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各学段各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依据,2022年4月颁布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标志着新一轮义教段课程改革即将开启。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学科起始年级将使用新教材,意味着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的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将在教学中正式实施。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日常,学校把作业批改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例,研究义教段语文课程关于作业的要求。
一个中心 为根本遵循新课标将作业作为“评价建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作业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认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评价不能忽视。而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那就意味着,作业设计关乎作业设计的成败,它的质量高低关涉作业评价的质量和效度。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
以上是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中心”,其实它不仅是作业设计遵循的中心,也是语文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义教段语文课程要通过9年的学习,逐步形成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作业设计也要以落实四大核心素养为旨归和根本遵循。
五项要求为标准规范“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为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用词准确”要求作业设计时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表述规范”要求作业语言表述具有学科特点。“要求明确”要求作业指向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否则会让学生不知所措。“难度适宜”要求作业难度要符合学段学情,过简单或过复杂,作业均失去了价值。
“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是对作业类型的总体要求。主要作业类型有:(1)常规形式的作业。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这是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作业。(2)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这些作业的设计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3)进阶性作业。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作业不单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其中“认真”二字老师们要深思,自己是否每次都是认真地批改?怎样做才是认真批改?...... “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作业批改要关注学生的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这指的当然不是默写、抄写等机械性作业,需要多布置实践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提出意见”,不是对错的简单评判。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护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的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作业的认知,不仅评价学生的某次学生的素养水平,要关注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获得学生阶段素养水平,这是在研究作业,评价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