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过去,转眼就是2018了,今年春节较晚,春节结束后只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备战高考。按照复习进度,各高中现在差不多完成了一轮复习,即将进入第二轮复习。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提高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呢?以下是学长学姐的一些复习策略建议。
高中数学分为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倒数、圆锥曲线、概率论等几大专题,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在题目设置上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数学成绩不一样的同学可以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如果您的数学成绩较好,期望在高考中取得130分及以上的分数,那么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应进一步夯实基础,对数学各大专题的基本题型应该烂熟于胸,并通过规范地练习提高基础题的准确率。在学校里,应保持每天都有定时的练习,如第一天利用中午的40分钟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练习,第二天花50分钟完成大题的练习。在寒假期间,每天给自己定时完成一张数学试卷,在不断地训练中提高熟练度与准确度。另一方面,花适当的时间研究压轴题的题型,一般最难的那道题中第三小问又是最难的,实际上只要能答对前两道题得分就很可观了,不需要特别执着于最后一小问。
如果您的数学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以120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基础及中等难度题型是关键,过难的题型适当涉及即可。以120分为目标,选择题、填空题各错一个,后面的大题扣分控制在20分以内即可达到。选择题,填空题中难度最高的那道题能做即做,各错一道题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后面的大题中基本题型一定要拿分,知道自己解决不了的题型在考试中可适当放过。在学校的训练策略和前文所述基本一致,每天定时完成一定量的训练,对于特别难的题型不必过分纠结,但是可以看解题思路了解方法。考虑到基础的差异,寒假在家3天应完成两张数学试卷。
如果您的数学成绩相对薄弱,那么您的复习策略应该是紧抓基础题不放。实际上,每年高考中基础题型占了很大比例,这些题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即可解答。因此在训练策略上,这类学生应注重基础题的训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难的题目上,因为即使花了时间很有可能在考试中也无法攻克难题,把时间花在基础题型上收获更大。在复习策略上,注重老师讲的基本题型、基本方法。训练上如果精力许可可以适当看看有难度的题,如果觉得难度太大精力跟不上可以直接忽略,专攻基础题型,把自己能拿的分尽可能拿到。练习策略和数学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保持一致,只是更侧重于基础题。
不论您的数学成绩处于什么档位,足够的练习,规范的训练和及时的总结是必须的。做题训练不是题海战术,而是通过训练一方面提高熟练度与准确度,掌握应试技巧,另一方面则是在训练中弄清楚自己会哪些题,不会哪些题,将不会的题及时弄清楚。高三复习最忌一轮复习后“会的题是之前就会的,不会的题还是不会”,时间精力都花了,效果却不显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弄清楚自己究竟在哪些点上需要查缺补漏,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完成复习任务,而没有根据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的复习情况采取策略性的学习、训练。建议每次做完试卷后仔细总结自己的错题,在做完3-5张试卷后做一次综合总结,把各类题型的方法在脑子里过一遍,对自己没掌握的部分及时翻书、查资料和问老师,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应试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一些数学高手是可以在解完题后不经过验算即可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后续笔者将继续推出其他科目的复习策略并适当说明应试技巧,欢迎大家关注本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