,往往就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即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被动局面。
在小学阶段,不同孩子在语文、英语这两门学科差别并不大,即使落后加点力就上去了,但数学的差距却非常明显,不同孩子的思维能力差距在数学学科上显示无疑,即使有的孩子通过补课临时将分数提上去,但思维能力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老师还是能一眼看穿的的,盎然家长并不会清楚,从而还沉浸在我的孩子很优秀的错觉中。
从小学三四年级,到初二,再到高一,数学学科难度跃升明显,区分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初二现象的核心,正是由于数学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跃升导致的,而这种思维不仅体现在数学,对于物理和化学同样如此,因此理科思维一旦缺乏,很容易在中考被分流,而不能上高中,正是大多数家庭所不愿意面对的。
补课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思维能力不足的孩子,在数学上的弱势并不会过早暴露,而等到出现问题往往已经到了初二,中考已经临近,再提升思维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也是很多鸡娃明明小学很优秀,初二却在理科上断崖式崩盘,最早高开低走上不了高中或者只进了普通高中。
对于家长来说,很多孩子都存在着小学成绩优异,初二理科滑坡的现象,而这些孩子往往集中在更愿意投入更容易焦虑的鸡娃家长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