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数学成绩还在130分以下,并且没有系统地做过历年高考题的学生来说,历年的全国高考真题就是最好的题。
之所以这么重要的题没有引起同学们足够重视,是因为一方面这种题容易到手,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凡是容易到手的,都是没多少价值的,所以才有我们的学生或家长甚至于老师们一个劲地想方设法去弄一些名校的所谓秘卷;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历年的高考题,以后高考不会再考,做了也没多少用。殊不知,你平时做的任何一道题,无论它来自课本,还是出自你们老师的手,还是来自名校的所谓秘卷,高考都不会直接考。我们做题,并不是因为这个题高考会不会考,而是通过做题,进一步加深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论高考怎么考,我们都能轻松应对。
在我们平时做的题高考都不会考到原题的情况下,为什么唯独高考真题比别的题都好呢?这是因为:
1.高考比较稳定,“稳中有变”,稳为主变为辅。只要仔细研究下高考题,就会发现,对很多基础知识的考查,非常稳定,比如说集合、复数、平面向量、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几乎每年都考一道客观题,一些主干知识每年都会考1到2道客观题,加一道解答题,解答题除第一题三角和数列“轮流坐庄”外,其它几道分别是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选做题,从07年到18年从来没变过。
2.从高考题可以看到每个知识模块的重点、难点所在。纵观历年的高考题,除了每个知识模块会出多少题比较稳定外,每个模块主要考什么,几乎不考什么也都一目了然. 高中阶段的任何一个知识模块,如果想把它搞深搞透的话,都非常艰难,因为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考查,如果不了解重、难点所在,盲目准备,就会花了大量时间却做了无用功,事实上,在学校做的很多难题,高考几乎从来没往那样的方向考过,白白浪费学生们的时间,当然我现在单纯是从应试的角度来说的啊,撇开应对考试,在学校里钻研的那些难题,对我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当然是有用的。但我们目前毕竟先要应对高考,如果我们多研究高考题,即可以学到知识,又大大有利于考试,是一举多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3.不仅平时在学校里做的很多难题,与高考方向不一致,并且我们参加各种模拟考试,出题的方向绝大多数也是与高考的方向相差很远的,通常模拟题会加大客观题的难度,而降低解答题的难题,这会给学生们造成一种误解,以为自己在选择、填空题方面很欠缺,而解答题的水平不错,所以有同学在考前,狂刷客观题,使得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解答题,导致正式参加高考时,在解答题部分会做得比较差。
所以还没有系统地做过历年高考题的同学,抓紧时间在考前做做高考题,如果时间不够了,建议选择性进行,基础差些的,起码把高考题里相对简单的题做一遍。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我已经把07年至18年全国新课标卷的21套试卷里的所有题,按照知识模块重新进行了汇编,并且对每道题标注了出处,比如"18(I)1"表示2018年全国I卷第1题;"11新课标1"指的是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2011年当时没有分全国I卷、II卷,当时的新课标卷只有一套;再比如, "07海南宁夏15",指的是2007年宁夏、海南卷的第15题,因为当时的宁夏与海南用的试卷是同一套卷,是全国第一次采用新课标的试卷。尽管高考真题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购买到,但很多地方的题不全,往往只有近几年的,比较全的,往往又是以试卷形式呈现的,没有按知识点进行汇编,不利于大家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找寻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接下来,我以历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的客观题为例,来讲讲客观题部分高考的重点所在,并且每个知识点我都会选取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希望同学们拿到题之后,能够如同我一样,进一点归纳总结,找寻规律性的东西。
1.复数的核心考点:复数的除法,复数相等,共轭复数(共考了21道题).
2.集合的核心考点:集合的运算,一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元素个数(共考了21道题).
3.三视图核心考点:通过三视图还原直观图,继而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共考了17道题).
4.程序框图的核心考点: 要求学生能读懂程序框图,尤其要能理解循环结构,
循环次数多时,注意寻找规律(共考了19道题).
5.线性规划的核心考点:只有15(I)15题考了一个简单的目标函数非线性的题,其它年份考的全是标准的
线性规划问题, 共考了14道题,一般都较简单,解决办法:当约束条件在3个以内时,可求出可行域的所
有顶点,根据目标函数的最值一定在顶点处取得,算出各顶点处目标函数对应的函数值,其中最大的
为最大值,最小的就为最小值。当约束条件比较多时,这个时候各直线两两相交的交点太多,且有些
交点可能还不在可行域内,这个时候按照之前的方法处理反而麻烦,采用先画出可行域,然后再根据
情况继续进行下去的方法,还要简单些。
6.向量的核心考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基底思想); 向量的模(多采用平方的方法);
向量的运算; 向量的坐标运算(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常运用) (出现21题,2道压轴题)
7.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理)核心考点:以二项式定理为主(11道),主要涉及二项展开式通项的
运用;排列组合考了7道.(总共考了18道)
8.三角函数的核心考点: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共31题,出现两次压轴题)
重点说说公式的顺用、逆用与变形用(说说余弦的2倍角公式)
9.解三角形的核心考点: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根据题目条件的结构特点,恰当选择两个
定 理; 知道一边及其对角解决有关面积周长的问题.(考了10次,有4次为压轴题)
10.概率、统计核心考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抽样方法. 题目都相对简单.(考了22次)
11.数列核心考点:主要考等差、等比数列,递推关系多为Sn与an的关系,共考了25次,有7道压轴题,在21
次考试中,7次考试以数列作为客观题的压轴题,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全国卷尽管在解答题部
分大大降低了数列的难度,但在客观题部分把难度加大,所以数列作为考查学生思维的一个良好素材
的地位并没有下降多少.但整体上看相对 以前来说,数列的难度还是有所下降.
12.函数核心考点:这里讲的函数不包括导数内容,导数的内容待会会单独讲,这部分内容高考主要考查
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与方程,在函数的性质部分主要考查奇偶性与
单调性,偶尔涉及周期性.共考了26道题,压轴题出现4次.较难题往往 都与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有关.
13.导数核心考点:主要涉及曲线的切线(有关曲线切线的题出现7道),函数的极值与零点,以及运用导数
研究函数的性质,共考了21道题,压轴题出现6次,
14.解析几何核心考点: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总共考了43题,每年平均考2题, 出现过6次
压轴题。其中又以双曲线(考了18题)与抛物线(考了12题)为主,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离心率、曲线的
方程、弦长、参数的取值范围、渐近线、面积等。
15.立体几何核心考点:集在在考查体积、面积、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及空间位置关系.一共考了24道题,
出现过6次压轴题,
这一讲的内容先到这,我们下一讲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