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平平无奇的带娃小天才朵妈上线了,今天又是干货时间,一起来沉浸式学习吧。
上周朵妈发了《帝都妈妈六年级妈妈大实话,这6个教育的坑,千万别踩》阅读量超高,这篇主要谈的是教育观念,后台好多留言,要朵妈再写写学习的。
那咱们就一个一个讲,先从数学这个大魔王讲起。
朵妈觉得对普娃来说数学是最有挑战的,英语、语文其实靠得是平时积累,孩子只要培养好中英文的阅读习惯,都能学得不错。
但是数学就没这么简单,孩子没那根筋,花下去的时间都被狗吃了。学了半天成绩提高不明显,娃自己都会很沮丧。
朵师傅就经常被数学“杀”。我记得她刚学圆时,一会儿半径当直径,一会直径当半径,老是错。
都留下心理阴影了,有一回出去吃饭,她看见桌上的炸丸子,整个人都是拒绝的,说:我不吃圆的!
小学阶段的数学看起来不难,其实搁孩子身上还是有挑战的。
尤其是五六年级以后,运算部分一下增加了小数、分数、百分数。图形题出现了立体空间题,还有应用题,解方程式,全都是新概念。如果孩子中低年级的基础不扎实,这时候成绩很容易下滑。
我倒不认为三年级成绩下降的现象会很明显,五、六年级才是一个分水岭。
那么普娃怎么才能学好数学,不被数学这个怪兽按在地上摩擦呢?
01
重视阅读
阅读肯定能使娃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但是这么说太虚了。其实对小学生来说,阅读速度更重要。
小学数学卷子里,除了计算题,还有大量的文字题。应用题就不必说了,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选择题、填空题、图形填哪一种不需要文字描述。
(六年级小测验的题,像这样的有四面,这只是平时单元考的量)
孩子阅读速度不行就很吃亏。有一次数学测验,朵师傅说他后座的同学,都考哭了。原因是最后一道大题特别长,老师都收卷子了孩子才看完。
要命的是,他读完后发现自己会做啊,可是已经没时间了,娃很难过,趴在桌子上哭了一个课间。
除了阅读速度,还有个细心,不能想当然。
比如说题中经常有这样的描述:除、除以、被……除、……去除,这些表达孩子能不能非常准确地捕捉到,其实也是阅读能力的体现。
朵妈感觉小学低年级时,如果阅读能力好是会给孩子的数学成绩帮忙的,亲们在幼升小阶段还是要重视阅读,对各科的学习都有好处。
02
扫清概念再刷题
大家还记得上周朵妈写了一篇吐槽文,《歪120吗,孩子爸辅导作业昏倒了》,里面有条新闻:爸爸因为孩子算出700-600=900,崩溃躺马路了。
说实话,我有点能理解这位爸爸。
因为这个答案不仅说明孩子不会三位数计算,它暴露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减法概念!
怎么可能数字越减越多,这种反人类的错误是很令人崩溃。
一个对加减概念非常清楚的一年级小学生,即使没有学过三位数运算,也不可能错这么离谱。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一定不能光让孩子做题,不关注他对基本概念有没有吃透。数学思维好的孩子,对数理问题敏感,他自己能悟出来,普娃这方面就需要家长多费心。
(朵师傅的笔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先把基本概念扎实了再做题,上面那个孩子,减法是什么还不清楚呢,就做三位数运算了,做多少也没用啊。
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非常多: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百分比换算、长度、温度、重量、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换算,还有平均数,倍数的概念及运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计算,以及方程式、应用题……
我们大人不觉得难,但是对孩子来说都是新知识,他不一定一学就明白。基本概念不清楚,很容易一做题就错,错了还检查不出来。
比如朵师傅四年级学平均数时,有一道题是算北京一周的平均温度。结果她算了个51度,把我看得一口气都顶到天灵盖儿了。
娃上课也听讲了,平均数的运算方法也会,但是并没有理解平均数是怎么回事儿,不然不可能得出一个高出最高温度的数字来。
如果说娃的基本概念清晰,一看得数是51度,那肯定不对呀,他自己就会重新算一遍了。所以错误很多情况下不是做题少,还是因为概念不清晰。
同时也说明,孩子的生活常识不够,北京就不可能出现51度嘛,这个得怪我。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好日常生活,早点把这些数学概念普及给孩子。
比如做饭的时候,让孩子了解面粉的重量,牛奶的容积,糖的克数;
在出行的时候告诉她什么是速度,距离;买东西的时候,教给孩子小数的概念,包括商品利润,成本,定价,折扣,都可以讨论。
(朵师傅做的经济问题的笔记。能在生活中搞明白的概念尽管不要留到课堂上,一般老师不会花很多时间讲概念,孩子如果还没消化就做题,特别容易混乱)
只要孩子能接受,就可以早点让他了解、熟悉,不用等到学校教。早点接触,娃才能有时间消化吸收,后面学起来就不会一锅粥了。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小数的概念应该早一点引入。
因为,四年级前孩子一直做整数计算,如果对小数完全没有认识就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认为只能大数除小数。比如100可以除10,反过来10不能除100。
而高年级增加小数和分数后,都要逆过来算,用小数除以大数,如果这时孩子本身对小数概念就很陌生,那就容易懵。
建议大家把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捋一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提前让孩子弄熟了,对他学好数学会非常有帮助。
(也可以用上面这种题,让孩子自己到生活中去找例子)
03
过计算关
小学一定要过计算关,因为到了中学,再也没机会练计算了,小学欠的账要中学还那就麻烦了。
过计算关当然需要练习。不过,就像朵妈前面讲的,必须在基本概念理解透的前提下做题,否则效率不高。
另外不用多,每天花半小时做透十道题足够了。每天适度练习,不间断,比考前大量刷题效果好多了,孩子也不痛苦。
04
养成好的刷题习惯
关于刷题,首先不是量也不是难度,而是养成做题的好习惯。什么是做题的好习惯,朵妈觉得主要有两点。
第一,不能拿到题就做,平时辅导作业时就引导孩子做题前先看。
比如混合运算题,先扫一眼,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整数还是小数、分数;有几种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然后确定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我发现好多孩子做计算题时,都容易把符号看错,什么加看成减,脱括号时不记得变里面的加减号。
看似是马虎,实则是没有养成一拿到题,先看清运算符号等关键要素的习惯。看清楚了,心中有数就没有马虎这一说。
做应用题时,那就更不必说了,不仔细审题根本没法做。
做题前先看题的习惯,其实是培养孩子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一步至关重要。
第二个习惯就是分析错题。
三年级以后,孩子都应该学会自己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且学会总结经典题型,这个对提高解难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好了,关于学数学,宇宙洗脑中心主任朵妈就分享到这儿啦。
,