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数学试卷中考选择题多少道(广东中考数学试卷2024答案21题)

广东数学试卷中考选择题多少道(广东中考数学试卷2024答案21题)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8-31 18:57:33

7月1日,广州市2024年中考录取计分笔试第二天。当天举行的考试科目为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今年中考的这三科试题情况如何?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在多个考点采访不同学生的考试真实感受和反馈。

考生:数学难度不大

在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校区(以下简称“省实越秀校区”)考点,有多位学生表示,中考数学试题难度适中,比一模简单,和学校的二模试题难度不相上下。其中,有同学表示,今年的数学考试前面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基本都能做出来,最后两道大题有区分度。有同学对数学第15题和第16题的印象最深,考的知识点是反比例函数和分类讨论的情况。也有同学对最后两道大题印象深刻,表示:“今年的出题方式和往常差别不大,四平八稳。”

“我感觉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出得非常好,因为25题的最后一问我也解出来了。”省实越秀校区考点的张同学认为,今年的数学题型设置没有很难,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难度不大,后面的大题设置也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题难度甚至比二模还简单,没有他之前预想的那么难。

在广州市执信中学考点,考生出考场后普遍表示数学简单。“考完试感觉心情很平静。”一位执信考生说,除了最后两道压轴题有点难外,其他题目都比较基础,属于“只要学了都会”。

有考生认为自己在昨天的考试中发挥不佳,今天考完数学后,对接下来的考试比较有信心。

有考生说,考题有创新之处,比如第22、23题都是与生活实际情境相关的题目,他们平时也有练习类似的真实情境题型。还有考题涉及物理知识电阻,以物理和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出题,难度不高。

专家点评试题

广州中考第二日进行了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考试,试题难度有何特点?试题设置有何考量?记者专访广州中考试题研究专家,深入分析试卷。

数学:打破模式,摒弃套路

注重考查数学思维过程

不少考生表示,今年的数学题型设置前面的基础题好拿分,后面的大题有区分度。对此,广州中考试题研究专家表示,今年中考数学试题强化基础,能力为重,全面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优化问题情境设计,增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是今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的一个特点。

此外,今年广州中考数学坚持去模式化,从题目的顺序调整,再到设问角度和方式的优化,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打破学生机械应试的套路,避免教学中僵化、刻板的训练模式,防止猜题押题,考查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9题改编自九上教材习题24.1第5题,解题方法灵活,设问方式别具一格,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刷题和机械化解题技巧;第24题以菱形中的轴对称问题为载体,设问方式符合问题探究的真实情况,解题思路和方法自然合理,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避免了几何压轴题套路化。

道德与法治:

迎着热点上,聚焦重点考

广州中考试题研究专家表示,今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考查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习有获得感、教师教学有成就感。广州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免费开放、国内首创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等素材都入选中考题。

试题创设以真实生活为核心的结构化情境,关注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设计富有梯度的进阶问题,考查考生在任务完成中展现出的认识、认可、认同、认定的不同水平。

如在情境的维度方面,不回避热点,不错开重点,而是迎着热点上,聚焦重点考。试题关注本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就,涉及广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话题。

再如,在知识的维度方面,考查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试题倡导不记考不了、只记考不高,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减负提质增效,发挥好考试对教学正向引导的指挥棒作用。同时,考查的内容注重小初衔接。

总之,今年广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命制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生动有趣情境,引导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有意思、有意义。

历史:

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生动性

广州中考试题研究专家表示,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突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题型、结构、题量保持稳定,有利于引导学生摒弃“机械刷题”,助力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推动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中考历史试题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生动性,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如试题选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的山西陶寺遗址,引导学生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这为实证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考试题突出主题探究,注重整合不同史事,将试题情境与学科知识相关联,促进历史学习的有效迁移。有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如试题以“广州的桥”为主题,通过海珠桥、珠江大桥、海心桥的建设历程,引导学生打开城市记忆,增强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

总之,中考试题主题新颖,稳中有变,继续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导向明确,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历史自信,不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之文化根本;内容通达古今,引导学生汲取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经验之智慧力量,充分发挥试题评价育人的功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林欣潼、谢泽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